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教考网 www.zxjkw.com
y轴的对称点(-x,y)也在函数y=x的图象上,这时,我们说函数y=x是偶函数。 (2)定义: 一般地,(板书)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even function)。 例如:函数f(x)?x2?1,f(x)?2
2
2,f(x)?x等都是偶函数。 2x?112.奇函数
3
(1)观察函数y=x的图象(投影2)
①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 有什么关系?
?也是一对相反数。
②这个事实反映在图象上,说明函数的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
3
呢??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如果点(x,y)是函数y=x的图象上任一点,那么与
33
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x,-y)也在函数y=x的图象上,这时,我们说函数y=x是奇函数。 (2)定义
一般地,(板书)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odd function)。 例如:函数f(x)?x,f(x)?3.奇偶性
如果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我们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 (III)例题分析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3422(1)f(x)=x+2x; (2) f(x)=2x+3x; (3) f(x)=x+2x+5; (4) f(x)=x,x??0,???; (5) f(x)=2f(?x)??f(x)1都是奇函数。 x11; (6) f(x)=x+; xx分析:① 这里主要是根据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
②函数中有奇函数,也有偶函数,但是还有些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唯有f(x)=0(x∈R或x∈(-a,a).a>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③从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可以看出,具有奇偶性的函数,首先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其次f(-x)= f(x)或f(-x)=- f(x)必有一成立。因此,判断某一函数的奇偶性时:首先看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对称,再计算f(-x),看是等于f(x)还是等于-f(x),然后下结论;若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则函数没有奇偶性。 ???是增函数。证明y=f(x)在???,0?上也例2.已知函数y=f(x)在R上是奇函数,而且在?0,是增函数。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第 26 页 共 63 页
? 中学教考网 www.zxjkw.com
证明:设x1
∴函数y= f(x)在(0,+∞)上是增函数。
变题:已知函数y=f(x)在R上是奇函数,而且在?0,证明y=f(x)在???,???是减函数。0?上也是减函数。 结论:由例2可有: 奇函数在两个对称区间内的单调性是相同的;
偶函数在两个对称区间内的单调性是相反的; (IV)课堂练习:课本P41思考题和P42练习1,2 (V)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以及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使用。特别要注意判断函数奇偶性时,一定要首先看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否则将会导致结论错误或做无用功;对于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综合题,要深入分析、理清思路、总揽全局、各个击破。 (VI)课后作业
书面作业:课本p46习题1.3 A组题第9、10题和B组题第1、2题。
实 习 作 业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函数形成、发展的历史。 2.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操作建议
1.选题,根据个人兴趣初步确定实习作业的选题范围。 2.分组,3—6人为一个实习小组,确定一个人为组长。
3.分配任务,根据个人情况和优势,经小组共同商议,由组长确定每个人的具体任务。 4.搜集资料,针对具体实习题目,通过各种方式搜集素材,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并记录相关资料。
5.素材汇总,用实习报告的形式展现小组的实习成果。 6.全班范围的交流、讨论和总结。 三、参考选题
1.函数产生的社会背景。 2.函数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 3.函数符号的故事。 4.数学家与函数。
众多数学家对函数的完善作出了贡献,例如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和欧拉等。可以选取一位或多位数学家,说明他们对函数发展作出的贡献,感受数学家的精神。
四、参考途径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第 27 页 共 63 页
? 中学教考网 www.zxjkw.com
1.相关书籍 梁宗巨,《世界数学通史》,辽宁教育出版社。 吴文俊,《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科学出版社。 (日)权平健一郎,《函数在你身边》,科学出版社。 2.相关网页 www.pep.com.cn.
