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包含了进去,所以这门课程事实上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和要求的一个集中阐发与探讨。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具体国情,深入了解当下各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透彻理解党和国家各项基本政策的出发点,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远景的坚定信心,对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直接的影响。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的基本内容是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尤其对于帮助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直接的影响。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当前大量出现的大学生思想混乱、理想沦丧的现象,其背后的最深层的根源就是对近现代历史的无知和由此带来的价值标准的混乱。如果将该门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就能够有的放矢地针对当前大学生的这种知识匾乏、价值混乱现象展开切实有效的教育工作。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基本内容是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该课程可以说是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最为密切的了,要解决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的现实问题。前面几门课程大多是讲授理论内容,要解决的是“知”的问题,而这一门课程就直接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养成和现实行为实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解
决的是“行”的问题。大学生能不能在现实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并演变为自身的自觉行为,是本课程应该关注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教育目标。
5、“形势与政策”课程和选修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以及各个地区可能开设的其他相关课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设的“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等),都是帮助学生正确、全面、深入地认识社会现状、理解社会现象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的课程,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旧寸代精神”等基本的价值诉求都有着直接的紧密关联。
如上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事实上在教学内容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是紧密契合的,实现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思路上的紧密结合是必然的、合乎逻辑、合乎教育规律的。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刘小强. 文化创新——大学教授艰难的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8-3-24(6) [2]胡锦涛,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人民网.(2008-6- 6)
[3]朱善璐,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5-04-19(3) [4]倪培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 高等教育育人全过程 [5]高海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育人的指导作用
[6]白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方法探析 [7]宫春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要素及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