语文组初中学生朗读研究最终版 - 图文(4)

2025-08-08

课 堂 教 学 知 识 结 构 图 设 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1—6段) 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忆花(7----9段)和生命的永恒 思花(10、11段) 紫藤萝瀑布 学 生 课 堂 知 识 梳 理 结 构 图 宗璞 看花(1—6段) 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忆花(7----9段)和生命的永恒 思花(10、11段)

16

五、研究过程记录(二):知识结构的图教学体验与反思

教学主题1 教学时间 《芦花荡》孙犁 2015.9 教学班级 八一班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板书文题) 设计(二) 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白洋淀优美风光,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受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辨明字音: 提防(dī fɑnɡ) 竹篙(ɡ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 蹿(cuān) 仄歪(za)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 辨析词义: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倾斜、歪斜)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2.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17

教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明确: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 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接着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 四、美点大追寻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一次美点大追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同学用“我喜欢 ,因为 ”这样的句式说话。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阅读的感受。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有浓浓的传奇色彩。” “我喜欢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战胜十几个鬼子,本领神奇。” “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俊女子,因为她们小小年纪便投身革命,大菱受伤后表现得异常坚强,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我喜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因为它富于诗情画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我喜欢小说把严酷的战争与温柔的水乡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因为它具有一种摇曳的美。” ?? 2.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五、教师引导学生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1.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2.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3.深层探究 提问: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 (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18

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动,也不写其用意,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巧妙地痛击鬼子。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教 学 反 思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19

教学主题2 教学时间 《公输》墨子 2015.12 教学班级 九三班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导语设计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二、资料助读 1.本文 选自《墨子 公输》。《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 械(xia)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 sì) 鼋(yuán) 罨(tu?) 鲋(fù) 梓(zī) 褊楠(piá ná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 长木(zhàng) 公输盘(bān) 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20


语文组初中学生朗读研究最终版 - 图文(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 磁场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