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黄书娟 龚飞宇 刘辉 李晶晶 刘辉 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培训 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培训 移动商务培训 移动商务培训 移动商务培训 网店运营培训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 2014年12月 浙科杭大公司 2014年12月 浙科杭大公司 2015年7月 2016年7月 2016年7月 2012年暑期 2012年秋季 2013年1月 2013年春季 2013年6月 2013年秋季 2014年1月 2014年春季 校本培训 省培 优优汇联公司 优优汇联公司 襄阳百腾公司 全体 教师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
专业教学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置上在兼顾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突出岗位性和应用性的要求,制定了适应国家职业技能要求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项目化教学、多媒体教学,逐步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组建电子商务课外兴趣小组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定期举办学生操作技能竞赛,通过竞赛培训和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多次在省、市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16
学生获奖数 年 度 2009年 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 2012年 网页设计 办公自动化 2013年 网页设计 办公自动化 2014年 图像处理 电子商务大赛 2015年 办公自动化 电子商务大赛 2016年 办公自动化
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明细表
序号 邱彩 1 汪浩波 类二等奖 襄阳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2 刘亚珍 类一等奖
项 目 市级 1个 2个 1个 3个 3个 2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省级 1个 1个 姓名 获奖名称 获奖时间 备注 襄阳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2012年5月 2013年5月 17
邱彩 3 襄阳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2013年5月 汪浩波 类二等奖 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4 刘亚珍 类项目三等奖 襄阳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5 张亚鑫 类一等奖 周建飞 襄阳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6 肖敏 7 张亚鑫 类项目三等奖 襄阳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8 曾凡杰 类二等奖 襄阳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9 吴圆圆 类三等奖 襄阳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10 郭正蓉 类二等奖 襄阳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11 吴圆圆 类三等奖 12 13 14 15
2013年9月 2014年5月 2014年5月 类二等奖 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2014年9月 2015年5月 2015年5月 2016年5月 2016年9月 18
16 17 18 19 20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专业逐渐成长为我院的特色专业,为襄阳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目前,已与市内多家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签订了长期培训与就业合同,每年为社会输送电子商务类毕业生200多名。
(三)专业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定位,对照国家骨干院校重点专业的建设要求,我们还存在以下不足:
1)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调整。目前的培养模式是依据教材大纲,采用理论加实训交叉进行教学,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运作场景不符。需要依托校企合作,把理论课加实训的方式转变为情景模拟,或用企业的实际项目代替现有实训。
2)教材内容滞后,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其它行业,尤其电子商务行业日新月异,教材出版时间滞后七、八年以上,急需建立新的校本教材建设机制。
3)“双师型”教师名不符实。现有的“双师型”教师因不能参与企业实际工作,缺乏实战经历是目前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
19
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模式各有不同,如何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弥补,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课题。
4)校外实训基地不足。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存在较大难度,一般的电子商务企业达不到同时接纳几十名学生的规模,且业务转型较为频繁。
5)社会服务功能不强。现有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没有行业背景,在电子商务领域不具备行业权威,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开发和应用上能力不足,无法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以创建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围绕襄阳本地“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产业规划,发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建设。依托襄阳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襄阳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契机,把电子商务专业作为重点,带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相关专业建设,形成以电子商务为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为辅的专业群。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模式,采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针对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人才市场各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依托企业构建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形成“项目驱动”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的精品课程、校本教材和教学课件。加大引企入校力度,建设融教学、培训、创业、就业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一支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教学与科技开发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