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总体规划 - 图文

2025-11-09

临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规划背景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为临安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重新审视、开阔临安城市发展思路,促进临安经济社会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临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本规划为上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

第2条 规划目标

通过对临安市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合理预测,以跨世纪城市规划和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步把临安城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生态经济强市。 第3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4、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5、《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6、《临安市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7、《临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临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 9、《临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10、建设部、浙江省其他有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技术规范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第4条 规划原则

1、 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2、生态型发展原则 3、可持续发展原则

4、历史文化保护的原则

5、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第5条 规划期限

临安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2—2020年。 其中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6条 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以临安市整个行政区域为规划区范围,面积为3126.8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

临安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锦城街道办事处的11个社区及新民、胜利、长桥、东湖、平山、回龙、马溪、竹林、西墅、东门、横潭、兰锦、西瓜、锦桥、青龙、横街、新溪、吴马、大马、集贤、青贤、市坞、陈家坞、新联、余村、泥山湾等26个村;青山湖街道办事处的岳山、蒋阳、新村、青山、研口、研里、民主、朱村、锦里、坎头、石泉、胜联、宫里等13个村;上甘街道办事处的柯家、杨岱、上畔、樟村等4个村;玲珑街道办事处的玲珑、沙地里、卦畈、石山、高坎、店基头、徐家坞、东山、祥里、夏禹桥、乌渡、上引坞、上泉、雅坞等14个村;板桥乡的平峰村和青山湖水面。城市规划区的面积约为183.1平方公里。

3、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临安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是以锦城、青山、青山湖三个片区为核心,加上周边需要规划控制的山体(风景区)、农田、河流水面等不可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09.8平方公里。

至规划期末,临安市区的人口规模为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27.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人。

第7条 规划的编制重点 1、论证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

2、确定城市规模,协调分期建设。

1

临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文本

3、优化对外交通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健全综合服务功能。

5、建设富有特色的生态绿化系统,提高环境质量。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8条 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按照浙江省提出的现代化进程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根据临安的现状基础及发展条件,规划近期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远期建成现代化的生态经济强市,全面实现现代化。

根据以上发展战略与目标,拟定临安重要社会经济指标体系如下: 表1 临安市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指标指标 小康值 现代化值 2001年2005年 2020年 类别 名称 现状值 规划值 规划值 亿元 86.4 137 320-430 国内生增长率% 11.5 10.5 6-8 产总值 美元/人 800 3000 2023 3200 5800-7800 元/人 16791 26500 51600-69300 Ⅱ>ⅢⅡ>Ⅲ>Ⅰ Ⅲ>Ⅱ>Ⅰ 产业结构 Ⅲ>Ⅱ>Ⅰ >Ⅰ 其中:三产比重(%) >33.3 >50 >32 >50 经济 30.6 工业总产值(亿元) 180.64 325 100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61 31 13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511 12500 3000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5002 6110 15000 社会 恩格尔系数(%) >50 >20 46.4 <35 <25 万人拥有卫生技术>20 >40 35 >40 人员(人) 人均拥有图书量文化 (册) 0.3 >0.5 >0.8 青年人口受高等教教育 育比重(%) >15 25 45 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 (%) >50 43.5 45 50 居住人均居住面积 城镇8 >15 城镇14 城镇15.5 城镇17 水平 (平方米) 农村20 农村23 农村24 农村25 森林覆盖率(%) 71.3 75 >75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环境 率(%) 44.0 80 100 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95 98 >98 第9条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建设优先战略。 2、 以上海、杭州为依托,加强区域经济协作。 3、 构筑现代化城镇体系,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 4、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人才资源开发。 5、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第10条 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总体发展目标,临安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按照生态经济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清洁型工业,利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利用和保护资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基本思路是:调整加强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一)第一产业

1、 依托丰富生态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2、培育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2

临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文本

3、加强农业生态建设,营造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 (二)第二产业

1、贯彻“工业强市”的方针,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依托特色工业园区,构筑区域工业经济优势。重点建设临安经济开发区、玲珑工业园区、高虹节能灯、於潜轻纺(制线)、太阳五金(制钳)、藻溪纺织、昌化农特产品加工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工业园区。

