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笔记 最终版 - 图文(6)

2025-09-22

第二种:以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展示科技农业

(4) 野外博物馆式的主题游乐园

现存建筑与环境保存较好的历史风貌地区或将同一历史时期的建筑迁建到一定地区

(5) 暂时性的主题乐园

不固定地方,运营不超过3个月

(三) 游乐场、游乐园

具有游乐设施、以游乐功能为主的场地。不强调绿化比例,不强调主题设定。

(四) 游乐公园

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化占地比例大于等于65%的城市专类公园。 特征:有大型游乐设施(有了功能);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园(绿化占地比例有明确要求)

二、演变发展

集市娱乐——娱乐花园——机械游乐园——主题游乐园 三、规划设计

(一) 设置要求

1、 有65%的绿化占地比例;2、设置的游乐设施达到一定的量吸引游客 位置设置在城市边缘,入口靠近轨道交通,大量停车场

(二) 设施与活动内容

1、 现有主题游乐园所具有的游乐设施

2、 休闲活动设施

3、 具有展示、表演、科普教育等积极功能的娱乐建筑或场地

(三) 布局方式

1、 游乐设施比较集中,形成与公园其他部分相对独立的区域 2、 游乐设施融入绿化环境中

(四) 主题的选择

1、 重要性:游乐公园的“灵魂”,成功与否的关键,公园设计的蓝本和核心

2、 范围:以历史和文化为主题、以异地著名的地理环境与风俗民情为主题、以影视作品为主题、

以机械驾乘为主题、以高科技为主题、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游戏健身运动为主题、以博物馆和博览会展示为主题、以动植物观赏为主题、特殊类型主题

3、 重点考虑因素:(1)独特、新颖、有文化内涵,有较强的识别性和商业感召力(2)可集中与儿

童和青少年目标市场基础上,考虑不同层次的游客需求(3)设计围绕主题

四、实例介绍

第七节 郊野公园

一、概述

(一) 定义

在城市郊区,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划定有良好的绿化和一定的服务设施并向公众开放的区域,

以防止城市建成区无序蔓延为主要目的,兼具有保护城市生态平衡,提供城市居民游憩环境,开展户外科普活动场所等多种功能的绿化用地。

(二) 与其他公园比较

1、 与城市公园的比较 建设地点不同 建设规模不同 游憩内容不同 城市公园 城市建成区内部(含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 规模较小0.5-几十公顷 体育活动,各种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郊野公园 城市郊区 规模较大,50公顷以上 散步、远足、骑马等 注重野趣,自然感强 郊野公园 面积小 ,游览时间一二小时到一天 不提供住宿,无商业设施 当地市民,以消闲保健为主 禁止汽车,只可通人、马、自行车 表现形式不同 园林建筑小品较多,与城市景观协调 2、 与国家公园的比较 建设规模不同 服务对象不同 交通组织不同 国家公园 面积大、离城市远,游览时间一周以上 外地及外国人为主,以观光、度假为主 车行道主干网络,辅助人行小路 提供设施不同 旅店、纪念品商店、博物馆等,导游设施 3、 与风景名胜区的比较 风景名胜区,重在“名胜”,注重文化内涵、历史遗产的保护,注重人文环境 郊野公园,重在“野”,重野趣,注重自然环境 4、 与森林公园的比较

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题,其他景观为意图,人文景观为陪衬。

郊野公园:只要是建在郊外非建设用地上,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大型休闲绿地。

二、职能

(一) 抑制城市蔓延扩张功能 (二) 休闲游憩功能

(三) 生态环保功能 (四) 景观美化功能 (五) 自然教育功能 三、规划设计

(一) 规划要求

1、 用地选择:山林地最好,选择地形复杂多样的,景观层次多的,绿化基础好的。

2、 景点布置:优美地点设置休息、眺望、观赏、开展远足、露营 3、 地形设计:顺应自然

4、 重视水景应用:保持自然形态

5、 道路和游览线路设计:遵循赏景要求,顺应地形自然走向,联系景点 6、 绿化设计:根据自然生态群落的原理营造地方特色的植物生态群落

7、 建筑物的设置:少而精,与自然协调

(二) 分区:游憩区、宽广区、荒野区

1、游憩区:

(1)密集游憩区:使用人数多,游憩设施充足,交通方便,容易到达 (2)分散游憩区:交通方便,设施少

(3)特别活动区:废弃矿场、采土区

2、宽广区:较远,要步行,有露营等设施

3、荒野区:最偏僻,难抵达,有科研价值的划为护理区,设施少

(三) 设施

1、 各种郊游路径

(1) 健身类郊游路径(2)休闲类郊游路径(3)科教类郊游路径 2、 游客中心:在路径起始点,对象明确,补充公园介绍 3、 露营地与烧烤区

四、实例介绍

带状公园与绿地

? ?

