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生态旅游迅速发展
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方式,由于其尊重自然与文化的异质性,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与谋富当地社区居民,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自80年代初期J下式提出来之后,受到旅游界、生态保护界的广泛重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旅游业在全球经济各行业中发展速度位居前列,其中又以生态旅游市场的增长最为显著。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生态旅游的增长速度近10年间从每年10%已上升到30%左右,成为旅游市场中增长很快的一个分支…。1.1.2湿地旅游热不断增温
由于湿地丰富的综合功能,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给湿地旅游目的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湿地旅游目前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据有关资料统计特立尼达开罗尼沼泽每年的旅游现金收入大约为200万美元。具有巨大湿地魅力的肯尼亚爱姆宝罗西里(AmbrosiaI)国家公园,1979年收入估计为130万美元。在我国不少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也开始或己经着手开展湿地旅游活动,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湿等都是享誉中外的风景区,依托湿地开展的娱乐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扎龙湿地的旅游价值是2574.98万元,科研文化价值153.558万元瞳1。
1.1.3湿地旅游开辟了生态旅游的新领域
湿地旅游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利益共同性,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它从内涵上丰富了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新领域湿地被称“地球之肾",神秘而妩媚,是许多珍禽、珍稀动物的栖息繁衍地和人类福祉之地,景观资源丰富,开展生态旅游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内容上丰富了生态旅游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都会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湿地旅游是基于湿地生态系统开展的旅游活动,对湿地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生态旅游研究的新领域。
1.1.4湿地旅游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课题
湿地类型的多样化及地理环境分布的差异性、区域人地关系和大规模经济开发等现实问题使得传统的、常规的开发模式无法适应湿地独特的区位、自然环境及生态条件。目前还缺乏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其开发利用基本上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的状态,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保护湿地这种独特而珍贵的自然资源,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其发展模式的研究己成为当务之急。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1.2.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化直接影响湿地娱乐业嘲,Y肌ez—6啪cubua(1999)指出海滨滩涂湿地旅游业在海滨生态经济中的协调作用H3。湿地旅游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仅有一些零星的报导,且大多为国际上对湿地旅游的理论研究并不多,加拿大学者Geoffrey(1999)认为全球气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