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6)

2025-08-15

释客观的知识结构如果通过个体与它的交互作用而内化为个体的认知结构。 1.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论

(1)维果茨基简介:维果茨基(Lev Vygotsky,

1896-1934)出生于比罗卢西亚的一个小镇-奥沙。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1913年完成了大学预科学习。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研究和倡导社会建构理论,也被有些人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家。 1913年至1915年,文学、法学、戏剧成为维果茨基兴趣的中心,心理学尚没有进入这一中心,他最早发表的作品是文学评论方面的,不属于心理学范畴,然而,从心理学思想的进化来看,这些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 维果茨基所处的年代,正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创建的初期。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各种资本主义思想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年轻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积极参加了这场斗争,一方面反对唯心主义心理学,另一方面尝试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针对行为主义的S-R公式和格式塔心理学的直觉主义,维果茨基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1931年撰写重要代表作《思维和言语》,详细论述了他对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与中介结构的理论观点,同时还对皮亚杰关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做了详细评述。此外,还写有多篇论文阐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等观点。

维果茨基的思想获得了一批年轻心理学家的拥护,鲁利亚和列昂节夫一直追随维果茨基,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因此,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又称“维列鲁”学派。1934年维果茨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维果茨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其心理学思想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在儿童自己能做什么,和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做什么,这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维果茨基把这种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由于儿童学习受到文化背景的很大影响,而且儿童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成人的帮助,所以只是孤立的考虑儿童自身是不正确的,这样的研究并不能说明儿童获得新能力的过程。

儿童周围的文化环境和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对象,如父母和比其更有能力的同伴,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按照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在教学中中应用如: 1.由于学习主要通过交互来实现,因而课程设计应该强调学习者和学习任务之间的交互过程。

2.借助于适当的成人的帮助,儿童常常能完成原来他们自己单独无法完成的任务,因而教师应该为儿童提供“脚手架(scaffolding)”。脚手架是成人根据儿童成绩水平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帮助。脚手架不仅能产生直接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儿童逐渐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测方法必须要考虑儿童的最邻近发展区。儿童自己能独立做什么,表示了儿童实际发展的水平;而儿童在成人帮助下能够完成什么,代表了他们具有潜力发展的水平。两个孩子也许会具有同样的实际发展水平,但是他们在成人的适当帮助下,一个可能解决的问题比另一个要多,或者要好。在设计评价方法时,应该同时考虑

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他们具有的潜力发展水平。 总之,维果茨基主张的社会建构理论更加接近教学实际和符合科学发展研究的新成果,所以目前国际上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普遍接受了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维果茨基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儿童先天遗传基因的差异,以及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生而具有某些学习能力倾向。 (2)概念和复合体:

概念反映的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复合体反映的是直接经验所揭示的广泛的、多样的、实际的、任意的却非实质的联系。

(3)科学概念和自发概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依赖。科学概念不是简单地取代儿童头脑中固有的自发概念。科学概念不是为儿童所掌握和记诵,也不是用记忆吸取的,而是借助他自己思维的全部积极性的最紧张工作而产生和成型的。

二、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主体按照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建构知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建构主义关注如何以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心理学对儿童的假设是:儿童具有理解世界的一种强烈的、天生的愿望,即使是特别小的儿童也会组织来自外部的各种信息。儿童在他们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世界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理论。学习者努力把新的信息和他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用已经建立的认知图式来解释新的材料。

儿童在大脑中组织外部的信息方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个人的经历、气质、个性以及文化。当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时,便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持久的关于世界及其变化的理论。(有些是带有误解概念性质的所谓“天真理论”),如果成人不关注儿童已有的概念,并提供学习者更有效的机会去更正他们原本的错误概念,而只是习惯于告诉儿童正确的概念,就会导致儿童对科学概念的不理解。因此,建构主义主张,科学教学必须要关注儿童已有的概念,并设法改变他们的错误概念。 要使儿童的概念发生改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 ? ? ?

学生要不满于自己已有的概念;

学生对于新概念必须要有初步的了解; 新概念必须是有点合理的;

新概念必须是解释得通而且是有预测力的。

这一切都依赖于教师为儿童提供一种以研究为基础的、以探究为中心的经验,来构建他们的经验基础,这样,儿童才可能通过自己的经历、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个人概念的转变。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承认学习者的主动性,关注儿童已有的经验和概念,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并注重通过教学促进儿童的科学学习。这些对科学教育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

全面看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局限:

没有客观的知识,只有主观的建构。片面夸大儿童科学学习的困难性,认为科学知识不可传授。或片面夸大认知主体的主动建构作用,丧失客观性这一根本的科学标准。

第四章 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

地位

【教学内容】

? ? ? ?

科学观察追求真实 测量和实验的意义 科学观察的方法 观察教学的过程

【教学目标】

? ? ?

掌握观察的方法

掌握观察教学的方法

理解观察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

【重点难点】

? ? ?

掌握观察的方法

掌握观察教学的方法

理解观察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等

【教学反思】参考《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中的“关于观察”增加《小学科学教育概论》中的“科学过程技能”等内容,完善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此外上完理论课后,结合科学过程技能,进行一次科学探究活动“摆的研究”,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节 科学观察追求真实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基于plc 八层电梯设计 论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