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番盆地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平均气温高居新疆之首,最高温度高达48.9摄氏度,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200小时,又被誉为火洲。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造就了驰名中外的水果之乡。吐鲁番种植葡萄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品种多达300多个,因此人们把吐鲁番称为“葡萄城”。此外,吐鲁番还盛产哈密瓜、无花果、苹果、石榴、桑椹、桃、梨、杏等。随着温室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四季瓜果飘香。吐鲁番年降雨量只有几十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三四千毫米,整个绿洲被戈壁滩和百里火焰山包围,生态环境脆弱,水源奇缺。葡萄是吐鲁番的“名片”,也是支柱产业。一座座葡萄园连成一片,蔚为壮观,山坳上一座座四面透风、方方正正的风干葡萄房风景奇异。葡萄收入占吐鲁番市农业总收入60%以上。无核白葡萄保鲜技术日趋成熟,贮藏期可达4个月,保鲜率达90%以上。国家工商局批准吐鲁番葡萄原产地保护,并注册了11个无核白葡萄商标。“红柳牌”、“葡萄沟”牌等品牌越叫越响。久负盛名的葡萄沟就隐藏在火焰山的断带中。这里到处搭起葡萄架,好客的主人就在葡萄园边、葡萄架下铺上地毯、摆上桌子招待客人,人在长廊下走,头上便是一串串“玛瑙翡翠”,伸手可及,新鲜诱人。如果不身临其境,很难想象在炎炎烈日下,有如此清凉世界。
课题3、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看图能力,了解、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家乡的一些特色。 2.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家乡,热爱家乡。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学会访问、调查的学习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了解家乡。 教学准备:
1.师生收集、了解一些自己所在乡镇、广洲的一些资料。
2、收集到学生介绍家乡的记录、学生画的不同方向的家乡景色等。 3、装订家乡手册所需要的工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从学校开始好吗? 二、看地图说家乡。
1、同学们,当朋友一走进我们学校大门时,你最想介绍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小学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也就是学校的最大特点。 2、了解我们学校四周有哪些路吗?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流一下课前调查的情况。 (2)班级交流:我们学校的南边有: 北边有: 东边有: 西边有:
(3)谁来说说家乡路的特点是?
(4)是啊,我们的交通发达了,我们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的特色
6、同学们,我们对广州(海珠区)又了解了多少?
*(我们先4人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好吗?把你在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拿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班级交流
吃的、穿的、学的(文化)、玩的(旅游)、看的、面积、人口、 交通、名人、特色产业等。
*小结:是呀!我们的家乡真的了不起。家乡有那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家乡人,此时此刻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大家说?(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板书:请到我的家乡来
*站起来自豪地笑一笑 三、谈话总结:
1、广洲的历史这么悠久,广洲的今天如此辉煌,广洲的未来将更美丽。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说了很多家乡值得骄傲的地方,明天我们将为家乡做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保护环境、努力学习、宣传广洲、建设广洲、绿化广洲等) (1)同学们交流各自的想法、愿望、决心和信心。
(2)阅书20页: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一个扩大了的家乡。一个深受祖国的人是永远不会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一个铭记家乡的人是会为祖国承担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量的。
3、激情:同学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行动吧!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家乡一定会更加美好,到时会有更多的朋友到我们的家乡来,走走、看看。 四、回忆第一单元学到了哪些内容
(观察了家乡,学习了4个副方向,完成了观察记录,按照不同方向为家乡作画,介绍了不同家乡的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了解了我国的气温等。)
师:我们也可以学课本第21页的小朋友一样,把学习成果汇集起来,装订成册。 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再详细地收集你最喜爱我们家乡中的一个方面,图文结合,全班一起制作一本家乡集。
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12课时) 单元目标
态度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及家乡生活的体检和今昔对比等活动中,感受生活的延续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化尊重历史,珍惜今天享有的一切,以及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提升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各种学习活动的互动中,体会探究、比较、合作的价值,勤于思考,乐于与同学们共同学习。
能力能够对具体事物进行探索、比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发展逻辑的认识,能够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愿意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能够较为客观和公正地认识过去,看待今天。学习在寻找资料和搜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选用相关的、有价值的对象。 知识知道家庭、学校和家乡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了解家乡的一些文化特色。了解年表在表达历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学会制作简单的年表。知道一些与水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对家乡水的状况有一些具体、实际的了解。
重点知道家庭、学校和家乡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了解家乡的一些文化特色。
难点能够对具体事物进行探索、比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发展逻辑的认识,能够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单元结构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展览室里的故事多学校的变化真大呀 生活中的智慧 “家庭寻宝”中的发现
家乡的故事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过去的游戏真有趣 今非昔比的厨房 家乡名称的来历 说不完的家乡故事 家乡水的故事 主题一展览室里故事多
课题1.家乡人生活的变化(2课时) 教学目标:
1.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2.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3.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
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自己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一些留有过去生活痕迹的票证等,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学生)
2,让学生向家长介绍本课程,并设计调查提纲,请学生按小组有目的地去访问家长。(教师)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同学们,这一个单元我们一起搞一个“家乡人们生活变化史展览”,好不好? 2,那么我们怎样来搞好这个展览呢?应该考虑到哪些情况呢? 二,小组探究。
1,师:让我们按学习小组来自由地讨论探究一下吧! 2,分组:按照吃、穿、住、行四个方面将学生进行分组。 3,小组讨论如何展示,如何布置展示台。 4,小组分工。(写介绍、讲解、展示等到) 5,小组交流一下各自的准备。 三,教师小结并引导。
1,肯定学生们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注意把有特色、效果显著的小组的优点展示出来。 2,提醒和要求学生们要尽心尽责,并且要抓紧时间完成必需的补充调查和搜集等。
第二课时
一,展示前的准备。
各小组为展示准备三分钟,教师在此时间内与各小组商定展示的布置方式。如将教室的桌椅进行整理等。 二,展示的发表。
1.展台的布置:展示的物品可按教室的四面进行张贴和摆放。 2.讲解:各小组的小讲解员依次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小组的展出物品。 3.接受观众提问。 三,评价 1.学生评价。 2.教师总评
我们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是巨大的。现在,人们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也是一代又一代家乡人辛勤劳作、努力创造的结果。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要和家长一起,为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共同想办法,出力量。 四,延伸。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体会最深的感受写成一句话,制作成“感想卡”。先在同学中间相互交流。然后带回家向家长作反馈。 课题2.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的过去,通过探究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2、在了解和研究学校变化的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生活的情感。 3、从对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理解家乡的变化。 4、尝试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一些反映学校新、旧面貌的图片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