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工程技术标(3)

2025-08-02

c、用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填土厚度不应超过25-30cm;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25cm,避免漏压。运行中碾轮边距填方边缘应大于500mm,以防发生溜坡倾倒。边角、边坡边缘压实不到之处,应辅以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具夯实。压实密实度,除另有规定外,应压至轮子下沉量不超过1-2cm为度,每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机械(推土机)将表面拉毛以利接合。

d、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推土机将表面拉毛。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层接合良好。

e、用羊足碾碾压时,填土厚度不宜大于50cm,碾压方向应从填土区的两侧逐渐压向中心。每次碾压应有15~20cm重叠,同时随时清除粘着于羊足之间的土料。为提高上部土层密实度,羊足碾压过后,宜辅以拖式平碾或压路机外补充压平压实,常用羊足碾或碾压运行方法。

f、用铲运机及运土工具进行压实,铲运机及运土工具的移动须均匀分布于填筑层的全面,逐次卸土碾压。

③压实排水要求

a、填土层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 b、已填好的土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c、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3)土方工程特殊问题的处理 ①滑坡与塌方原因分析

产生滑坡与塌方的因素(或条件)是十分复杂的,归纳起来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不良的地质条件是产生滑坡的内因条件,而人类的工程活动和水的作用则是触发并产生滑坡的主要外因条件。产生滑坡与塌方的原因主要有:

a、斜坡土(岩)体本身存在倾向相近、层理发达、破碎严重的裂隙,或内部夹有易滑动的软弱带,如软泥、粘土质岩层,受水浸后滑动或塌落。

b、土层下有倾斜度较大的岩层,或软弱土平层;或土岩层虽近于水平,但距边坡过近,边坡倾度过大,在堆土或堆置材料、机械荷重和地表水作用下,增加了土体的负担,降低了土与土、土体与岩面之间的抗剪强度,而引起滑坡或塌方。

c、边坡坡度不够,倾角过大,土体因雨水或地下水浸入,地下水掏空,或斜皮地段下

部被冲沟所切,地表、地下水浸入坡体;或开坡放炮坡脚松动等原因,使坡体坡度加大,破坏了土(岩)体的内力平衡,使上部土(岩)体失去稳定而滑动。

d、在坡体上不适当的堆土或填土,设置建筑物;或土工构筑物(如路堤、土坝)设置在尚未稳定的古(老)滑坡上,或设置在易滑动的坡积土层上,填方或建筑物增荷后,重心改变,在外力(堆载振动、地震等)和地表、地下水双重作用下,坡体失去平衡或触发古老滑坡复活,而产生滑坡。

(4)处理的措施和方法

①、加强工程地质勘察,以拟建场地(包括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一定要边坡稳定,对具备滑坡形成条件的或存在有古老滑坡的地段,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

②、做好泄洪系统,在滑坡范围外设置多道环形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在滑坡区域内,修设或疏通原排水系统,疏导地表、地下水,阻止渗入滑体内。主排水沟宜与滑坡滑动方向一致,支排水沟与滑坡方向成30-45度斜交,防止冲刷坡脚。

③、处理好滑坡区域附件的生活及生产用水,防止浸入滑坡地段。

④、如因地下水活动有可能形成山坡浅层滑坡时,可设置支撑盲沟、渗水沟,排除地下水。盲沟应布置在平行于滑坡滑动方向有地下水露头处。做好植被工程。

⑤、保持边坡有足够的坡度,避免随意切割坡脚。土体尽量削成较平缓的坡度,或做成台阶形,使中间1-2个平台,以增加稳定;土质不同时,视情况削成2-3种坡度。在坡脚处有弃土条件时,将土石方填至坡脚,使其起反压作用。筑挡土堆或修筑台地,避免在滑坡地段切去坡脚或深挖方。如整平场地必须切割坡脚,且不设挡土墙时,应按切割深度,将坡脚随原自然坡度由上而下削坡,逐渐挖至要求的坡脚深度。

