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三、实践应用 1、完成55页试一试。 2、完成55页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 3、完成56页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4、完成56页第3题。
板书: 铅笔有多长
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
单位间的关系: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10。 1分米=10厘米 或 1dm=10cm 1 米=100厘米 或 1m=100cm 1厘米=10毫米 或 1cm=10mm
←
课题:一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体会1千米有多长。 教学准备:米尺
- 31 -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构建新知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记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让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估一估。
- 32 -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拓展练习 1、完成59页第1题。 2、完成59页第2题。 3、完成59页第3题。
板书: 一千米有多长 千米:表示较远的距离
1千米=1000米 或 1km=1000m 4km=(4000)m 2000m=2km
←
课题:练习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能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感受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拓展练习
1、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0厘米、1毫米、10毫米?? 2、量一量:一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
- 33 -
3、填空:
(1)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 )作单位;量
比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 )作单位。 (2) 38米+54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570分米-170分米=( )分米=( )米 1米-85厘米=( )厘米
(3) 小明身高94厘米,再长( )厘米,正好身高1米。
(4) 用一根长70厘米的铁丝,做了一个每边长都是15厘米的正方形框架,还剩
( )厘米。
(5) 3只苹果+4只香蕉+1只梨=1090克
3只苹果+4只香蕉+4只梨=1690克 1只梨重( )克
(6) 先数出5毫米厚度的纸的张数,再算一算。
5厘米厚度的纸约有( )张 。 20厘米厚度的纸约有( )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60页第1题。 2、完成60页第2题。 3、完成60页第3题。 板书: 练习六 长度单位有: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单位长度的填写时:要充分运用身体上的尺作比较。 比较长度大小时:应把单位化统一在比。
←
整理与复习(一)
- 34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一个单元学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
二、回顾整理 1、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图1,看图说一说。 读出每所学校的人数。
说一说哪所学校的人数最少,哪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比较接近。 你能把它们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吗? 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出示图2,看图说一说。
仔细看图,说一说各动物馆在池塘的什么方向? 说一说狮子馆到猴山的行走路线。
看图,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 集体汇报。 (3)出示图3。
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能根据图中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更有价值。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