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双重性质,因此形成了生境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为湿地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沼泽湿地由于地表长期或暂时积水,使土壤呈水饱和状态,生长有湿生或沼生植物。沼泽作为特殊的景观,是由许多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而这些要素受沼泽综合体的制约,本身又形成许多独有特征,如沼泽特有的微地貌一草丘。
人工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其原始生态系统的组成或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新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种植田、水生动植物养殖池塘、人工蓄水池、水库、盐田等。目前有一些已经开发成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如北京的密云库。
(2)人文景观多样性
湿地伴随着人类的进化而为人类服务,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和所留下的历史遗迹大多与湿地有关。
1997年12月,云南省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惟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古城临河就水,并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得主街傍河,古城清静而充满生机。
太湖是我国大中型浅水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拥有湿地面积454kff。据初步考证,太湖地区己经发现200余处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遗址。裕泽文化是以上海市青浦县裕泽遗址中层目的为代表的一类古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环太湖地区。它是上海“文明的曙光’’,它的发现不仅说明上海6000多年前原始氏族社会已有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而且对研究我国长江下游人类发明史,特别是太湖地区的原始文化和上海的古代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东寨港是地震灾害的遗址,有一片“海底村庄"现尚能见到遗存的水井、坟墓、白椿、牌坊和过往的石桥等。其海岸地貌、红树林、鸟类、海洋动物等自然景观和人们从事农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形成海岸渔村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作为革命老区和地震遗迹,不仅对一般游客颇有吸引力,也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许多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来此作科学考察。
2.3.3生态脆弱性
目前在地球各生态系统中被认为受到威胁最大的一类,就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6%的湿地生态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高度开放性,决定了其只能无选择地被动接纳四面八方来水,流域内所有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水、土资源的影响,最终都会在湿地形态及湿地水体的水量和水质上得到反映,如水源干涸、水质污染等。即便远距离活动也会产生危害,如上游湿地的开发利用会急剧改变下游湿地的水文模式、生物种类组成等。为了防止洪水、与水争地或开发水资源、利用水力发电,人们在河流、湖泊上修筑堤坝,或在海岸修建防潮堤。河堤内外、河湖之间和河海岸地带多少年形成的水体自然交流和微地貌自然变异受到人为控制。
因此在湿地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将湿地歼发行为限制在湿地生态功能闭值内。科学计算湿地生态环境容量,将游客人数控制在生态环境容量之内。
2.4湿地的文化特征
2.4.1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从高山之巅到大海之滨,无所不在的河流、沼泽与湖泊不仅为无数生命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和家园,同时也孕育缔造了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一华夏文明。长江流域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