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绑扎门窗洞口过梁时,可用5m钢卷尺将标高再向上传递,拉尺过程中应保持立筋垂直,以免造成立筋垂直偏差过大,而导致出现过梁钢筋偏低的质量问题。
工长在过程控制中,应注意检查以下部位标高情况:梁梁接头钢筋的顶标高,看钢筋是否有保护层,锚入本楼层的墙筋顶标高等。
(2)模板工程
板底模支设高度是依据测设于脚手架立杆的标高点,所以测设脚手架立杆的标高点是模板工程标高控制的着重点。
测设时可选择位于脚手架的角点、中间点底部稳定可靠、垂直的的立杆,将标高测设其上,扶尺人员注意标高的上方是否有扣件、横杆阻碍标高点向上的传递。然后用红或蓝胶带纸做统一的标识。测设完毕后可沿立杆向上传递,定出水平杆的标高点,利用细线将各标高点连线,检查合格后,(连线应重合,偏差值小于3mm)可将此细线作为其它脚手架搭设的依据。
待部分板模铺设完成后,可将水准仪架设其上,检查模板面标高、平整度以及相邻两块模板的高低差。若发现问题,现场改正,直至符合下表的要求:
工长在过程控制中,应注意检查以下部位标高情况:跨度不小于4m梁、板跨中标高是否按要求起拱,电梯井底模,焊接预埋件标高高差等。
(3)混凝土工程
工作重点:控制板混凝土顶面标高。
待板底模铺设完成后,即可将水准仪架设其上,将距混凝土面500mm的控制标高测设在外墙竖筋及柱立筋上,测设标高的数量应保证每一柱子上有一标高点,内外墙3m至5m有一点。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将各标高点拉线,检查找平,此外工作面上也架设一台水准仪随时动态地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将混凝土顶面标高偏差值控制在±10mm以内。 3.2.5地下施工测量
地下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重点为基础轴线和标高的控制。拟采用外控法进行基础平面轴线的控制,利用地面上的轴线控制点,向基坑内投测各条轴线。若有某条轴线因障碍物不能直接放出,可先放出相邻轴线,再放出该轴线。经复核无误后,根据所放的轴线进行细部定位放线。
基础标高引测利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同一水平面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3个,用红油漆作好三角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在此基础上,用水准仪及钢尺进行标高传递。 3.2.6地上部分施工测量
1、±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他细部轴线。
18
2、±0.000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梯,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
3、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轴线,特别是柱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4、内部装修的局部平面位置的确定从结构施工中确定的结构控制轴线中引出,高程同样从结构施工高程中用水准仪转移至各控制点。水准仪转移时尽量遵循仪器使用过程中保持等距离测量的原则,以提高测量精度,使装修工作有精确的控制依据。
5、室内+1.00m控制线:校核结构施工时墙柱上的+1.00m线,误差在±3mm之内,取平均值,引测到内隔墙上,所有墙柱上的+1.00m线作为门窗洞口、专业管线、地面等高度的控制基准线。
3.2.7室内装饰施工测量
内部装修的局部平面位置的确定从结构施工中确定的结构控制轴线中引出,高程同样从结构施工高程中用水准仪转移至各控制点。水准仪转移时尽量遵循仪器使用过程中保持等距离测量的原则,以提高测量精度,使装修工作有精确的控制依据。
室内500控制线线:校核结构施工时墙柱上的500线,误差在±3mm之内,取平均值,引测到内隔墙上,所有墙柱上的500线作为门窗洞口、专业管线、地面等高度的控制基准线。 3.2.8测量精度控制
项 目 外廓主轴线长度L(m) 各施工层上放线 内 容 L ≤ 30 30 <L≤ 60 细部轴线 承重墙、梁、柱边线 非承重墙边线 门窗洞口线 轴线竖向投测 每 层 总高H(m) 每 层 总高H(m) 19
允许偏差(mm) ±5 ±10 ±2 ±3 ±3 ±3 3 H ≤ 30 5 ±3 H ≤ 30 ±5 标高竖向传递 3.3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3.3.1土方开挖
本工程土方开挖拟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修整。
1、施工工艺: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撒出基坑开挖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边坡→清底→验坑。
2、土方开挖主要采用反铲挖掘机放坡开挖,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采用人工配合,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范围内,再用机械掏取运走。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基底及边坡应预留一层300~500mm厚土层用人工清底、修坡、找平,以保证基底标高和边坡坡度正确,避免超挖和土层遭扰动。
3、基坑(槽)开挖应按放线定出的开挖宽度,分段分层挖土。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
4、基底抄平标高控制方法:在基坑(槽)将要挖到基底设计标高时,再用水准仪沿基坑在四大角及中间部位(基槽每隔2m)壁边上测设一点小木桩,使其顶面至坑底设计标高为一固定值,作为控制高程的依据。
5、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基槽集水,在基槽底挖排水沟及集水坑,以便集中抽水。 6、基坑槽开挖至设计标高经钎探后,会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验槽,合格后立即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基槽不被水泡。 3.3.2基坑土方回填
1、工艺流程
基坑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施工要点