(三)第三产业

1、立足生态旅游,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2、加快市场建设,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3、把握城市化发展机遇,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

第三章 城镇发展战略

第11条 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在规划期末,形成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 第12条 城镇发展战略方针

强化中心城市和中心镇,重点建设东部城镇群,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 第13条 城市化发展战略 1、加快城市化进程。

2、加快要素集聚,加速城镇扩张。 3、提高城镇质量与品位。 4、加强政策扶持与宏观调控。 第14条 城市化水平预测

表2 临安市城市化水平预测一览表 年份 市域户籍人口 市域实际居住人城镇人口 城市化水平 (万人) 口(万人) (万人) (%) 2001年 51.64 54.14 17.6 32.5 2010年 52.78 56.5 27 48 2020年 53.85 62.4 38 61 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5条 与杭州的协调发展

临安在杭州市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定为:生态旅游城市,重点生态建设区和水源

涵养地。

临安与杭州的交通联系:保留02省道,规划新建彭浦线(一级公路)、杭徽高速公路,加强临安与杭州的交通联系。未来从区域协调发展、共同构筑杭州都市圈的角度出发,需要继续加强临安与杭州的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的直接联系,建议余杭北部的杭州市域快速交通干道接通临安的石临路,杭州的文一路西延接通临安的景观大道,同时预留接至临安城区的轨道交通线路。

第16条 城镇经济区划

临安市域分成三个经济区,分别以市区、昌化、於潜为中心。 1、东部经济区

位于市域东部,以市区为中心,包括高虹、横畈、太湖源、三口等城镇。应强化

与杭州市区的社会经济联系,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区城镇群的职能分工,重点建设市级社会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玲珑工业园区、临安经济开发区,高虹以节能灯为特色的工业区,锦城农特产品批发市场等。发展成为杭州市西部集旅游、工贸于一体的综合经济区。

2、 西部经济区

位于市域西部,以昌化镇为中心,包括昌化、大峡谷、龙岗、清凉峰、湍口、河桥等城镇。应强化昌化镇的中心城镇功能,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农林产品加工业,合理组织交通网络,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努力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重点建设昌化旅游服务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和以农特产品加工为特色的工业区,突出生态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发展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社会设施齐全,以生态旅游、农林产品加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经济区。

3、中部经济区

位于市域中部,以於潜镇为中心,包括於潜、藻溪、太阳、潜川等城镇。应加快中心镇於潜镇的发展建设,强化其中心功能,重点建设於潜的社会服务设施,以轻纺、

3

临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文本

五金、电子、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综合工业区。同时,还应加强生态建设,形成中心城镇职能突出、区内城镇各具特色,集旅游、工业于一体的综合经济区。

第17条 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分为三级。一级城镇为中心城市,包括锦城、玲珑、青山

湖、上甘四个街道办事处,规划期末建成区人口为25万人;二级城镇为於潜、昌化,规划期末建成区人口为4—5万人;三级城镇为太湖源、高虹-横畈、藻溪、大峡谷—岛石、太阳、潜川、清凉峰、龙岗、湍口、河桥、三口,规划期末建成区人口为1—3万人。

第18条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临安市城镇职能分为三个等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城镇。职能类型包括综

合型、工业型和工贸型、旅游型、集贸型等类型。

表3 城镇职能结构及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一览表 等级 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 主要产业发展方向 一级 市区 生态旅游城市,市生态旅游业,电缆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域中心。综合型 产业,鞋业为特色的轻型加工业等。 於潜 综合型 第二产业:目前工业门类较多,应在规划二级 期内逐步形成特色产业;旅游业。 昌化 综合型 旅游业,农特产品加工业。 高虹-横畈 工业 高虹片以节能灯生产为特色的第二产业为主,横畈片工贸、旅游。 太湖源 工业、旅游 以服装加工为特色的轻纺工业、农林产品加工业、旅游业。 三口 工业 以电讯电缆、农林产品加工为主。 三级 藻溪 工贸 以食品、轻纺等资源型加工业为基础,努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同时适当发展商贸业。 太阳 工业 以五金、农林产品加工业为基础,努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潜川 工贸 以电子产品加工为主,工贸和旅游相结合。 大峡谷—岛集贸、旅游 昌北片中心,以农林产品加工、集散、生石 态旅游业为主,严格限制污染工业。 龙岗 集贸、旅游 以山核桃等农特产品集散、生态旅游业为主。 湍口 集贸、旅游 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发展温泉旅游、边界贸易。 河桥 旅游、历史文化名以林特产品、装饰材料、矿产为主,加强镇 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清凉峰 旅游 以生态旅游、农特产品加工为主。

