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简述潮汕灯谜的特点。 答:(1)有高度的政治内容; (2)有通俗形象的诗歌韵味; (3)有千般奇巧的扣合艺术。
7、在广东,对刘三姐的称呼各地不一样,从对他的称呼的变化中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风物圈? 答:民间对他的称谓都是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它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部(云南河口、屏边一带有刘三妹传说)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8、简述六祖学佛的故事
答:六祖是农家子弟,23 岁那一年,六祖要离别新兴,到湖北东禅寺学佛。当时惠能的舅舅不准他离开母亲出家,提出如执意要离家,须把外祖母家门的一块大石拜开,惠能很虔诚,对着石头拜了七七四十九天,巨石真的劈成了两半。 六祖起初五祖不肯收留他,惠能曰: “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所言正合五祖心意于是把他留下,并让他在柴房舂米劈柴。八个月后,五祖遵选嗣法人,命各弟子各作一偈。惠能作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的偈令大家很惊讶,没想到一个在碓房干活的人竟能作这样的偈。五祖心中暗喜,但怕别人害他,却假装说“亦未见本性。”第二天,五祖悄悄来到碓房,问惠能:“米熟也未?”惠能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这些话都是双关语,体现惠能与五祖心息相通。然后五祖又用仗击三下,就离开了。 当三更时,惠能到五祖的住处,五祖秘受禅法,传以衣钵给惠能,并嘱咐说: “衣为争端,止汝勿传。”令其迅速南逃。 16 年后,适逢高僧印宗法师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开讲“涅筹经”,惠能混在众僧中听讲,当时风吹幡动,众僧引颈而望,便发生了“风动”还是“幡动” 的辩论。惠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一高论,博得印宗的赏识。惠能因此出示衣钵,削发剃度,正式被拜为禅宗六祖。 9、广东的涉外故事与传统的涉外故事有什么不同?简述之。
答: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 型最多,其传统的基本模式是:我国某地有一宝物,外观平平,国人不识,后被某一外国商人或传教士发现,重金购去,或以各种手段骗取,甚至武力抢夺,但由于宝物依恋故土,不愿出洋;或到了洋人手中失去灵性,不听使唤。或在争夺中损坏,变为废物。从此这个地方就衰败了,老百姓过着穷苦的日子,似乎这一切都是可恶的洋人盗窃了我们的宝物所造成的。这些故事多出现在近代,表现出很强的锁国心理。 而广东的涉外传说则表现出另一种情调: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平等竞争。 10、简述广州菜的特点。
答:广州菜(又称广府菜)是粤菜的代表,发祥地广州。广州菜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多而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之愿而烹制。食味重清、鲜、爽、滑、脆,讲究“锅气”,注重形 4 象,品种繁多,随季节而变化,酸甜苦辣咸,香酥脆肥浓,五滋六味俱全。 11、简述功夫茶的特点。 答:(1)潮汕功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功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奇种与铁观音,不必要上等茶,茶叶远没有茶具讲究。功夫茶的茶具,往往“一式多件”。(2)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然一套工艺品,体现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价值取向。(3)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全功尽废。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谓的“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4)潮州功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一饮而尽。功夫茶这一套礼仪正式中国传统的“茶道”。 12、广州竹筒屋的结构特点是怎么样的?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简述之。
答: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它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视地形长短而定。竹筒屋由于面窄,进深大(两者之比为1:4 至1:8)形似竹筒而得名,其产生的原因:19 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粤中地区人多地少,地价昂贵,同时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竹筒屋的通风、采光排水,交通可以依靠开敞的厅堂和天井,廊道得到解决,竹筒屋层次重叠直线到底,有回肠荡气之势,目前竹筒屋比较集中的地方多见于市中心区、惠吉西路、盐运西、甜水巷和将军东、西
街段更为集中和典型。
13、客家民居与潮汕民居有什么不同?
答:客家民居的基本形式是围龙屋,又称“土围子”,在我国已有近 2000 年的历史,它是客家人所创建的一种聚居开式,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地区南迁而来的民众,由于地理条件较差,生活艰苦,再加来自当地土著人的威胁,他们只有依靠集体才能求得生存,这就使他们不得不保持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房屋建筑也就一直保持着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独特建筑形式——土围子。 14、简述紫坭春色在出色时的特点。
答:紫坭春色分为两类:一类叫“树头色”以大茶仔树桩插在桌上,其枝于上装扮两三个女孩童,扮演故事人物,出色时抬着桌子游行;另一类叫“锣鼓柜色”,用干根木桩扎成一个八音锣鼓架,扮演故事的小女孩置于其中,由 4 至8 人抬着游行。 出色时,每坊一至两板,每晚20 板左右,连续数晚,板色不同,紫坭春色十分讲究板面构思,要求做到一板春色,一幅画图,画中有待,耐人寻味;方为优胜,其次是人物扮相,包括长相和服装,都要得体,符合人物身份、性格;扎作工艺、布场要和谐,花草树木要逼
15、简述“自梳”和“串隆闺”有什么不同?
