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22日在湖州市南浔区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
《湖州市南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惠及全区人民小康社会的五年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区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全区上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接轨上海、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积极打造―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商贸旺区、旅游名区‖四张名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国内外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230.37亿元,是2005年的1. 98倍;人均(户籍)生产总值46960元,是2005年的2.0倍;财政总收入20.35亿元,是2005年的2.09倍;地方财政收入10.01亿元,是2005年的2.4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01亿元,是2005年的2.17倍。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始启动;块状特色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36
六大优势特色工业产业占比7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6.8%,高出全市12个百分点;服务业稳步发展,市场建设有新的进展。2010年全区旅游总收入39.06亿元,是2005年的2.41倍。物流中心呈现轮廓。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全力加快南浔中心城区建设,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4.8平方公里。练市、菱湖、双林等中心镇功能日趋完善。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中国魅力水乡‖建设。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镇级交通网轮廓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步伐加快,扩权强区事项落实到位,金融创新取得新突破。深化农村改革和社会改革,以接轨上海为核心的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幅28.8%,高于市平均水平。社会民生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72元,是2005年的1.6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60元,是2005年的1.82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9缩小到1.91,差距小于市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步伐加快,生态环保取得实效,节能减排完成预定目标,生态区建设全面推进。 ―平安南浔‖创建实现―五连冠‖。
―十一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一是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推动全民创业和全面创新,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四是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挥企业和民众在―四区‖建设中的基础性和主体性作用。
37
专栏1: 南浔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进展情况表
指 标 名 称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4、工业性投入(亿元) 5、高科技投入(占二产比重%) 6、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其中:出口(亿美元 )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8、高科技产值(占规模企业产值比重%) 9、财政总收入(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2、城市化水平(%) 13、城镇登记失业率(%) 14、人口自然增长率(‰) 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比2005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116.35 23530 47.45 30.16 3.24 2.52 35 78.47 9.74 4.06 15387 7346 53.5 3.8 -2.95 —— 134.83 27331 57.35 35.14 4.54 3.46 40.01 108.24 11.43 4.81 17326 8396 54.5 3.8 -2.13 1.25 158.24 185.51 32120 37722 65.60 80.95 43.25 48.63 195.92 39916 91.24 54.97 7.59 5.5 64.25 160 18.17 8.48 23242 11836 58 3.04 -2.55 5.2 “十一五”纲要目标 2010年 2010年目标 年均目标 绝对值 基本评价 13% 230.37 超额完成 >210 42000 12%-13% 46960 超额完成 20% 105.5 累计560亿 未完成 66.11 累计350亿 15.0% 未完成 统计口径变 累计200亿元,占57% 更,未统计 15% 11.62 累计23亿$ 超额完成 16% 8.62 累计18亿$ 超额完成 73.5 12.0% 76.01 超额完成 达到275亿元,占41% 205.74 未完成 14% 20.35 19亿元 超额完成 15% 10.01 8亿元 超额完成 21000 8% 25572 超额完成 11000 8% 13360 超额完成 统计口径待 58 50%以上 修正 4.5 —— ≤3.05 符合要求 –0.3 ≤2.5‰ -2.15 符合要求 下降15% 超额完成 以上 6.69 8.7 4.68 6.3 46.65 55.8 113.98 159.27 14.12 16.78 6.25 7.38 19642 21726 9612 10838 55.4 3.5 -1.98 1.15 56.8 3.4 -3.06 5.5
备注:2005年GDP三次产业比例为11:61.6:27.4,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调整到7:60:33,但2010年实际为9.1:63.8:27.1,没有完成规划目标。
38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南浔区将处在人均GDP 6000美元向10000美元的跨越阶段,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将面临极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经
济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发展模式快速转变。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经济增速减缓,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内环境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继续
快速发展,国内需求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外部需求结构明显变化,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加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区域环境看,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实施将促进长三角地区加速产业、技术、资金和人才一体化流动,作为发展龙头的上海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南浔发挥区域优势,深度参与区域合作,承接产业、技术转移。但与此同时,国家新一轮区域布局激发的中西部地区节点城市的活力,本市长兴、吴兴等县区前一轮大平台、大项目建设的先发优势,给南浔带来了更大的区域竞争压力。
从南浔自身看,经过建区以来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随着申苏浙皖、申嘉湖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和湖苏沪铁路的规划建设,南浔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进一步凸现;加上临沪、临港工业
39
平台框架拉开、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即将启动建设,这些都有利于南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实现赶超发展。但是长期积累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需要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加以解决。
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未来五年我区发展将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感、责任感,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扬长避短,乘势而上,力争在我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提出的―建设经济强区、再造文化名镇、打造魅力水乡、构建和谐家园‖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湖州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总体定位,全力实施―以业兴城、以城强区‖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跨越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根本目的,以融入大上海、打造大平台、集聚大产业、实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为抓手,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全面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打造临沪临港产业区、古镇文化休闲区、魅力水乡示范区、幸福民生和谐区,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
(二)发展定位
——―湖州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区‖。其广义范围是覆盖全区的716平方公里;狭义范围是南浔镇至旧馆镇的70平方公里的大城区;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