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所有文件的修订建立修改记录,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修改页码、修改内容、修改人等。
11.其他
本应急预案于批准发布日正式实施。厂内所有部门/单位,均应严格遵守执行。
二、宣钢轧钢厂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1、组织机构与职责
1.1 领导小组构成:由生产区长担任组长,副区长担任副组长,成品由生产区员、各作业区成品组成。
1.2 职责
组长、副组长职责:负责专项“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演练;检查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作业长职责:服从指挥,积极参加应急救援;负责本作业区应急救援处置方案的制订;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现场处置能力,对不足项进行修订完善;负责专项事故应急的救援工作。
安全员职责: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贯彻落实;协助总指挥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协调工作。协助组长对事故应急预案的不足项进行修订、完善。
调度员职责: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通讯、联络、报告及事故报警;负责事故应急救援交通车辆的调配。
备件组(机械组)长职责:保证应急救援器材的完好、备用。
2、煤气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2.1 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
在加热炉生产过程中使用高炉煤气及焦炉煤气,在管道输送及放散、燃烧过程中易发生突然泄露,或由于操作失控及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存在着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其中使用的高炉煤气尤其危险,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2.2 危险目标分布
2.2.1 棒线带生产区煤气危险
棒线带生产区加热炉危险源(点)统计表
2.2.2 高线生产区煤气危险源1处,含有入户阀门、放散阀门、防爆板、盲板等危险点。
2.3 预防煤气系统发生泄漏、着火、爆炸事故安全措施
①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加热炉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气一般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气设备动火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气使用安全规程》、《煤气设备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厂有关煤气管理规定等,并做到全员掌握。
②岗位人员及煤气设备维修人员全面掌握“三懂三会”,并能正确应用。
③ 要定期检查防火、防爆设施的安全性能,确保处在有效状态。
④ 煤气岗位必须两人以上,不准脱岗、睡岗。
⑤ 煤气重要区域、重点阀门等设立安全警示标识。
⑥ 使用的煤气报警系统保证完好;通汛联系电话保证完好。
⑦ 空气呼吸器等应急救援设备保证完好,瓶内时刻存有充足的气体。
⑧煤气设备动火要严格履行动火证制度。认真执行联系确认制和安全挂牌制。
⑨ 岗位坚持日检、周检、季检,做好记录。
⑩ 点煤气火时,炉内应有一定的负压,操作时必须先点火后给煤气,严禁先送煤气后点火。如送煤气不着火或煤气点燃后又熄灭,要立即关闭阀门,查清原因,排除炉内混合气体后再点火。停煤气火时,必须先停煤气烧嘴阀门,后停引风机。
2.4 危险辨识与事故处理
①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对事故性质做出危险程度的辨识,按《关于事故上报程序及处理的相关规定》执行,并通知泄漏点周边厂矿及岗位做好防范。
②调度及作业区配合,组织人员撤离现场至安全地点,设置安全警戒线,确保安全通道畅通。抢险人员立即将CO中毒人员移至通风良好处或对伤者进行救护,等待医护人员到来。
③采取切断煤气源、切断各类电源、清除一切明火或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火灾的初期扑救等相应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④通知作业区清查所属当班人员,做到不漏一人。
⑤ 动力厂煤气救护人员检查泄漏点或消防人员扑救现场火灾。
⑥各级人员按职责划分,进行准备工作,确保救援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5事故应急救援的保证措施
① 参与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服从统一指挥。
② 发生煤气中毒、爆炸事故,下风口处禁止有人,要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参与救护人员必须戴好防护呼吸器及煤气测试仪。
③ 煤气泄漏发生火灾时,管径Φ100mm以下的管道着火,可直接关闭阀门灭火;管径Φ100mm以上的管道着火,可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蒸汽灭火,但其压力不得低于100pa,不得突然关闭阀门或水封,更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回火爆炸。
④空气呼吸器、煤气测试仪等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要设专人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保管,保证完好能随取随用。
⑤岗位配备必要的电话、对讲等通讯工具,并保证指挥、通讯系统正常运转。
2.6 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① 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成员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展开救援,如事故扩大,应请求支援。
② 生产科、设备科、技术科、安全保卫科等职能部门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特、重大事故积极配合上级部对事故进行调查。
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生产科及调度室组织事发作业区及维检站,按抢修指令,迅速进行设备抢修,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
④当设备抢修结束,确认事故得到控制,确定现场无煤气泄露源存在,且无任何危险因素时,由调度室统一指挥恢复生产。
2.7 疏散图
根据现场风向,选择相应的疏散路线:
2.8 应急设备、设施
① 加热炉岗位、周边岗位及煤气管道上设置固定式CO报警器。
②每个岗位设置便携式CO报警器一台,每班轮流使用,负责人为当班班长。
③危险岗位和重点部位设置2具以上的灭火器具。
④动力作业区配备6台以上空气呼吸器。
⑤各岗位设置厂内联系电话和个人联系电话。
维检作业区配备4台以上便携式CO报警器及4台以上空气呼吸器。
3、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1 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
在钢坯轧制过程中使用传动、移动设备时或由于操作失控及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存在着机械伤害等事故的潜在危险,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3.2 危险目标分布
危险源数量:2处,分别为:
高线轧机传动部位
棒材轧机传动部位
每条生产线含有粗、中、精轧机传动轴等危险点
3.3 预防机械伤害、灼烫事故的安全措施
①操作人员和维检人员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定》、《要害岗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等厂有关规定,并做到全员掌握。
②要定期检查机械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确保处在有效状态。
③操作室电气设施和现场要保持清洁无积灰、积油,防止作业时滑倒摔伤或带入传动装置内。
④传动区域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⑤传动部位检查、检修时,必须停机进行,检修作业认真执行挂牌制,并做好安全签字确认。
⑥严禁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跨越生产线辊道。
3.4 危险辨识与事故处理
①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对事故性质做出危险程度的辨识,按《关于事故上报程序及处理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做好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