⑥、尽量避免在坡脚处取土,在坡肩上设置弃土或建筑物。在斜坡地段挖方时,应遵守由上而下分层的开挖程序。在斜坡上填方时,应遵守由下往上分层填压的施工程序,避免在斜坡上集中弃土,同时避免对滑坡体的各种振动作用。

⑦、对可能出现的浅层滑坡,如滑坡土方量不大时,最好将滑坡体全部挖除;如土方量较大,不能全部挖除,且表层破碎含有滑坡夹层时,可对滑坡采取深翻、推压、打乱滑坡夹层、表面压实等措施,减少滑坡因素。

⑧、对于滑坡体的主滑地段可采取挖方卸荷,拆除已有建筑物等减重辅助措施,对抗滑地段可采取堆方中重等辅助措施。

⑨、滑坡面土质松散或具有大量裂缝时,应进行填平、夯填,防止地表水下渗;在骨坡

面植树、种草皮、浆砌片石等保护坡面。

⑩、倾斜表层下有裂隙滑动面的,可在基础下设置混凝土锚桩。土层下有倾斜岩层,将基础设置在基岩上用锚栓锚固或作成阶梯形或采用灌注桩基减轻土体负担。陡坝部分采取去土减重,保持适当坡度。

(5)、施工现场排水

场地开挖常会遇到下水和地表滞水大量渗入,造成场地浸水,破坏边坡稳定,影响施工进行,因此必须做现场场地的排水、截水、疏水、排洪等工作,并尽可能减少雨季施工工作量,一般方法是:

5.1、在现场周围地段应修设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防洪沟或挡水堤,山坡地段应在坡顶或坡脚设环形防洪沟或截水沟,以拦截附件坡面的雨水、潜水排入施工区域内。

5.2、现场内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统尽可能保留或适当加以整修、疏导、改造或根据需要增设少量排水沟,以利排泄现场积水、雨水和地表滞水。

5.3、在有条件时,尽可能利用正式工程排水系统为施工服务,先修建正式工程主干排水设施和管网,以方便排除地面滞水和地表滞水。

5.4、现场道路应在两侧设排水沟,支道应在两侧设小排水沟,沟底坡度一般为2%~8%,保持场地排水和道路畅通。

5.5、土方开挖应在地表流水的上游一侧设排水沟,散水沟和截水挡土堤,将地表滞水截住;在低洼地段挖基坑时,可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筑0.5-0.8m高的土堤截水。

5.6、大面积地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围区段内挖深排水沟,工程范围内再设纵横排水支沟,将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设集水、排水设施,将水排走。

5.7、在可能滑坡的地段,应在该地段外设置多道环形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修设和疏通坡脚的原排水沟,疏导地表水,处理好该区域内的生活和工程用水,阻止渗入该地段。

5.8、施工用水、废水应设有临时排水管道;贮水构筑物、灰地、防洪沟、排水沟等应有防止漏水措施,并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一般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应不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共土地区不小于20m,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在25m以内不应设有集水井。材料设备的堆放,不得阻碍雨水排泄。需要浇水的建筑材料,宜堆放在距基坑外5m以外,并严防水流入基坑内。

(6)石方爆破方案

爆破作业应严格贯彻执行爆破安全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切实作好爆破作业前后各个施工工序的操作检查处理,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安全施工(生产)。

爆破材料的贮存

(1)、爆破材料的贮存仓库应干燥、退风良好,相对湿度不大于65%,库存温度应保持在18度-30度之间。库内应有消防设施,炸药和雷管须分开贮存,不得将批号混乱,不同性质的炸药不能共存放,特别是硝化甘油类炸药必须单独贮存。严防虫、鼠等动物啃咬,以免引起雷管爆炸或失效。对仓库要设专人警卫,并应严格执行保管、消防等有关制度,严防破坏或发生意外事故。

