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除了春雨以外,我们身边的事物,其实都是有灵性的,比如说小猫小狗,小花小草,自然景象,你用心感受一下他们又像什么。
生:我觉得我们班主任刘老师就象我们的母亲一样,我们班有的同学嫌刘老师烦,(众笑)可我不觉得。
师:有时,妈妈就得烦一些,刘老师,一位妈妈老师! 生: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生:青蛙是跳远的运动健将。 生:青蛙是尽职的警察。
(这一段教学简洁明快,是达到彼岸后再让孩子们四下望一望听一听,嗅一嗅,联系生活实际,多感知,多发现,意在进一步扩展思维和想象,为下面的写开阔视野,充实内容。)
(四)表达情感,学写童诗
师:大家说得真好,真不愧是小诗人!咱们还得写,把你们的奇思妙想写下来,,用诗歌的形式写下来,好不好?,老师给大家提供几种想象的空间(出示课件)
1、提供四种创作参考模式
春 雨 沙沙 (1)春天的小雨沙沙沙, 像个可爱的调皮娃。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小雨沙沙沙,
像??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像)??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 ————————
2、学生自由选择创作,并修改。
师:写的时候不妨自豪地写上自己的名字,作者某某某。
(人人参与,充分酝酿,一两句即可,先自己朗读修改,然后小组集体评议修改,推荐出本组优秀小诗人。)(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四种“参考模式”,我们写文章往往有一个不知从何下笔,怎样下笔的困惑,学生初写儿童诗当然也是如此。这四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又不会束缚学生习作的个性。四种模式逐步脱离了例诗,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习作空间,使不同的程度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的可写而且能写得出来。)
(五)交流诗作,展示成果 1、评改引路
师:老师很高兴地看到,有好多小诗人已经用笔把自己的诗作写下来了!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小忙,就是帮这位同学使他诗中的春雨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师朗读学生作品)
春雨是个音乐家, 它来到田地, 放声歌唱, 它唱醒了稻田, 它唱醒了小麦, 它唱醒了田地万物。
师:老师觉得他写得很不错,但又觉得这音乐家怎么只会唱呀!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家”呢?
生:我觉得不该全用“唱醒”了,还可以是唤醒了,叫醒了这样不重复,感觉更好。
师:哦,安老师受到了你的启发,也给他补上一句:“弹”醒了小麦(学生受到启发,七嘴八舌)
生::可以是“拉”醒了,小提琴就是拉的。 生:可以是“吹”醒了,管乐器就是吹的。
师:是呀,音乐家嘛,就应该是吹拉弹唱都会呀,再读读自己的诗,你想象的是什么?你说出它的特点了吗?像我们刚才那样再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以一位学生的诗作为例,引导学生修改,目的是启发学生用更优美多样更准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既是对内容的完善,也是对语言的锤炼。)
2、交流展示
(学生修改自己的诗作后,教师请被大家推荐的优秀小诗人上台展示,朗读。)
生:《清洁工的扫把有魔力》 清洁工的扫把刷刷刷, 清洁工的扫把刷刷响,
扫把像个清洁家, 吸走了泥土, 扫走了灰尘, 卷走了果皮,
清洁工的扫把刷刷响。 (学生鼓掌)
生:《风》 哗哗,哗哗。 这是风。
风是神奇的魔法师, 风来了,二月的桃花开了, 风来了,滚滚的浪花赶来了, 风来了,一棵棵竹子乐弯了腰, 多么好的风啊!
生:《风!你是什么颜色的?》 风!你是什么颜色的? 你是绿色的, 吹绿了大地的衣服; 风!你是什么颜色的? 你是红色的, 画红了桃花的脸; 风!你是什么颜色的? 你是黄色的,
点黄了油菜花的头发; 风!你在哪儿? ??
永远陪伴你!(鼓掌)
师:风是快乐的,你也是快乐的!
生:《春雨是可爱的调皮娃》 春天的小雨沙沙沙, 是个可爱的调皮娃,
它悄悄来到我身边, 独自唱起优雅的歌声, 它来到树叶旁, 和树叶做起了游戏, 唱起了歌, 它钻到我的鞋底, 哇哇大叫(掌声), 好像我把它踩疼了?
师:“好象我把它踩疼了”这一句太好了!
生:《含羞草》
含羞草像害羞的小姑娘, 轻轻地一碰她, 她的身子就缩回去, 好像和你捉迷藏, 别害羞,别害羞, 我们和你做朋友。
生:《青蛙》 青蛙呱呱呱, 来到田园护庄稼, 大家都爱它, 青蛙呱呱呱, 像个田园音乐家, 它的歌声真好听!
生:《太阳的指甲》 太阳公公咪咪笑, 到了晚上要睡觉。 剪下一片小指甲, 挂在天空似镰刀。
(课程进行到这里,我们感到瓜熟蒂落的快意,经过老师几个步骤的引导、启发、激励、催化,学生们用他们稚嫩的笔写出了他们心中的世界:丰富的内容,驰骋的想象,美妙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他们用一颗颗童心,感受到风的颜色,
体会到花草的羞涩,聆听了青蛙的音乐。在他们心中,月牙儿是太阳的指甲,在他们脚下,雨水会叫,他们觉得是自己把水儿踩疼了!这就是童心,这就是儿童的诗!)
(六)作业布置
师:时间的关系,不能请同学们读了,真遗憾!今天大家写得儿童诗真让我高兴,特别是诗中丰富的想象就像一朵朵盛开在阳光下的烂漫的山花!老师真不忍心下课,但是,没有不散的宴席,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个建议,好吗?就是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珍惜我们的奇思妙想,回去修改好以后认认真真地誊写到作文稿纸上,装订成册,成为咱们班的一本诗集,咱们给它取个美丽的名字叫XX诗集,好不好?下课!
五、课后说课
我想和大家交流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要设计这节课。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充满了幻想,当孩子们接触周围的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出许多稀奇的想法和鲜活的形象,如: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能在月亮上荡秋千那该多好;我天真的女儿竟把一根长长的油条塞到录象机大大的嘴巴里,她告诉我说:妈妈,录像机饿了!可以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而儿童诗就顺应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儿童诗是孩子们和世界的直接对话!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这与以往的抓纲扣本截然不同,这就使诗歌创作教学有了希望,以前也有过,但不登大雅之堂,各种大赛场合基本不见踪影。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次大赛的七节课中,有两节就是儿童诗创作课,这说明这种形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现在,好多不同版本的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诗的教学内容,台湾的更多一些。
我最早接触儿童诗创作教学是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克教授的影响,他曾于84年、91年两度来华讲授儿童诗,他的“是”字诗,色彩诗我在作文兴趣班都试过,效果特别好,后来,我又受我国特级教师杨明明、吉春亚老师的影响,认识到儿童诗的确是孩子们表情达意的一种很好的作文形式,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
接下来,我就这节课的反思和大家交流。
这节课,我从内容入手,引导孩子们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
诗歌的特点是很多的,如形式上长短不一呀,韵律很美呀等,但今天,我没有过多地去品味感受这些外在的形式特点,我淡化的就是形式,而是从内容入手,引导孩子们从身边的景事物入手,去感受想象的快乐,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记得一位教育家就作文教学说过:只有当孩子把习作当作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时,他才能更好地表达,然后在表达的同时再讲什么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