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4)

2025-08-15

他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至两岁),儿童思维的萌芽。这是语言前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他们的动作或行为包括本能、习惯和智力三个层次。这一时期的早期教育是及时给婴儿提供多样化的(听、看、触摸??),能吸引他们观察的物体(玩具、实物等),注意实施促进儿童动作发展的训练,在喂食和“游戏”时通过语言和手势等动作多与他们交往。

2)前运算阶段(2至7岁),表象和形象思维的出现。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各种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这时进行的早期教育,主要是通过观察、测量、数数、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重量、容量、时间、速度、数量等初步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至12岁),初步逻辑思维的形成。在前一阶段出现表象图式的基础上开始形成具体运算图式,这时儿童动作既是内化的,又是可逆的,即能使感觉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图式,又能从各种具体变化中抓住概念的本质所以,产生守恒概念。这一时期通过教学活动,主要是形成儿童各种科学的基本逻辑概念和逻辑分类能力,以及掌握各种逻辑关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好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即小学生具备了在具体水平上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但是还不能做到脱离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的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上阶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顺应(“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逐步达到成人的逻辑思维水平。这时可以在头脑中把形

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和条件进行复杂的推理活动。

皮亚杰认为,教育工作就是要根据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来实施。各阶段从低级到高级,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基础,两个阶段有质的差异,但也有一定的交叉。由于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动机等各种因素的差异,阶段的出现或推迟或提前,但先后次序不变。 2、论新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皮亚杰把他的认识发展的心理学应用于教育上,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即各个认识阶段智慧的发展。他把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当作教育的最高要求。他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够创新,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情的人。”他所提出的新教学原则和方法有: 1)儿童实际经验中的智慧活动应居于优先地位

皮亚杰把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方面: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他既反对经验论,也反对先验论,而主张结构论。因为认识结构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所以教育工作者提供给儿童的认识材料,不应明显超出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应尽可能地按照自发发展次序教给儿童新概念,并且指出有效教学的关键是确切了解儿童的发展阶段,确定儿童的真实认识机能的发展水平。 2)知识是学习者的内部构成物,学习是一种儿童主动动作的过程

皮亚杰强调智慧活动是儿童内部形成的,动作在儿童智慧和知识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他的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思维产生于动作。他认为,儿童通过自己的摸、拉、推、看、听、翻等动作,可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强调学校教育活动必须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先决条件,充分发挥儿童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所采用的方法有:

活动性。皮亚杰认为,高度集中注意的活动是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是认识发展的最直接源泉。活动与认识结构的关系就象织网一样,活动愈多,则经纬交错愈缜密,认知结构同化外来信息的智能就愈强。

发现法。儿童只对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从而产生深刻的理解。他反对教师奉送现成结论或答案,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活动,自己去发现。

冲突法。平衡化规律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一条根本的规律。他主张让儿童经常学习与自己已经具有的知识有所不同的新事物,当这些新信息被传入时,必然与原有的认识结构发生矛盾或冲突,产生认知结构的内部不平衡,并引发认知结构的调整,最终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举例:课本P53表3-1 皮亚杰做过的一个研究 研究表明,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其逻辑运算还不能脱离具体的内容,因此,小学生学习科学,也必定离不开具体的经验。儿童通过自身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自己建构关于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因此,皮亚杰力倡“自主探究”的科学学习,即让儿童主动地通过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来学习。

但皮亚杰理论更加关注儿童认识发展的自发性,相对忽视了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认知结构理论与儿童的科学学习

一、布鲁纳的结构与发现学习理论 1、简介:

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10.01],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生于美国纽约。1937 年毕业于杜克大学,1941 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52-1972 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60 年与 G.米勒一起创建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1962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 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1980 年任牛津大学教授。1980 年以后任纽约大学教授。他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在他的辉煌职业生涯中,先是在哈佛担任心理学教授,然后又受聘牛津担任沃茨教授(Watts Professor),

他宣称:“任何学科以一定的知识的正当形式,能有效地教给处于任何发展时期的任何儿童。”这在美国引起了一场课程改革运动。 2、主要教育观点或主张:

布鲁纳非常注意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巨大作用,他认为:要让儿童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育应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发现法”是儿童的主要学习方法。

布鲁纳在其认知,发展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对教材结构的一般理解”,使儿童“对教材能有直觉的理解”,并达到“学会如何学习”和促进智力发展。他认为,教学论必须考虑三个方面:人的天性、知识的本质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性质。由此,布鲁纳提出并论述了四条教与学的原则:

结构原则。强调要教给学生各门学科最基本和最佳的知识结构。任何教材结构的组织均需注意:再现的形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基础;教材的组织要符合经济法则,应教给学生简明、扼要而又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教材。

准备原则:都能够用在智力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所谓诚实的方式,是指教材的形式、内容和教法要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他强调,“不必奴性地跟随儿童认知发展的自然过程。向儿童提供挑战性但是适当的机会,会使发展步步向前,也可以引导智慧的发展”。因此,他主张对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关键在于发现既能答得了,又能使之前进的、难易恰当的问题。 直觉原则

动机原则(兴趣)。认为内在动机的效应比外在动机持久而强有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发现学习具有以下优点:①有利于提高智慧的潜能;②能促使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提高对学习材料的内在兴趣,增强发现的自信心;③能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布鲁纳说:“人们只有通过提出问题和努力于发现,方能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④有助于增强记忆。 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缺点: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或有必要)通过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效率低下;不适合大规模的班级和学习速度慢、动机弱的儿童;不适合高年级、任务多的学习内容。

发现学习的贡献:①教育的目的是:应尽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学科内容,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②提出简化学科知识结构,使之便于掌握学科知识,即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基于plc 八层电梯设计 论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