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题目设计特点:近年高考题在题目的设计上更加关注题目情境的开放性和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各题目的衔接上突出认知特点,难度层层递进,题目考查的区分度明显提升。
各类题型试题特色鲜明
在选择题的命制上,很多题目以串题的形式出现。围绕一个具体情境,在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整合不同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设问,考查学生对地理核心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逐步深化,突出地理问题的思维主线。
例 10 : 图 1 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 年 5 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 l ~ 3 题。 ( 2010 全国新课程卷)
1 .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2 .自 2009 年冬至 2010 年 4 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 .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 .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 .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 .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 . 2010 年 5 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 .气旋缓慢过境 B .冷锋缓慢过境
C .反气旋缓慢过境 D .暖锋缓慢过境
这道题目都考查了地图、 天气图与天气系统及其特点的基础知识,在呈现方式上,构建了一个具体的天气情境,从地图、天气图入手,考查学生对天气图的判读,对天气系统及特点的掌握,同时调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设置层层深入从判读提取信息,到分析天气系统的特点,再到将天气系统特点与具体情境对应分析,很好的考查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和不同能力的运用水平。
在综合题的命制上,以区域为载体,充分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以课标要求为依据,从不同深度考查学生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应用水平。在具体题目设置中,各设问相互联系,体现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考查,同时,为学生进行跨学科综合性分析奠定基础。具体表现为:对空间定位的方法、对现实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进行抽象、模拟、假设的方法、区域比较的方法、案例分析及论证方法等方法的引导与考查。这其中特别体现了对学生以空间定位为基础,进行联系、想象、推理等方面的思维方法考查。同时,在综合题问题和答案的设计上体现对学生准确运用地理语言和思维过程的正确性的考查。
例 11 ( 1 ): 读图 12 ,回答下列问题 ( 2008 年北京卷)
( 1 )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 2 )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 3 )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 4 )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 5 )近 10 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从考查方式上看给定区域,以地图阅读为线索,从自然地理特征描述、成因分析、再到其对人类活动影响,进而考查人类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题目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设问层层递进,突出区域地理分析方法,突出了人地协调发展的思维主线。
例如在考查农业发展限制性因素时,就突出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分析思路考查:降水 —— 灌溉 —— 不合理(加蒸发旺) —— 盐渍化、下游缺水。
整个大题分析过程中特别体现了对学生区域分析方法和相关能力的考查:准确定位;读图:由定位和图中信息描述特征:地形区概念、术语、读图分布;等值线阅读数值、变化(方向、数值);成因分析:气候成因在区域的表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本区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对人类农业的限制(不
利);在农业区位因素转变中社会经济因素是显著的:中国奶源基地的含义即商品基地:需求、交通、技术(有人要,能运到、不坏)等。
在题目的设问上,利用不同行为动词和地理术语的表述,明确地限定了作答的方式和答案的基本要求。有力的引导学生学习地理时根据要求准确的运用地理语言表述地理事物,说明地理现象,分析地理原因等。
例 11 ( 2 ):( 2011 北京卷)
36 ( 1 )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 2 )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 3 )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 4 )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 5 )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 3 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各题目与课标要求的对应关系:( 1 )气候成因;( 2 )中国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3 )生产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4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环境承载力;( 5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从这两道题来看,北京卷很好的保持了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设问层层递进,突出区域地理分析方法,突出了人地协调发展的思维主线的考查。同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考查中更加突出了考试各题目与课标的对应关系,同时通过设问的层层递进,突出了对学生地理思维水平的考查,有效地增强了选拔性考试的区分度。
在具体试题的设计上更加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
在具体试题设计时,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切入,逐步展开。引导学生从关注生活开始,有意识的将生活实际与地理学习相联系,有效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实际问题,很好的考查和区分了学生的不同学科素养侧面和素养水平。 图 1
例 12 ( 1 ): 2010 年 3 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 1 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 1 、 2 题。 ( 2010 江苏高考)
1.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 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风
D.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