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育人功能的教学实现策略(4)

2025-04-2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问题向来是改革的重点问题,争论也非常多。如果采用应试教育的考核方法,非常严谨,但是必将对教学过程产生直接的限制,让师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分数上,教学过程又不得不回到知识的识记上;如果采用太过随意的考核方法,教学过程的真实效果又难以得到反映,实在是两难。笔者对考核方式上也难有突破性的思路,但是要迫切地呼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中,一定要努力做到“诚实性”,也就是要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状况、思想问题。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显现出“高分低德”的状况,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反社会倾向,还有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对这些现象无能为力,甚

至无法发现学生的这些不良倾向,这确实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缺陷是很大的。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公式化、制度化的,大学生只要按照一定的套路执行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分数,而大学生自身真实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等却根本无法得到体现。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上,能够鼓励大学生诚实地体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倾向,保证大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诚实而受到打击伤害,然后依托其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高校的其他管理制度对大学生进行帮助,那么必将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能够通过这种途径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获得一个更为真实的了解,必将可以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对大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而大学生如果能够通过这个途径产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任,那么也必然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相应的信任,也更加易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形成一个良胜循环。

三、尊重差异的教学形式选择

(一)高等教育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形式 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的育人指导作用,就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把课堂理论灌输、课外自主学习、日常管理教育、实践体验锤炼和文化环境熏陶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立体式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

1.打造现代化教学平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入”

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三个紧贴”的指示要求,突出强化政治理论课在保方向、出人才中的主渠道作用,树立“紧跟时代、强基固本”、“任职牵引、能力为重”、“知行统一、全面发展”、“多维施教、综合育人”等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着眼解决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规定教材为基本依据,以问题牵引教学内容和课堂设计,把社会关注的思想政治热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学生理论理解上的难点、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疑点作为重点,使理论的系

统性和教学的针对性有机融为一体,既有效传授知识,又解开思想扣子,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2.打造一体化实践平台,把课堂向社会延伸

积极适应现代社会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和任职要求,充分利用高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管理素质、工作能力“四位一体”教学实践平台。利用心理课程教学和训练器材,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训练,强化学生健康心理培育;利用高校内外社会实践课堂的丰富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传统教育、参观促学和假期社会调查,精心组织热点讨论、时事点评等活动,坚定高校学生信党爱党跟党走的思想认识;利用高校各种管理平台,让学生在各个岗位进行模拟锻炼,在参与领导、实施自我管理教育中增长能力。

3.打造信息化网络平台,占领思想政治育人前沿阵地

积极应对信息网络给当今高校学生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把高校深厚的思想政治育人积淀、信息领域的人才技术优势和数字化校园平台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建立远程网络高校、电子图书馆、网上校史馆以及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核心价值体系考评系统等专题网站,精心构建全校一体化思想政治育人网络体系。特别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心理导航、道德修养、人文熏陶等多个维度,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知识获取的广泛性、平台交流的互动性、资源使用的共享性,为广大高校生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大容量、人性化的学习教育网络平台。

4.打造综合化环境平台,形成“处处是课堂”的育人氛围 积极推进文化融合,着力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为国家和社会新型人才成长提供优良环境和深厚土壤。深入开展“烙守校训、弘扬校风、唱响校歌”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紧跟时代、站在前沿的精英之志;注重功能彰显的文化阵地,突出校刊校报、文化路、文化墙和生态文化园等阵地的思想内涵,精心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努力使每条路、每面墙、每条横幅、每句口号及每项活动都成为教育手段和育人课堂。让大家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境界,把平时的文化活动纳入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让各种舞台文化成为政治

课程。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

(一)高等教育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内容上的融合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的基本内容是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要求完全契合。因为,该课程的讲授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以及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等基本理论问题,使他们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直以来,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偏见、误解,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些学术理论,肆意曲解、贬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地位和历史价值,社会基层群众中流传着许多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误会甚至污蔑性的观点,极大地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术界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形象和影响力,对很多大学生也产生了显著的不良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依靠该课程发挥出释疑、澄清的作用,还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真实面貌、区分基本理论与历史上的错误政策、分析当前党和国家基本政策的出发点,从而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基本内容是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该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关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育人功能的教学实现策略(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土力学分章节例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