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新一代孵化器的思考与建议
如果说高科技园区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企业是地区经济活力的源泉,那么,孵化器就是催生企业、培育科技企业家的基地。孵化器在世界上的出现,至今也不过年左右,在中国的兴起也只是十来年的时间。十几年来,我国孵化器发展势头迅猛,昭示了她蓬勃的生机,并预示她必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2002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基地的揭幕仪式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周禹鹏对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有过精辟的指示:“市委市政府‘聚焦张江’,不仅是要引进大型企业,引进跨国公司,也不仅仅是要引进著名的民营企业,更重要的是推进科技创新、孵化创业。衡量高科技园区是否成功,是看能不能每年孵化出一两个象‘复旦张江’那样的创新创业企业,张江园区的功能就在于此。”
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的建设从1995年开始起步,到目前在孵企业152家;从最初的提供场地和低端商务服务,到逐步引入中介机构,张江孵化器虽然有所发展,但仍处于“基本物业型”阶段。为了更好地推进孵化器建设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本文就目前张江园区孵化器建设的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提出一些战略性的建议,以使孵化器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
“聚焦”战略为张江孵化器的建设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证
199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确定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重点的高科技园区发展目标,把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综合改革的先试先行基地;创新型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与幅射基地;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服务基地。集中体现研发创新、孵化创业、转化辐射和机制创新四方面的主体功能。
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上海市政府为扶持区内创新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上海市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简称“新条”),各委办局也推出了配套措施及实施细则。
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
“聚焦”战略颁布不久即成立了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市长陈良宇担任组长,周禹鹏、严隽琪两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各委办局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园区办”),是市、区两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受理、审批区内企业的各类事项,“张江的事情在张江办结”的创业环境基本形成。
初具规模的产业格局
园区紧紧抓住了国家颁布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台湾微电子产业向国内转移的机遇,引进和投资组建了家集成电路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晶圆制造为龙头的集成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