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2)

2025-08-15

面质疑。2008年6月29日,陕西政府通报周正龙华南虎照片造假。9月27日,周正龙一审获刑两年零六个月。11月17日,周正龙终审承认造假,获刑2年半缓期3年。 2、写看录像后的感想一篇。 看录像:探索新的科学教育(下)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郁波 第三节 科学教育的目标 ?

科学教育目标的演变:

1、美国20世纪20年代科学课的教育目标主要是自然知识的掌握,但已经开始注意有关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因素。(绅士、贵妇人:学校教育关注文法、修辞、礼仪、拉丁文等)

2、20世纪60年代以后,技术化的精英主义的科学教育思想:目标是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科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经过10年的修整,于60年代进入工业发展的高峰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各方面人才急剧上升,工业界对教育状况不满,改革,尤其需要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技术方面的水平,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3、20世纪80年代以后,将科学教育与新人文主义精神相融合的、旨在提高全体公民素质的全新的“科学素养”的概念:将科学知识、技能、教养付诸实施。 目前,国际教育界对科学教育的普遍认识为:

? ?

?

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探究和过程。科学探究: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广泛重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对科学教育的意义。 科学素养的含义:

?

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和现代道德伦理内容。具体来说,科学素养包括数学、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许多方面。

?

科学素养内涵的本土化诠释:

1. 认知方面的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2. 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3. 处理好规则意识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4. 区分封建的人文主义与新人文主义。

封建的人文主义是以情感和信仰为基础的;新人文主义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如客观、创新、合作、进取、质疑、诚信、规则意识。 1. 情意方面的目标:

1. 注重意志自主性的培养 2. 鼓励创新精神和质疑态度 3. 处理好宽容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关系。

4. 注重科学理性的情感特征与浪漫主义的情感特征的区别。 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目标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孩子们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初步学会根据事实来解释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养成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品质。 小结:

1、科学以基于观察事实对世界进行解释为己任;科学教育就是根据大多数科学家公认的科学观念和研究方法,通过符合孩子们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初步科学素养的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公民;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育目标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孩子们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上,从而养成尊重事实、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品质。

第二章 科学教育的历史

回顾

一、主要内容:

1、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诞生 2、20世纪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3、探寻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定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诞生 2、了解20世纪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3、探寻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定位

三、重点:探寻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定位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看录像。 五、教学反思:

第一节 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诞生

科学教育拥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和一个漫长的过去,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诞生,跟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

近代以前的科学与科学教育:

1. 从古希腊开始,哲学家们对自然界进行探索和思考,重视观察和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已经形成。代表人物是:泰勒斯、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但只将科学视为普通人谋生需要的“有用学科”,远不如陶冶上等人优雅心灵所必须的“博雅学科”。 2. 古罗马人学习自然科学是为了给演说雄辩提供论据和素材,科学作为雄辩术的调味品保留在培养演说家的教育中。 3. 到了中世纪,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和装饰至高无上的神学。 4. 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奏响了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诞生的序曲。科学将人类从宗教的专制中解放出来。科学教育终于得以重振。代表人物及事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理论、伽利略建立自由落体定律,同时把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吹响了科学教育进军学校的序曲。

?

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诞生

1、16、17世纪,近代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代表人物:哥白尼、伽利略。

2、18世纪中叶科学成为生产发展的开路先锋。 3、19世纪中期,斯宾塞等为科学教育鼓与呼,对科学教育的兴起起有重要的影响。

4、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出现了一些私立、实科学校,以培养科学人才和具有科学素养的劳动者为目标。

5、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教育开始被纳入西方国家的义务教育体系中。

第二节 20世纪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一、20世纪初期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1、自然研究:通过考察大自然,传授一种“自然神圣”的理念。它强调观察和亲近大自然,对于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对事实的领悟及表述能力,特别是对自然的敬畏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2、进步主义教育研究:杜威。主张“做中学”,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当作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来亲历。教学程序:提出问题-构成假设-指导实验-验证假设-自行发现知识。缺点:“儿童中心论”的立场,以及其注重生活教育、反对教材的极端的观点。

二、20世纪60年代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起因: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古典主义的、死记硬背事实性知识的、讲述型的“教师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基于plc 八层电梯设计 论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