(1)填土前,应将基坑的松散土及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并把基层整平。在土料下基坑前,应对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方法是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土料过干不易夯实。
(2)在摊铺土料前,应做好水平标高的控制标志,即从基坑底算起,沿边坡向上每1m钉木桩,作为虚铺土层厚度的控制标高。
(3)基坑回填应分层铺摊,每层虚铺厚度为250mm,用蛙式打夯机从坑边按回形路线夯向中间,夯打3~4遍。夯打时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不得漏夯。
(4)基坑回填时应沿建筑物四周同时进行。在施工段相接处做成阶梯形,即于夯实部做出一个高100mm、宽500mm的台阶,然后虚铺土找平一起夯实。
(5)基坑回填时,应先沿建筑物铺摊不小于1000mm宽的2:8灰土或粘土,接着再铺摊素土,整平后一起夯实。回填用灰、土应在坑上边分别过筛,严格按比例拌均匀,采用溜槽送下基坑。
20
(6)在每层回填土夯实后,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若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干容重,应根据测验情况,进行补夯1~2 遍,再测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的铺土工作。
(7)当整个土方回填完成,应进行资料整理。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设计要求的土干密度,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和试验人员签字归档。
(8)回填土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为使本工程回填土的质量能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当检验结果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土。
基坑回填每20m~50m取样一组,每层均不少一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回填土压实后测试土的干密度应100%达到要求。
3.4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3.4.1冲孔灌注桩施工
施工顺序为: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冲击成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清孔换浆→终孔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灌筑水下混凝土→成桩养护。
由于冲孔灌注桩设计承载力较大,应确保成桩的质量,因本工程的桩距较密,相邻桩中心距S<2.5D时采用跳跃成孔施工,以减少对相邻桩影响,确保密桩能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成孔。 3.4.1.1泥浆制备
泥浆采用膨润土、纯碱以及纤维素混合而制,在泥浆池中用搅浆机将泥浆搅拌好后,新浆指标:比重1.15~1.20g/cm3,失水量<20ml/30min;粘度16~28S(漏斗粘度);泥皮厚<3mm;PH值8~10;胶体率95~98%。
清孔后桩底泥浆指标:比重<1.15g/cm3,;粘度<30 S。各阶段泥浆指标如下:
泥浆的技术指标
土层 粘性土 岩层 粘度 19~20 19~20 比重 1.15~1.20 1.15~1.20 比重计 含砂量 <4% <4% 含砂率计 胶体率 >96% >96% 量杯计 PH值 8.0~8.5 8.0~8.5 PH试纸 检测方法 粘度计
⑴施工时,泥浆拌制按照操作规程配合要求进行,新浆搅拌时间不少于30 min,回
21
收浆需加入适量的钠基膨润土、纯碱等进行搅拌调整,静置24h后使用。
⑵对严重水泥污染及超比重的回收浆作废浆处理,运到指定弃浆点,保持施工现场清洁。
1埋设护筒
桩基定位后,根据桩定位点拉十字线钉放四个控制桩,以四个控制桩为基准埋设钢护筒,为了保护孔口防止坍塌,形成孔内水头和定位导向,护筒的埋设是冲孔作业中的关键。护筒选用10mm厚钢板卷制而成,护筒内径为设计桩径+20cm,高度1.0m,上部开设2个溢浆孔,护筒埋设时,由人工、机械配合完成,主要利用钻机将其缓慢的压入土中,其顶端应高出地面20cm,并保持水平,埋设深度0.8 m,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埋设要保持垂直,倾斜率应小于1.5%。
2钻机就位
在桩位复核正确, 护筒埋设符合要求,护筒、地坪标高已测定的基础上,钻机才能就位;桩机定位要准确、水平、垂直、稳固,钻机导杆中心线、冲击钻钻头中心线、护筒中心线应保持在同一直线。冲击钻机就位后,利用自动控制系统调整其垂直度,钻机安放定位时,要机座平整,机塔垂直,钻头中心与护筒十字线中心对正,注入稳定液后,进行钻孔。
3冲进成孔
成孔前必须检查钻头保径装置,钻头直径、钻头磨损情况,施工过程对钻头磨损超标的及时更换;根据土层情况正确选择钻斗底部切削齿的形状、规格和角度;根据护筒标高、桩顶设计标高及桩长,计算出桩底标高,以便冲孔时加以控制。
成孔中,按地质勘探报告的参数进行施工,设专职记录员记录成孔过程的各种参数,如加钻杆、冲进深度、地质特征、机械设备损坏、障碍物等情况。记录必须认真、及时、准确、清晰。
冲孔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控制进尺速度,由软地层变为硬地层时,要减速慢进;对微风化岩层则采用慢冲钻进并适当增加泥浆比重和粘度。
钻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整、稳固,不发生倾斜。为准确控制孔深,应备有校核的百米钢丝测绳,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冲孔的垂度,确保孔壁垂直。钻进过程中必须控制钻头在孔内的升降速度,防止因浆液对孔壁的冲刷及负压而导致孔壁塌方。钻进成孔过程中,根据地层、孔深变化,及时将孔内的泥渣清理干净,并定时的补浆保证成孔质量。钻进施工时,利用正铲及时将钻渣清运,保证场地干净整洁,利于下一步施工。钻进达到要求孔深停钻后,注意保持孔内泥浆的浆面高程,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