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创造机制及风险管理(16)

2025-09-23

管资本套利"导致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下降和巴塞尔协议的约束力降低。

DeM蕊万捌Duffle(1999)运用证券化的流动性模型证实,如果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抵押证券的需求曲线呈向下趋势,那么原始贷款人一个最优的对策就是将一部分贷款留存在投资组合中。他们的模型表明了如果发行者不希望自己留存任何抵押证券,那么他应该只向资产池出售那些信息不对称程度最低的贷款,而把那些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贷款仍留在资产负债表中,外部投资者的要求客观上促进了低风险资产和高风险资产的隔离。因此,贷款人留存的贷款可能比那些出售给二级贷款市场的贷款具有更高的风险(以及更高的利率差),通过这种风险资产隔离的方式,使得资产更容易按照风险进行分类,进而管理。这种情况在中国尤为普遍,除了外部投资者的要求,政府监管部门的审慎态度也I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中国资产证券化处于初级阶段,为了保证其健康发展,基础资产的风险控制非常严格,因此基础资产也都是信息较为透明、风险较低的信贷资产。

资产证券化过程就是在国内或国际资本市场上,将储蓄机构持有的不流动的资产,变为投资者持有的可交易的证券。一些学者提出流动性假设揭示了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直接影响。它涉及四个方面:(1)对整个抵押贷款市场流动性的影响(Black,1981);(2)i1正券化的过程改变了资产在流动性方面的性质(Go,on和Pennacchi,1995;Hill,1997;Gordon,2000);(3)证券在资产集合和分层次方面的设计(DeMarz和Duffle,1999);(4)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投资组合的管理(C啪ming,1987;HessandSmith,1988)。此外,Berger和Udell(1995)认为贷款销售量大的商业银行相对于那些销售量较小的商业银行而言,更有能力将他们剩余的资产实行证券化。因此,贷款销售活动与流动性风险之间负相关。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解决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问题,改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Calem和LaCour-Little(2004)认为对大多数的抵押贷款,现有的资本金要求水平过高,这促使了贷款机构将最低风险的贷款实行证券化。因此,银行有动机以证券化形式持有资产以使所要求的监管资本金最小化,也就是“监管资本套利”。Ambrose(2005)实证研究证明了以下:银行作为贷款人确实有出于规避监管资本的动机(“监管资本套利”)而将风险较高的贷款留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时确实存在“监管资本套利”现象。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结构性融资,使贷款机构摆脱了资本会的限制,也扩大了整个信贷体系的房贷能力,另一方面,监管资本套利现象客观上限制了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

也一些学者并不完全同意监管资本套利,提出管制税假设(Phillips.1986;GreenbaumandThakor,1987;Cumming,1987;RosenthalandOcampo,1988;


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创造机制及风险管理(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学期进度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