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创造机制及风险管理(2)

2025-09-23

摘要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是美国信用膨胀、风险积累的集中爆发,资产证券化是美国信用膨胀的根源。资产证券化在不改变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前提下,通过盘活资产、提高资产周转率提高利润。因为美国资本市场的过度创新,资产证券化却成为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利用循环信用发放贷款,在以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所得资金继续发放贷款,往复循环,这就是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创造机制。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创造机制在微观上可以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宏观则创造了大量债权,造成信用膨胀,并导致不良资产进入金融体系。同时,银行的盈利基础不再是存贷利差,而是贷款发放费。资产证券化涉及到众多金融机构,连着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的风险波动极易传导到信贷市场,导致包括银行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的风险共振。

在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设立的房地美和房利美由于“所有者缺位”而盲目承担风险,导致风险的积累,并对冲基金的加入导致风险数倍放大。在次贷危机爆发后,风险迅速传染给商业银行,并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了负面效应。虽然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为了使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本人提出控制基础资产质量、盈利目标明确的经济主体参加信用增级和投资者资格限制的三条建议。关键词:资产证券化,信用膨胀,信用增级,风险共振


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创造机制及风险管理(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学期进度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