第19条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以横贯东西的杭昱公路为发展主轴线,以轴线上的市区、於潜、昌化“一主二副”三个中心城镇,以及以市区为中心的东部城镇群为重点,形成“一主轴、三中心、一个城镇群”的空间布局总体结构。 第20条 农村居民点布局

根据临安的具体情况,将规划农村居民点分为一级中心村、二级中心村和基层村三级结构。规划确定75个中心村。

第21条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1、规划目标

(1)近期全市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明显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至二级标准,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相应标准,“三废”排放减小,自然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稳步推进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

(2)远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至二级标准,水、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标准,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三废”排放减少并得到有效处理与利用,各乡镇环境质量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政府对环保投入继续增加,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争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示范区,适应市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2、、规划措施 (1)产业政策

4

临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文本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与清洁工业。将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及清洁型工业作为发展重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能耗大、污染重的新建项目。

大力拓展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等环保产业发展。 (2)产业布局

工业应主要向市区与中心镇集中,通过工业小区的开发,统一治理污染。一般镇应通过设置工业小区或工业点适度发展,中心村及基层村严格控制工业发展。

城镇工业用地应以发展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三类工业用地原则上不应在市域内布置。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区域开发重点与人口集聚方向应逐渐向市区与中心城镇推移,山区人口应逐渐外迁,大于25度的开垦地应逐渐退耕还林,做好水土保护与水源涵养工作。

对山林资源加强保护,严格采伐制度,进行荒山绿化,力争在规划期内山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

生态分区与生态示范区建设。结合临安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划分建设保护区、水土保持区、封山育林区、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分区,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

设立生态示范点。根据临安市的产业特点和各地的不同资源类型和生产条件,设立生态示范点。

第22条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1、规划目标

确立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实施主导产业战略,加大旅游基础建设。保障临安市旅游业总产值2010年超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2%,2020年达到18%;2010年临安游客达350万人次以上,2020年游客达到450万人次以上。努力把临安建成长江三角洲休闲度假胜地和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城市。

2、市场定位

在开发沪、杭、苏南旅游市场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全国主要生态旅游景区的概念,待时机成熟时,因势利导地开发全国及海外市场,将临安市建成全国有影响的生态旅

游城市。

3、旅游区划

根据临安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分布特点,分为以下五个旅游区: (1)天目山生态宗教文化旅游区 (2)青山湖综合旅游区 (3)大明山自然风光旅游区

(4)浙西百里峡谷生态旅游区 (5)太湖源生态旅游区 4、旅游服务基地规划

规划旅游服务基地分三级,一级旅游服务基地为市区,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综合服务配套设施;二级旅游服务基地为昌化镇; 三级旅游服务基地有岛石镇、龙岗镇、清凉峰镇、太湖源镇和於潜镇。

5、旅游交通规划

规划以杭州市“旅游西进、交通西进”战略为指导,重点建设杭徽高速公路临安段及彭浦线、桐千线、文昌线等四条交通主干线。

第23条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规划目标

半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临安市区至两大中心镇(於潜、昌化)的交通时距,经杭昱线改造成高速公路后,为半小时交通圈。三大经济区中心城(镇)临安市区、於潜、昌化至各自经济区内各城镇及一级中心村的交通时距,经县道及乡镇公路新建与改造后,为半小时交通圈。其中东部城镇群的城镇之间应在15分钟内可达。

一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临安市区至各城镇及一级中心村的交通时距,经市网公路的拓宽、改造、优化后,为一小时交通圈。 2、交通运输网布局

(1)公路建设

规划形成“一横六纵、三通、三连”的市域公路网络。

A、“一横六纵”为东西向杭徽高速公路和南北向的临安—金华高速公路及省道临青线、桐千线、文昌线、汤苦线和彭浦线。

5


临安总体规划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计算机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模拟试题及答案(2)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