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在家乡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2、通过欣赏不同的文化瑰宝,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增进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海宁名胜古迹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搜集家乡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2、学生:搜集祖国的文化遗产的有关图片;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不同家乡文化瑰宝的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欣赏文化瑰宝,让学生初步体会其艺术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善良的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瑰宝。(板书文化瑰宝)
2、你知道“文化瑰宝”吗?说一说。(理解含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留给后人的特别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二)欣赏文化瑰宝,感受艺术魅力。
1、阅读课文,用一句话赞赞图片上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上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板书来自不同家乡的) 2、交流
课前你找到了哪些文化遗产的图片?展示自己的图片,并向同学介绍介绍。合作学习,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一人或几人合作向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组上了解到的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3、观看广东名胜古迹的录像片或幻灯片。
4、畅谈感受。看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说一说。
5、同学们,我们广东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文化瑰宝?
6、说说广洲的文化瑰宝。 (三)试写简介
1、参照自己或同学搜集到的家乡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试着写写家乡名胜古迹的简介。教师适当地进行个别辅导。 (四)家庭作业
把写好的家乡名胜古迹的简介抄写整齐,并配上照片或图画。
资料一中国长城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主题二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课题1 乡音乡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起源于家乡的民间艺术及起特点。
2、了解民间艺术与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劳动生活情况的关系。 3、深化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 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戏剧、音乐舞蹈的 录象、录音资料。学生向家长了解一些地方戏曲及民歌。 2、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家乡和其他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为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深感骄傲。那么,你是否了解家乡的民间音乐呢?它可是我们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体现,也是最能反映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乡音乡情。 二、欣赏民间音乐
1、教师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与舞蹈:广东的粤剧,浙江的《采茶舞曲》、安徽的《凤阳花鼓》、苗族的《苗岭的早晨》、陕北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东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江苏的《茉莉花》。
2、学生欣赏并说说对不同音乐的感受。
3、学生说说刚才听到的美妙的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教师出示唢呐、马头琴、二胡等部分民间乐器的图片,并适当加以介绍。
4、说说哪一段音乐是自己家乡的民歌,其他的又是哪些地方的? 5、欣赏不同地区的戏曲: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东北的 二人转。
6、教师小结:民间音乐是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 7、能体现家乡的 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 三、欣赏民间工艺品
1、由于每个地方的生活状况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各个地方的手工艺品也是
各种各样的。学生说说家乡海宁的手工艺品并实物出示。
2、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带回一些当地有特色的工艺品。学生在实物
投影仪上展示各地工艺品,说出其名称、样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泥人、布贴画、麦秸画、刺绣、彝族香袋等)
3、教师出示根雕、葫芦雕刻等民间工艺品的图片,简单介绍 其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激发其热爱之情。
4、教师小结:这些民间工艺品体现了当地人们的智慧,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哪! 四、制作手工艺品
1、大家欣赏了这么多精致的手工艺品,想不想试着自己动手做一个呢? 2、仿照同学们介绍的制作过程,小组合作制作一件喜爱的手工艺品。
3、展示学生的作品,大家欣赏、评价。教师分别授于“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巧手奖”等称号,以示鼓励。
五、总结
1、说说学了今天的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 2、教师小结
4、师生共唱〈〈同把希望开采〉〉
课题2 乡风乡俗 教学设想:
广东历史悠久,形成独特的风俗人情。通过说说家乡的风俗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人文的滋养、审美的陶冶。学生能用自己的形式表现家乡的风俗、人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如划龙舟、元宵迎灯会、唱粤剧等。 2、在教师指导下,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人文的滋养。 教学准备:
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 2.教师应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广东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人情,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人情。
二、学生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1、分小组讨论交流,广东有哪些风俗习惯? 1、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
1、图片介绍家乡的粤戏,学生通过图片介绍粤戏特点、风格以及唱腔,有哪些剧目。另外组的学生补充介绍。
2、介绍龙舟节假日,说一说为什么形成这个风俗?请跟着家长去看过的同学说一说当时的场面。其他学生补充。
3、介绍元宵迎灯,图片出示迎灯场面。学生介绍家乡的灯文化,通过实物图片等介绍。 4、介绍花市、庙会,让学生说一说花市的情况及庙会、佛事等活动 三、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广东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学生上台讲并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四、出一期宣传家乡风俗、人情的宣传报 1、分小组整理资料 2、设计宣传小报 3优秀作品课外展示
课题3 快乐的节日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2.能够分辨出各种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