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馈的途径
反馈可以鼓励学生,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馈矫正机制,对教学及时调整、控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条途径了解学生的反馈:
(一)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细微反应。如:听讲思考时的表情、神态;讨论交流时的语气、态度;回答问题时的语感、语调;解答习题时的对与错;课堂气氛的活跃或沉闷;人际关系的和谐或紧张。从中捕捉有关教学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对教学做出及时的调整。
(二)提问。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处,对知识接受的疑难之点随时设疑启发引导,从中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的接受水平、学生的情感反应和思维的障碍所在,并随之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
(三)评价。围绕教学目标,由诊断性测试、效应性提问、形成性测试组成课堂评价系统。通过评价反馈,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各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并及时作出相应的矫正。
同时,学生可以从教师和同学,甚至是他们自己那里获得反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进展的如何。研究表明,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马扎诺举例说,如果教师经常给予学生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提高29%。
三、反馈中的几点注意
(一)反馈的及时性
一般来说,及时反馈比迟缓反馈效益高,及时反馈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情况,以利于进一步教学,同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或课堂练习若能及时给予反馈,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