(2)、爆破材料贮存仓库与住宅、工厂、车站等建筑物及公路干线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规定。

(3)、库房内堆放成箱炸药,应放在指定地点并宜整齐、牢固地摆放在木垫板上,炸药堆垛高度不得超过2.0m,火具不超过1.5m,宽度不超过2m。堆与堆之间应有不小于1.3m宽的通道,药堆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3m。

(4)、炸药与雷管应分开贮存,两库房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殉爆安全距离,一般不得小于规定。

(5)、爆破材料箱合堆放必须平放,不得倒放,不准抛掷、拖拉、推送、敲打、碰撞,亦不得在仓库内开药箱。不准将导爆索在阳光下爆晒,以防损坏防潮剂或使防潮剂渗入药芯造成瞎炮,也不得受潮受冻以免失效。

(6)、仓库内严格遵守出入制度,严禁穿钉鞋、带武器、持敞口灯、带火柴及其他易燃品进入库内。库房内严禁吸烟。

(7)、应严格遵守爆破材料的领、退、用的制度,库内只准使用安全照明设施,雷管库内只准使用绝缘外壳的手电筒。库房应设有避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

(8)、施工现场临时仓库爆破材料的贮存数量:炸药不得超过3t;雷管不得超过10000个和相应数量的导火索。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

爆破对人身、生产设备以及建筑物、构筑物都具有危害必主要是爆破飞石、爆破地震冲击波以及爆破毒气对建筑物、构筑物、设备人身的影响,因此,在组织进行爆破作业前,要根据建筑工程和施工现场的特点,正确地计算安全距离,确定一次齐发起爆药民装药的总数

量,并验算相应的安全距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防范,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防振、防护覆盖措施

在进行控制爆破时,应对爆破体或附近建筑物、构筑物或设施进行防振、防护覆盖,以减弱爆破振动的影响和噪音,防止碎块飞掷。

(1)、防振技术措施

①分散爆破点,采用群炮爆破时,采取不同时起爆各药包,就会减弱或部分消除地震波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如果采用迟发雷管起爆,延缓时间在2S以上,振动影响就可按每次起爆的药包重量分别计算。

②分段爆破,减少一次爆破的炸药量,选择较小的爆破作用指数n,必要时采用低猛度炸药和降低装药的集中度来进行爆破。

③合理布置药包或炮位眼孔的位置,一般情况下,爆破振动强度以与爆破抛掷方向的相反方向最大,侧向次之,抛掷方向振动较小。

④为减轻爆破振动对基岩的影响,一般可采取分层递减开挖厚度的方法;或预留厚度不小于20~30cm的保护层,最后用人工或风镐消除。

⑤对塌落振动,可采用预爆措施先行切割,或在地面预铺松砂或碎炉渣使起缓冲作用。 (2)、防护、覆盖措施

①为使人员和财产免受爆破碎片袭击,对爆破附近的厂房、设备、民房等要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

②地面以上爆破时,可在爆破部位上铺盖草地垫(干或湿均可)或草袋作头道防线,再在草垫上铺放胶管帘或胶皮垫、荆芭,最后再用帆布棚将以上两层整个覆盖包裹,胶帘与帆布应用铁丝或绳索拉住捆紧,以阻挡爆破碎块和保护上层的帆布不被砸坏并降低声响。必要时窗洞口及保护部位用2cmX2cm网也铁丝悬挂或覆盖,或遮挡。

③对一般崩落爆破、破碎性爆破,防飞石可用韧性好的铁丝防护网、布垫、帆布、胶垫、旧布垫、塑料—尼龙布、荆芭、草帘、竹帘或草袋等作防护覆盖。

(3)施工组织与管理

①、爆破施工应有严格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为重要工程应事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准执行。每项爆破工程应有专门的技术负责人或安全负责人。

②、对参加爆破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严格的交手续和填写交记录,制定安全检查制度。


土石方工程技术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区老科协代表大会讲话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