答:“自梳女”视男女交媾为人生最丑陋之事,因而终生不肯嫁人,即使被迫出嫁也绝不和丈夫发生两性关系,“不落家”。“串隆闺”则视两性关系如平常,男青年多交个朋友,到“布隆闺”去与姑娘对歌,谈情说爱,在封闭社会中自我调节,自娱自乐,也是一钟寄托;女性则可通过“串隆闺”来选择知己,比盖头盲婚,终身从一要幸福自由。
16、简述“不落家”风俗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答:“不落家”是指妇女婚后不到夫家长住,也不与丈夫过夫妻生活。这种妇女,名曰已婚,实则仍为独身,俗称“不落家”。 “不落家”风俗形成的原因及特点:有的好,因决心要过独身生活,虽瞒着父母已秘密自梳,但终拗不过父母的逼迫而出嫁,所以只好采取婚后 “不落家”的办法来应付父母。蓄意不落家的妇女临时秘密请知已的大嫂大姐们传授洞房花烛之夜的应付办法,并请金兰姐妹特制一套防卫衣服,衣服制成上下相连,夹口处缝得特别牢固,让新郎无法扯开,新娘还自带一把刀作自卫,不让新郎贴近其身,如新郎暴力相逼,即厉声呼救,以金兰姐妹扮演的大妗,闻声后便集体前往救护,帮助新娘解脱,在夫家住至三日,“回门”后就不再返回夫家了。 17、龙母的神性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龙母原是一个氏族的领袖,后来人们把她奉为水神,这是因为自然神。龙的居所为水,而西江流域的水患又需要一个保护神,龙母子这位宗族神自然也就变成了水神,其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她的孝子五龙子来实现的。从她本身来说,一可解水旱之患,二能预测风云,平伏波涛,解覆溺之患;而五龙子本身就是龙形,其行云作雨,兴风作浪的本事,都在龙母之上,只要龙母一声令下,群龙便可以为所欲为。
18、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举例说说在你所熟悉的生活中有哪些禁忌?
答:1、年初三是穷鬼日,不去串门。初七是人日,不可说凶话。初九日是天地生日,那天决不可把水倒在地上,否则将有报应。正月十六“忌不安”,那天不准外乡人进村,若有冒犯,则把他涂黑脸游街。2、送给新人的礼物不要有钟。(送钟谐“送终”,不吉利)3、和渔民共餐不能把鱼翻转过来。一定要翻也不能说 “翻”,叫“同心合力”。4、龙山龙神门前不能大小便;灶前不吐口水,不能脚踩灶台。不能蹲在桌子上吃饭。
19、客家民居与潮汕民居有什么不同?
答:客家民居的基本形式是围龙屋,又称“土围子”,在我国已有近 2000 年的历史,它是客家人所创建的一种聚居开式,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地区南迁而来的民众,由于地理条件较差,生活艰苦,再加来自当地土著人的威胁,他们只有依靠集体才能求得生存,这就使他们不得不保持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房屋建筑也就一直保持着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独特建筑形式——土围子。 潮汕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下山虎和四点金,其他民居大多以四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潮汕人主要在靠近海滨之地,生活较丰裕,因些其民居无论是“四点金”和“下山虎”,都十分注重豪华、典雅装饰,与皇宫注重富丽堂皇的装饰有相似之处。潮汕民居装饰的重点是门楼、屋面和厅堂。内部装饰建筑有木雕和石雕等,
雕工精细、别致配以漆画和嵌瓷等,金碧辉煌,美仑美奂。整座建筑富有艺术气氛,如同进入艺术殿堂。 20、简述“自梳女”产生的背景。
答: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似。到了上个世纪30 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衰落,这一带的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五六十岁时,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而她们也就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21、广东民间娱乐圈的主要色相及分布。
答:广东民间娱乐圈的主要色相及分布: (1)春色,分布广东各地。 (2)秋色,佛山特有。 (3)飘色,流行于番禺沙湾和吴川梅录一带。 (4)火色,增城、龙门、连南等。 (5)水色,番禺市桥、中山小榄。 (6)马色,新丰、龙门一带。 (7)灯色,佛山、潮洲最有名。 22、何谓潮汕“四点金”?
答:潮汕的民居,多是以“四点金” 为基本形式发展变化而来的,“四点金” 类似北京的“四合院”,整体为一方形,中轴线为前厅→天井→后厅。前后两厅各有东西两间旁房,占据整座庭院的四角,故谓“四点金”。
23、传说中移居羊城的先民带羊南迁,有何依据?
