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以杭州两溪湿地为例
(2)湿地旅游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从而使湿地旅游缺乏应有的科学指导,造成了严重的湿地生态问题及景观资源的破坏。
(3)缺乏对湿地旅游景观资源的比较特色研究,盲目开发湿地旅游景观资源,导致不同类型的湿地景观资源开发雷同,破坏了湿地景观资源。
(4)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还待加强,国内尚缺乏对湿地生态旅游系统的、完整的研究。更为严重地是,许多湿地型风景名胜区由于没有以湿地生态学为指导,湿地景观资源不但不能被充分地利用,反而日益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生态功能日益下降,绝大多数湿地旅游景观资源处于衰退之中。所以,加强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对湿地旅游资源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和深远历史意义。
1.3选题意义
1.3.1理论意义
(1)对湿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是“湿地开发模式一研究的有力延伸。丰富了湿地旅游理论研究的内容,为研究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探讨空间。
(2)探讨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湿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提升湿地旅游的文化内涵,确定湿地旅游目的地产业发展的优化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3)构建了湿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论体系,为研究湿地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意义。
1.3.2实践意义
(1)随着湿地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选择最优的湿地开发模式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湿地旅游的研究也成为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论文对湿地旅游产业可持续模式的研究为湿地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强化了湿地旅游的功能。除此之外,理论的应用在湿地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为湿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要求。
(2)西溪湿地面积16.15km2.其核心区域是占地11.15km2的沼泽地,,西溪湿地风景区历史上是仅次于西湖风景区,是杭州市第二大风景区,已有1000多年历史,被誉为杭州的“城市之肾".因此,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为西溪湿地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论文对不同湿地类型进行比较和论证,并指出各湿地的旅游特色,为其他类型湿地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意义。
(4)论文的研究不仅提出了湿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研究过程中也涉及湿地旅游文化内涵,有利于湿地旅游文化内涵的提高。
1.4研究方法
本论题的研究是在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的摹础上,研究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以西溪为实证研究对象,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发展思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湿地的发展机理和湿地旅游资源特征的研究,结合西溪湿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状况,提出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作用及如何更好地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证明理论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让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的发展。
实践调查法:论文西溪为例证,研究湿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收集该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及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总结和理论分析。类比方法:任何事物都有同一性和差异性。论文通过对不同类型湿地旅游资源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