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1)(16)

2025-09-14

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第3章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

3.1生态学理论

湿地保护涉及到多种学科,与许多部门有关,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桥梁的生态学所揭示或遵循的下述规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湿地旅游开发、湿地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湿地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3.1.1相生相克原理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每一生物种都占据一定的生态位,具有特定功能。各生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被捕食者与捕食者彼此间相生相克,使整个生态系统成为协调的整体。当向一个生态系统引入其他生态系统的生物种时,往往会由于该系统缺乏能控制它的物种的存在,或该物种生存竞争能力过强,使该物种种群爆发,从而造成爆发。

湿地生物物种之间严格的平衡关系,为湿地旅游开发、管理和保护提出了严峻地考验。在湿地旅游歼发时要慎重选择外来物种,严格控制湿地的生态容量,避免打破这种原有的湿地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

3.1.2负载限额原理

任何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它是由物种自身的特点及可供它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决定的。每一个生态系统对任何外来的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时,就会使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稳定的能力,引起质量上的衰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受到损伤、破坏以至瓦解。

因此在湿地旅游开发时,一方面要注意开发利用的程度。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一定要控制在“度”的范围内,维持湿地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或容许极限,保证湿地旅游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明确湿地景区的门槛环境容量,将游客的人数严格限制在门槛环境容量之内。

3.1.3时空有宜原理

由于不同地区的湿地所处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方式与强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着明显区域性,每一块湿地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的组合,构成独特的地域湿地生态系统。同时,湿地生态系统也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任何湿地都处于一定的发展阶段中。

在湿地旅游资源保护和管理时,都必须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研究湿地旅游资源和功能的时空分布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3.2经济学理论

湿地既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随着人口的增加,湿地开发加快,湿地的资源和环境逐渐稀缺,这就出现了如何在稀缺资源中进行利用选择的问题。3.2.1额的资源观

科学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系统健全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扩展和加深的,特别是生态学和生态圈科学拓宽了人们对环境系统的认识后,自然资源的概念更


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1)(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一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