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P3:轴对称图形.
【分析】观察四个选项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选项C中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牢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4.(4分)若单项式aA.3
B.6
m﹣12
b与D.9
的和仍是单项式,则n的值是( )
m
C.8
【考点】35:合并同类项;42:单项式. 【分析】首先可判断单项式a代入求解即可. 【解答】解:∵单项式a∴单项式a
m﹣12
m﹣12
m﹣12
b与是同类项,再由同类项的定义可得m、n的值,
b与的和仍是单项式,
b与是同类项,
∴m﹣1=2,n=2, ∴m=3,n=2, ∴n=8.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同类项中的两个相同.
5.(4分)与A.5
B.6
最接近的整数是( ) C.7
D.8
m
【考点】2B:估算无理数的大小;27:实数. 【分析】由题意可知36与37最接近,即【解答】解:∵36<37<49, ∴
<
<
,即6<
<7,
与
最接近,从而得出答案.
∵37与36最接近, ∴与
最接近的是6.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能力,关键是整数与近.
最接近,所以=6最接
6.(4分)一辆小车沿着如图所示的斜坡向上行驶了100米,其铅直高度上升了15米.在用科学计算器求坡角α的度数时,具体按键顺序是( ) A.
B.C.D.
【考点】T9: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T6:计算器—三角函数. 【分析】先利用正弦的定义得到sinA=0.15,然后利用计算器求锐角α. 【解答】解:sinA=
=
=0.15,
所以用科学计算器求这条斜道倾斜角的度数时,按键顺序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计算器﹣三角函数:正确使用计算器,一般情况下,三角函数值直接可以求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需要用第二功能键.
7.(4分)化简A.
B.a﹣1 C.a
的结果为( ) D.1
【考点】6B:分式的加减法.
【分析】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原式=
+
==a﹣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法则,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式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8.(4分)甲、乙、丙、丁4人进行乒乓球单循环比赛(每两个人都要比赛一场),结果甲胜了丁,并且甲、乙、丙胜的场数相同,则丁胜的场数是( ) A.3
B.2
C.1
D.0
【考点】O2:推理与论证.
【分析】四个人共有6场比赛,由于甲、乙、丙三人胜的场数相同,所以只有两种可能性:甲胜1场或甲胜2场;由此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四个人共有6场比赛,由于甲、乙、丙三人胜的场数相同, 所以只有两种可能性:甲胜1场或甲胜2场;
若甲只胜一场,这时乙、丙各胜一场,说明丁胜三场,这与甲胜丁矛盾, 所以甲只能是胜两场,
即:甲、乙、丙各胜2场,此时丁三场全败,也就是胜0场. 答:甲、乙、丙各胜2场,此时丁三场全败,丁胜0场. 故选:D.
【点评】此题是推理论证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通过分析,进而得出两种可能性,继而分析即可.
9.(4分)如图,⊙O的直径AB=6,若∠BAC=50°,则劣弧AC的长为( )
A.2π B.
C.
D.
【考点】MN:弧长的计算;M5:圆周角定理.
【分析】先连接CO,依据∠BAC=50°,AO=CO=3,即可得到∠AOC=80°,进而得出劣弧AC的长为
=
.
【解答】解:如图,连接CO,
∵∠BAC=50°,AO=CO=3, ∴∠ACO=50°, ∴∠AOC=80°, ∴劣弧AC的长为故选:D.
=
,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弧长的计算,熟记弧长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0.(4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某工程队承接了60万平方米的荒山绿化任务,为了迎接雨季的到来,实际工作时每天的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提高了25%,结果提前30天完成了这一任务.设实际工作时每天绿化的面积为x万平方米,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C.
B.
D.
【考点】B6: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
【分析】设实际工作时每天绿化的面积为x万平方米,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结合提前 30 天完成任务,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
【解答】解:设实际工作时每天绿化的面积为x万平方米,则原来每天绿化的面积为万平方米, 依题意得:
﹣
=30,即
.
故选:C.
【点评】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4分)如图,在Rt△ABC中,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若AN=1,则BC的长为( ) A.4
B.6
C.
D.8
【考点】KO: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JA:平行线的性质;KJ: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B的度数,然后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求得NC的长,从而可以求得BC的长.
【解答】解:∵在Rt△ABC中,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
∴∠AMB=∠NMC=∠B,∠NCM=∠BCM=∠NMC, ∴∠ACB=2∠B,NM=NC, ∴∠B=30°, ∵AN=1, ∴MN=2, ∴AC=AN+NC=3, ∴BC=6,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12.(4分)如图,P为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且P到三个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BC的面积为( ) A.
B.
C.
D.
【考点】R2:旋转的性质;KK:等边三角形的性质;KS: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BEA,根据旋转的性质得BE=BP=4,AE=PC=5,∠PBE=60°,则△BPE为等边三角形,得到PE=PB=4,∠BPE=60°,在△AEP中,AE=5,延长BP,作AF⊥BP于点FAP=3,PE=4,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到△APE为直角三角形,且∠APE=90°,即可得到∠APB的度数,在直角△APF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AF和PF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