五、实习报告的参考形式
参考以下的实习报告形式,设计一个实习报告。
实 习 报 告
年 月
日 题目 正文 备注 组长及参加人员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2.1指数函数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三课时)
教学时间:2004年9月20日——9月22日 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
教学目标:1.理解n次方根、根式、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正确运用根式运算性质和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培养学生认识、接受新事物和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式的概念、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根式概念和分数指数幂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导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9月20日星期一 (I)复习回顾 引例:填空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第 28 页 共 63 页
? 中学教考网 www.zxjkw.com
n(n?N*); a=1(a?0); a(1)a?a?a?0?n???????n个a?1(a?0,n?N*) na (2)a?a?amnm?n (m,n∈Z); (am)n?amn (m,n∈Z); (ab)n?an?bn (n∈Z) (3)9?_____; -9?_____; (4)(a)2?_____( a?0); a2?________(II)讲授新课 1.引入:
0?______ (1)填空(1),(2)复习了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其中:因为a?a可看作a?a所以a?a?amnm?nmnm?n,
可以归入性质a?a?amnm?nm?n;又因为()可看作a?a,所以
abnanan()?n可以归入性质(ab)n?an?bn(n∈Z)),这是为下面学习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性质bb做准备。为了学习分数指数幂,先要学习n次根式(n?N*)的概念。 (2)填空(3),(4)复习了平方根、立方根这两个概念。如: 2=4 ,(-2)=4 ? 2,-2叫4的平方根 332=8 ? 2叫8的立方根; (-2)=-8?-2叫-8的立方根 52=32 ? 2叫32的5次方根 ? 2n=a ?2叫a的n次方根 22分析:若22=4,则2叫4的平方根;若23=8,2叫做8的立方根;若25=32,则2叫做32
n
的5次方根,类似地,若2=a,则2叫a的n次方根。由此,可有: 2.n次方根的定义:(板书) 一般地,如果x?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n th root),其中n?1,且n?N。 问题1:n次方根的定义给出了,x如何用a表示呢?x?na是否正确? 分析过程: 例1.根据n次方根的概念,分别求出27的3次方根,-32的5次方根,a的3次方根。(要求完整地叙述求解过程) 解:因为3=27,所以3是27的3次方根;因为(?2)5=-32,所以-2是-32的5次方根;
3
6n?因为(a2)3?a6,所以a是a的3次方根。
2
6
结论1:当n为奇数时(跟立方根一样),有下列性质:正数的n次方根是正数,负数的n次方根是负数,任何一个数的方根都是唯一的。此时,a的n次方根可表示为x?na。 从而有:327?3,5?32??2,3a6?a2
例2.根据n次方根的概念,分别求出16的4次方根,-81的4次方根。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第 29 页 共 63 页
? 中学教考网 www.zxjkw.com
解:因为2?16,(?2)4?16,所以2和-2是16的4次方根;
因为任何实数的4次方都是非负数,不会等于-81,所以-81没有4次方根。 结论2:当n为偶数时(跟平方根一样),有下列性质:正数的n次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n次方根。此时正数a的n次方根可表示为:?na(a?0) 其中na表示a的正的n次方根,?na表示a的负的n次方根。 例3.根据n次方根的概念,分别求出0的3次方根,0的4次方根。 解:因为不论n为奇数,还是偶数,都有0=0,所以0的3次方根,0的4次方根均为0。 结论3:0的n次方根是0,记作n0?0,即na当a=0时也有意义。 这样,可在实数范围内,得到n次方根的性质: 3.n次方根的性质:(板书)
n??a,n?2k?1na叫根式,n叫根指数,a叫被开方数。 x??(k?N*) 其中 n???a,n?2kn4注意:根式是n次方根的一种表示形式,并且,由n次方根的定义,可得到根式的运算性质。 4.根式运算性质:(板书) ①,结果仍为被开方数。 (na)?a,即一个数先开方,再乘方(同次)
问题2:若对一个数先乘方,再开方(同次),结果又是什么? 例4:求3(?2)3 , 525 , 434 , (?3)2 由所得结果,可有:(板书) n②a??nn?a,n为奇数;?|a|,n为偶数
性质的推导如下: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第 30 页 共 6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