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五)文科科综合(2)

2025-11-16

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推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中国社会并不是绝对封闭不变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血缘与地缘纽带正趋向松弛,差序格局被打乱,横向关系扩张并重排,纵向等级扁平化并错位的新“差序格局”正在形成。

——摘编自袁小平《从差序格局到混合理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费孝通“差序格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之后,乡土中国社会结构出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1)特点:自我中心主义;差序圈子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或:人际关系的流动性与固定性);带有明显的血缘与地缘关系;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模式。 原因:血缘宗法与家族制度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与封闭性;儒家思想的传统伦理观念。

(2)趋势:地缘与血缘关系松弛;等级观念淡化;农民逐步远离土地,乡土性弱化;社会主要组织由家庭演变为单位组织(或社会格局的中心点发生变化)。(答出任意3点即可)

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流动性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减弱了血缘纽带的人际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资源分配渠道呈现多样化。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自我中心主义、差序圈子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带有明显的血缘与地缘关系”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古代政治、经济以及思想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血缘与地缘纽带正趋向松弛,差序格局被打乱,横向关系扩张并重排,纵向等级扁平化并错位的新“差序格局”正在形成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思想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型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14.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洲之所以能进行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

- 6 -

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关于这三大革命,需特别提到的一个特点是,他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三大革命之间的互相联系”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评分标准:

(1)论题:要求所拟论题符合题目要求,指向明确。

(2)史实与论证:要求能够运用具体史实支持所拟论题;对史实分析准确,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3)结论:要求结论与论题一致,有所升华。 示例: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互相影响。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这为工业革命在英国的爆发提供了制度保证;1765年爆发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因此推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促使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政治前提。 可见,经济决定了政治,而政治也会反作用于经济。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中信息从“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互相影响。”提取观点。第二问论证结合近代英国经济发展从“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这为工业革命在英国的爆发提供了制度保证、1765年爆发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因此推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促使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政治前提”等角度归纳论证。

点睛:全国卷比较注重中西思想的交流,考查该知识点主要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命题,尤其是新思想萌发、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和新文化运动则是命题的重点。 15.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1982年,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

- 7 -

地展开各级机构改革。这次改革首先以精兵简政为主,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工作部门从50—60个减为30—40个;城市政府机构从50—60个减为45个左右;行署办事机构从40个左右减为30个左右,县政府部门从40个减为25个左右;在人员编制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人员从18万人减为12万余人。市县机关工作人员约减20%。其次,改革领导班子,优化干部队伍。逐步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减少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副职。同时,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选拔能够开创局面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这次改革之后,部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降到60岁,局级干部平均年龄从58岁降到54岁。但是,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对于行政管理没有提出全面变革的要求,所以政府机构不久又呈膨胀趋势。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

【答案】(1)背景: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降低了行政效率;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点:自上而下;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以精兵简政为原则。

(2)是建国以来的一次建设和完善行政体制的努力;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提高了素质;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1982年,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地展开各级机构改革”的信息从改革开放以及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自上而下、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以及以精兵简政为原则回答。

(2)依据材料“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对于行政管理没有提出全面变革的要求,所以政府机构不久又呈膨胀趋势”的信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回答。

点睛:回答评价类的问题一般由三种方法:一分为二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物;分阶段评价法,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评价历史事物,主客观的评价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估历史事物的历史价值。

16.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3年)“斋月战争”结束后,埃及总统萨达特认识到,继续使用武力不仅不能达到收复失地的目的,而且难于从事经济建设,将陷入日益依赖苏联的境地,因此转而与美国接触,采取了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阿以争端的方针??在美国斡旋下,1974年—1975年,埃以之间两次达成脱离军事接触的协议,以军撤出西奈部分地区??1977年11月,萨达特提出中东“和平倡议”,并访问耶路撒冷,同以色列总理贝

- 8 -


2024年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五)文科科综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我国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