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五)
文科科综合历史试题
命题:湖北随州一中历史组 审题:湖北沙市中学(罗虹)山东邹城一中(孔艳梅)湖南常德一中(邓友
春)
1.1.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这说明商朝后期
A. 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 B. 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 C. 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 D. 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 【答案】D 【解析】
“听从商王的意见”“为你们向上天祈求”说明当时商王已经孕育王权至上思想,D正确;此理论具有迷信色彩,A错误;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B错误;民主平等显然不符合古代政治特点,C错误。
2.2.《史记?儒林传》记述了当时的学术源流:“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结果 B. 西汉政府政策调整的结果 C. 齐鲁之地经济最为发达 D. 百家争鸣历史格局的遗留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论述传统的五经都是出自董仲舒,主要是西汉时期确立汉代儒学独尊地位,B正确;秦朝是打压儒学思想,A错误;C不符合材料事实;此时百家争鸣思想此时结束,D错误。
3.3.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
A. 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
- 1 -
B. 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 C. 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 D. 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 【答案】D 【解析】
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具有法律的地位,说明当时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D正确;该措施有利于封建国家的收税,A错误;材料中编户齐民有利于控制百姓,B错误;C中消除明显用词绝对。排除。
4.4.元明之际的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都描绘了一个现象:吴用和诸葛亮分别是梁山政权和蜀汉政权的灵魂,但二人均自居于军师之位,要得到一个“非文士”作主子并甘心为之效劳;而作为主子的宋江和刘备又必须具备一种特性,那就是对军师言听计从而又勇于承担一切责任。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文士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 B. 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的表现 C. 反映了文人限制君权的政治诉求 D. 纯粹是两部小说里出现的偶然巧合 【答案】A 【解析】
“吴用和诸葛亮分别是梁山政权和蜀汉政权的灵魂”““非文士”作主子并甘心为之效劳”说明古代文士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A正确;此时价值观念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文人并不是限制君权,C错误;D中偶然巧合说法错误。
5.5.魏源在《海国图志》对英国有如下描述:“大事则三年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表明《海国图志》 A. 主要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 B. 推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C. 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 D. 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提及议会以及“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说明魏源对于君主专制的反思,D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目的;魏源思想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不是推动民主思想传播,B错误;反对君主专制不符合
- 2 -
材料主旨,C错误。
6.6.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积极推行反苏方针,使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但1932年6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与苏联复交,并愿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国民政府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积极抵抗日本侵略 B. 为剿共创造有利环境 C. 顺应美英远东政策 D. 压制东北抗日义勇军 【答案】B 【解析】
“积极推行反苏方针”“决定与苏联复交,并愿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说明蒋介石政府目的主要是剿共的需要,B正确;国民党政府此时对日本是不抵抗政策,A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压制显然不是国民政府主要目的。
7.7.毛泽东在其著作中写道“人民是什么?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 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B.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胜 D.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把“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人民的内容,显然是新中国即将建立之时,C正确;A是抗日战争时期;B是国民大革命时期;D是建国以后,民族资产阶级消失。 8.8.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的影响是 A.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 促进农业向保障功能转变 C.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D. 不利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 3 -
【答案】C 【解析】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说明农村深化改革进一步发展,C正确;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A错误;农业保证功能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该措施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D错误。
9.9.对于任期内的官员,雅典主要通过定期的“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官员在一年的任期内要在公民大会上接受10次信任投票,大概平均36天一次,年满20周岁的公民均有资格参加,会议固定的议题之一是对官员的任内表现进行审查,并投票表决其去留。材料中体现了 A. 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 B. 公民有依法审查的权利 C. 平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 D.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答案】D 【解析】
“会议固定的议题之一是对官员的任内表现进行审查,并投票表决其去留”充分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属于人民主权的原则,D正确;直接民主难以保证司法公正,A错误;材料中并不是依法审查,B错误;平民没有监督权和问责权,C错误。
10.10.《全球通史》中写道: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频繁。??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对谷物的需求量很大。在从事波罗的海谷物贸易的主要港口但泽,黑麦、大麦和燕麦的价格在1550至1600年间分别上涨了247%、187%和185%。这种情况促使(东欧)谷物及其他原料的出口量大大增加。上述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欧的贸易逆差严重 B. 圈地运动的推动
C. 西欧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化 【答案】B 【解析】
“黑麦、大麦和燕麦的价格在1550至1600年间分别上涨了247%、187%和185%”主要是圈地运动导致土地减少,谷物需求量上升,B正确;贸易逆差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资本主义经济房展信息,C错误;国际分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D错误。
点睛: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农民
- 4 -
与土地分离,土地与资本结合,用暴力消灭小农经济,建立资本主义农场,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历时300多年的英国圈地运动最为典型。13-14世纪时,就有一些领主开始强制围圈农民的公有土地为私有的牧羊场。从15世纪最后30多年开始,掀起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
11.11.洛克纳是纽约一位面包主,他起诉纽约州刚订下的“每月最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0小时”的法律侵犯他的“合同自由”和私人财产权,最终在1905年最高法院判定他胜诉,纽约州的最长劳动时间法律经“司法审查”为“不合格”。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A. 美国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B. 最高法院实际上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C. 本质上体现了对自由市场经济的维护 D. 推动了美国社会民主化 【答案】C 【解析】
“法律侵犯他的“合同自由”和私人财产权”“法律经“司法审查”为“不合格”说明法律仍然坚持对于自由主义经济保护,C正确;A是1787年宪法原则;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中社会民主化不是材料体现主旨。
12.12.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3月22日在白宫签署备忘录,宣布对总值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主要涉及10个高科技领域,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此前美国曾动用过5次301的条款对中国进行所谓“贸易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和清洁能源领域等。上述现象将直接导致 A. 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增加 B. 美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降 C. 促进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D. 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受阻 【答案】A 【解析】
美国是中国最大贸易国,美国民众大多数消费品来自中国市场,“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将会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减少,促使美国民众生活成本增加,A正确;美国制造业与中国贸易没有关系,B错误;该措施主要是中美国贸易,C错误;D中全球化受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3.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我们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