城市公园系统:主要以合理分布的各类公园作为重点绿地,再依据城市的特色设置带状绿地、环状绿带或楔

形绿地,用绿化道路串接公园和公共绿地,使之成为覆盖整个城市的绿化网络。

带状公园与绿地:指各类呈带状分布绿化道路,包括城市中一般的道路绿化、林荫景观道以及滨河、滨水的

带状游憩园。

第一节 城市带状公园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一、带状公园的特征

1、空间形式呈线性带状

2、具有较高的连续性 3、具有良好的可达性

4、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二、带状公园的类型

1、生态保护型 2、休闲游憩型 3、历史文化型

三、带状公园的功能特征

①生态功能(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功能:栖息功能、通道功能、阻隔功能、过滤功能、资源功能、导

入功能)可以起到提高物种多样性、促进养分的储存于循环、为野生动物繁衍传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作用。

②社会功能1、提供休闲游憩场所 2、增强城市景观美感

3、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4、提供教育机会 ③经济功能 1、防灾、减灾功能

2、绿地产业化带来的经济效益 3、提升城市土地价值

4、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节 道路绿化

一、 道路绿化的作用

1、卫生防护,改善环境 2、组织交通,保护安全 3、美化市容,丰富街景

4、许多植物不仅美观,而且其枝叶花果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

5、道路上的绿地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防灾作用。 二、 道路绿化的内容和规划 (一)基本内容

主要指道路红线之内的行道树、分隔绿化带、交通岛以及在范围内的游憩林荫道等等。还可以将位于道路两旁或一侧的街边绿地、滨河绿带以及游憩景观带等纳入道路绿化。

(二)条件分析

不同地段的道路绿化具有不同的要求,在规划时应该对道路的位置、交通、现状等情况加以分析,根据主次关系,提出规划的构想及目标。

(三)设计构思

1)把握城市总体,以城市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经济文化性质、道路的使用功能为出发点进行定

位,从而使道路绿化从整体上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2)对具体路段,性质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设计要求,但在同一座城市之中,禹城市特征相符合的理性秩序应该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调,在统一的前提下,寻求不同道路的个性和变化,这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而且还有利于突出道路的可识别性。

三、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

主要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及其它形式。

1、一板二带式优点简单整齐、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又不利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驶时交通管理。

2、二板三带式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好。但不同车辆混合单行不能解决互相干扰。 3、三板四带式绿化量大,庇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车辆干扰。 4、四板五带式各行其道,保证了速度和安全。

其它形式可利用当地环境因地制宜。

四、道路绿化各组成部分的种植设计

(一)种植的类型

1、遮蔽种植,利用职务的一定体积,阻挡视线、光线以及尘埃、废气。

2、隔声种植,在车道两旁合理配置高矮不同的树木,减弱噪声。

3、防眩种植,用绿化种植来遮挡有害光线。

4、景观种植,依据审美心理,将不同的花木按一定的规律布置,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二)行道树

?

行道树: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旁以一定间距种植的遮荫乔木。是道路绿化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张形式,对于遮蔽视线、消除污染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 行道树种植形式:

1) 树池式,在行人较多或人行道狭窄的地段采用。但树池面积有限,导致树木生长不良,铺装需要提高造价,利用率不高。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改用种植带式。 2) 种植带式,一般是在人行道的外侧保留一体不加铺装的种植带。 3) 行道树的选择

(1) 选择适应性强、苗木来源容易、成活率高的树种。 (2) 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速生或缓生品种

(3) 树龄长、干通直、树姿端正、体形优美、冠大荫浓、花朵艳丽、芳香郁馥、发芽

(4) 早、落叶迟、叶色富于季相变化的树种。

(5) 花果无臭味、无飞絮、飞粉、落花落果不打伤行人,无污染的树种。 (6) 耐修剪、愈合力强。

(7) 不选择带刺或浅根树种,也不选择根特别发达隆起树种,萌芽力强的树种

(三)交叉口、分隔带和街旁绿地的种植设计

1、交叉口的种植设计

合理布置交叉口的绿地是改善道路交叉口人、车混杂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 交叉口绿地有道路转角处的行道树、交通岛以及一些装饰性绿地组成。交叉口绿化布置不能遮

挡司机的视线。 ? 交叉口中心的交通绿岛具有组织交通、约束车道、限制车速和装饰道路的作用 ? 根据不同功能可以分为:

①中心岛:主要用以组织环形交通,进入交叉口的车辆一律作逆时针绕岛行驶,可以免去交通警和红绿灯。一般以嵌花草皮花坛为主

②方向岛:主要是指引车辆的行进方向,约束车道,使车辆转弯慢行,保证安全,绿化以草皮为主。

③安全岛:为行人横穿马路时避让车辆而设,如果行车道过宽,应在人行横道的中间

设置安全岛,以便行人过街是短暂的停留,以保障安全。绿化主要使用草皮。

2、分隔带的绿化

设置目的:为了将人流与车流分开、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以提高车速,保证安全。

以种植草皮和低矮灌木为主。

3、街旁绿地

主要是临街建筑与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其设置对于保护环境没回城市街景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游憩林荫道、公园路与步行街

一、 游憩林荫道 ?

游憩林荫道的形式和构成

1、按游憩林荫道与相邻道路的关系分三种类型

a) 设在整个道路轴线中央的林荫道(用于以步行为主或车辆稀少的街道,不宜用于交通繁忙的主干道)

b) 设在车行道一侧的林荫道(用于道路一侧行人数量较多的地段) c) 设在车行道两侧的林荫道(整齐、气派、减少污染,但占地多) 2、根据用地情况,分为三种布置形式

①游憩林荫道最小宽度不应小于8M,其中包括一条宽3M的人行道,两侧可安放休息椅凳,步

道旁还需每边布置一条宽2.5M的绿化种植带。形式简单,但满足了与相邻的车道相互隔离的要求

②当游憩林荫道用地面积较宽裕时,可以采用两条人行步道和三条绿化带的组合形式。(林荫道

总宽度应在20M左右)

③林荫道的用地宽度在40M以上,可以进行游园式布置。

3. 公园路

公园道路或称观光道路。注意道路沿线景观建设,在道路两侧用相当宽的土地布置植物景观,设置休闲游憩用地,与自然风光融合,禁止重型车辆进入的道路。 4. 步行街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笔记 最终版 - 图文(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试卷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