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
2009年第6期
No.6
200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工lalofSichuaTlU11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S帆No.165
总第165期
§经济与管理学研究§
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王虹,毛道维,李恒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以上市公司2004—2008年报中样本数最大的六个行业为样本,系统地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助长利润虚增现象;仅在调减利润的企业样本中,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对盈余管理有约束作
用;对调增利润的企业,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以及股权集中度均与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公司治理;盈余管理;调增利润;调减利润
中图分类号:砣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0766(2009)06一0066-09
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会计盈余信息一直倍受股东、债权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无论是会计信息的编报还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与评价,会计盈余在其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由
于股东和管理者利益上的非一致性,在代理双方都是自身效用最大化者时,对外承担财务信息披露义
务的管理者就有可能在自利性动机的驱使下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进行盈余管理。设计合理、运作良好
的公司治理可以约束和监督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反之则可能为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创造条件。
本文旨在研究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各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方向和约束效力,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和提高其运行效率提供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按照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企业本质上是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客户、供应商和政府等)缔结的一组契约[1】。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和经济人的自利性,处于内部控制人地位的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由于会计盈余信息在
财务信息中的重要地位,盈余信息往往成为内部控制人操纵的重要目标。盈余管理(eamings
man—
agement)是经营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交易中运用自身的判断去改变和修饰财务报告,以误导利
益相关者对公司基本经济业绩的判断,也影响以财务报告上的会计数据作为基础签订的合约所带来的结果[2]。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的区别在于会计选择的合法性。尽管两者都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但使用的手段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基于回避风险的考虑,内部控制人更多地采用会计准则选择权限内的盈余管理而不是公然造假。正因如此,对盈余管理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为现代会计学研究
的重要课题。自勘ll和Brown[3]、Beaver[4]关于盈余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开始,实证会计成为一门真正的研究学科。
影响和制约盈余管理的因素虽然较多,但可以从制度层面分为两类:会计准则的合理性、监管约束机制的有效性。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有利于企业提供公允、客观的财务信息。但是基于经济业务
收稿日期:2009-06一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管理耗散结构的企业制度自组织过程研究”(70672014);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会计准则变迁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作者简介:王虹(1968一),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毛道维(1950一),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恒(1986一)男,四川邛崃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