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笔记 最终版 - 图文(2)

2025-09-22

?

G1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城市中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 ? ?

G2生产绿地: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 G3防护绿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

G4附属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G5其他绿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

第四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

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

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都是对“人与自然在城市中和谐共生关系”的积极探索,而生态园林城市根本

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三大指标

①人均公园绿化面积 ②城市绿地率

③绿化覆盖率

人均公园绿化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G1÷城市人口数量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所有面积之和÷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三、城市有关城市绿地固化的指标要求 (一)城市用地标准

在《城市用地分类域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时,人均单项用地

绿地指标≥9.0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7.0平方米 (二)《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三)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其他相关指标规定: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生产绿地面积不低于建成区面积的2%,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改造旧居住区的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第五节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

市域绿地系统包括:市域内的林地,公路绿化,农田林网,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城市绿化隔离带及城镇绿化用地。 一、市域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

1. 2. 3. 4.

系统整合,构建城乡融合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以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 加强对生态敏感区的控制和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态结构。

保护有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环境。

5. 加强不同管理部门间的合作。

二.分类规划要求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涉及大量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耕地,园林,林地,牧草地,

水域和湿地及未利用土地。

第六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

一、结构布局的基本模式

通常情况下,系统布局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等8中基本模式。 ? 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通常有以下4种:

1、块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块状均匀的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如上海,天

津,武汉,大连,青岛和佛山等地。 2、带状绿地布局:多数是由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就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

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

3、楔形绿地布局:利用从郊区伸入市中心由宽到窄的楔形绿地。有利于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的引入市区,能较好的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如合肥。

4、混合式绿地布置:前三种形式的综合利用,可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合,组成叫完整的体系。优

点能够使生活区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有利于就近地区气候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艺术面貌。

二.规划实例

(1)伦敦

绿带:大伦敦区域规划:以分散伦敦城区过密人口和产业为目的,在伦敦行政区周围划分4个环形地

带,即内城环,郊区环,绿带环,乡村环,绿地内除部分可作农业用地外,不准建设工厂和住宅。伦敦重视绿地空间公众可达性和绿地的连接性。

(2)上海

总体布局呈现“环,楔,廊,园,林”的形式,以“一纵两横三环”为骨架,以“多片多园”为基础,以“绿色廊道”为网络,形成互为交融,有机联系的中心城绿地布局结构。 (3)深圳

依托自然山水条件形成大气连绵的城市绿地系统。 (4)江门

江门是第六批通过的“国家园林城市”。规划呈“三片,六廊,八心”结构布局。

三.规划布局的原则

1. 城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生活,游憩需要,促进城市旅游发展。

2. 指标先进。城市绿地规划指标制定近中远三期规划指标,并确定各类绿地的合理指标,有效指导规划建

设。

3. 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

4. 远近结合,合理引导城市绿化建设。 5. 分割城市组团。

第七节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G1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1.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

(1)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a) 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为全市居民服务,面积较大,活动内容和设施最完善。 内容:休憩游乐,文化教育及科学普及 布局:均衡,居民使用时可以方便的到达

b)区域性公园: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

* 为一个行政区内的居民服务,园内有较丰富的内容和设施。

内容:休憩游乐、文化教育及科学普及。

布局:均衡,居民使用时可方便到达。

(2)社区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

组团绿地)

a)居住区公园: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b)小区游园: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

城市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的合理服务半径

2. 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如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科学公园,体育

公园,文化与历史公园。

(1)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供少年儿童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的设施的绿地。用地

一般在5公顷左右,常与少年宫结合。 (2)动物园: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

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 (3)植物园: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 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4)体育公园:符合一定技术标准的体育运动设施,供市民进行各类体育运动竞技和健身,及良好的休

憩环境的特殊公园,面积15~75公顷。

3. 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对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作用。带状公园宽度一般不小于8米。

4.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在历

史保护去,旧城改建去,街旁绿地面积要求不小于1000平方米,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65%。

广场绿地属街旁绿地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G2生产绿地:

作为城市绿化的生产基地,要求土壤及灌溉条件好,利于培育及节约投资。占地面积大,受土地市场的影响,现易被置换到郊区。

城市生产绿地规划总面积应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苗木自给率满足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80%以上。

三、G3防护绿地:

①主要特征:对自然灾害或城市公害有一定的防护功能,不宜兼做公园使用。

②功能:

(1) 防护固沙,降低枫树,减少强风对城市的侵袭;

(2) 降低大气中CO2,SO2等有害有毒气体的含量,减少温室效应; (3) 降低噪音,净化水体,净化土壤,杀灭细菌,保护农田用地;

(4) 控制城市的无序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景观建设。

③不同防护林的特点

i. ii. iii. iv.

卫生隔离带:阻隔有害气体,体味,噪音等,通常介于工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殡葬

场地等于居住区之间。 道路防护绿地:对道路放风沙,防水土流失,皆以农田防护为辅的防护体系,是构筑城市网络化生态绿地空间的重要框架。

城市高压走廊绿地:高压走廊绿带是结合城市高压走廊线的规划,根据两侧情况设置一定宽度

的防护绿地,以减少高压线对城市的不利影响。 防风林带:防风林带主要用于保护城市免受风沙侵袭,或者免受6米/秒以上的经常强风,台

风的袭击。城市防风林带一般与主导风向垂直。

四、G4附属绿地:

①居住区绿地(G41) :属于居住用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居住用地中,除去居住建筑用地,居住区内道路

广场用地,中小学幼托建筑用地,商业服务公共建筑用地外,就是居住区绿地,包括居住

小区游园,宅旁绿地,居住区内公建庭院,居住区道路绿化用地等。

②公共设施绿地(G42):公共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③工业绿地(G43):工业用地内的绿地。 ④仓储绿地(G44):仓储用地内的绿地。

⑤对外交通绿地(G45):对外交通用地内的绿地。要重点考虑多种流线的分割与疏导,停车遮阴,人流集

散等候和机场驱鸟等特殊要求。 ⑥道路绿地(G46):道路红线内的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⑦市政设施绿地(G47):包括供应设施,交通设施,有点通讯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殡葬设施等用地内部的绿地。

⑧特殊绿地(G48):包括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范围内的绿地。

五、G5其他绿地:指在城市建设用地以外,但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

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及恢复绿地等。 1、风景名胜区

2、水源保护区

①水源涵养林的功能:⑴故土护堤,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

⑵控制污染或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保护是市民饮用水水源。 ②三个层面:

a) 核心林:生态重点区,以建设生态林,景观林为主;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笔记 最终版 - 图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试卷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