答:先民带羊现迁的依据有三点: (1)古代神羊圣明的形象,一向得到人们尊重。 (2)羊的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有较高 5 的经济价值。 (3)羊的行动快速,便于驱赶,是当时南迁的先民携带的理想家畜。
24、潮汕民居有几种形式?其有什么风格特点?简述之。
答:潮汕民居的类型很多,最主要的有下山虎、驷马拖车和四点金等。民居大多是以四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潮汕民居无论是“四点金”和 “下山虎”,都十分注重豪华、典雅装饰,与皇宫注重富丽堂皇的装饰有相似之处。潮汕民居装饰的重点是门楼、屋面和厅堂。屋内的檀木都漆成红色,椽子漆成蓝色,称为“红楹蓝桶”。内部装饰建筑有木雕和石雕等,雕工精细、别致配以漆画和嵌瓷等,金碧辉煌,美仑美奂。飞檐画栋上则绘制花鸟虫鱼和飞禽飞兽、历史人物故事等,造型栩栩如生,十分生动、形象,使整座建筑富有艺术气氛,如同进入殿堂。 25、广州竹筒屋的特点?
答:竹筒屋是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它不同于我们一般房屋门面阔大开进深的结构,以开间小,进深大为特点,两者比例大约为 1:4 至1:8 不等,由前至后排列,旁开“冷巷”,中以天井间隔,进深增长则天井增多,形似竹筒。 26、潮汕民居的特点?
答:潮汕的民居,多是以“四点金” 为基本形式发展变化而来的。“四点金” 整体为一方形,中轴线为前厅-天井-后厅。前后两厅各有东西两间房,占据整座庭院的四角,故谓“四点金”。大户人家在此基础上向纵横延伸,纵加一进,横加两房,成为三厅二天井。横面五间过,这叫“四马拖车”。“四点金”减去两个前房,使两廊成为两个前房,像老虎的两只前脚,伸手在外,俗称“下山虎”。潮讪农村多以宗祠为中心建筑;潮没有民居建筑,十分重视装饰;另外就是潮洲民间的“版筑”,这些都是潮讪民间所特有的。 27、客家围龙屋的特点?
答:客家围龙屋一般建筑在依山傍水的丘陵上,外观呈半圆形,层层叠叠,宛如一条盘缠的巨龙。围龙屋用粘土夯成。典型的围龙屋,不但外观造型讲究,庭院布置也很别致。其平面布局是:以大门为中轴线,入门后是正天井,天井后是供奉祖宗牌位的正厅,天井左右是东西侧门,还有“南北厅”、“花厅”、左右是横屋,或称“枕头屋”,中有厅、房、天井等;后面是花头,以半圆形的建筑把房间连成一体,各房屋之间有廊道相通,外面用门楼围封,既方便出入,又严密安全。中间正屋的上、中、下堂,平时是以木制屏风隔开的,遇到喜庆节日人多时,便可拆开变成通堂大院。 28、广东娱乐色相有什么特点?
答:广东民间娱乐色相,异彩缤纷:春色、秋色、火色、水色等等,这个“色” 字,不是一般的“景象”、“景观”所能包含的。如“佛山秋色”,是指佛山秋色赛会的各种工艺品、灯饰、车心、早船、十番等;展
出这些艺术品以达到竞技、娱乐、庆丰之目的,当地人叫做“出色”,也就是这些色相的展览和表演。佛山一带的出色活动,多在秋季进行,故称“秋色”;紫坭一带的“春色”,吴川、沙湾的“色板”称为“飘色”;市桥、小榄一带的“水色”;麻车的“火色”(也称为 “夜色”);饶平的“马色”实际上“舞纸马”和“布马”;佛山与潮洲的“灯色” 等。这千资百态的色相,集音乐、舞蹈、工艺、美术、体育竞技于一炉,门类齐全,风格特异,使岭南民间艺苑变得更为多姿多彩。 29、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答:文化主要有以下特征: (1)文化(也称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它是一个活的、动态的系统; (2)文化是积淀在民族意识深层的稳定的东西; (3)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各种程式化了的理论观念形式,而且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心理动态等。从表层看还有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30、文化型城市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文化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如下: (1)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有先进的现代文化。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导向和带动城市发展和提升品质已被实践所证明。 (3)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在经济和城市发展中具有核心和主导地位。文化是生产力资源。文化产业发达,城市文化生活丰富,既传播和弘扬文化,满足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和享受,又塑造城市人的精神;既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文化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4)拥有发达的现代化的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娱乐方式及其载体。 (5)城市文化呈现出主题突出与多样化同步发展的特点。文化型城市应当有其最具特色的主题,这一主题不但承继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且具有突出的现代文化特色和地方文化特征。
31、 在六祖学佛故事的编造里体现了哪些佛教文化?举例简要说明。 答:(1)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关于 “幡动”的辩论体现了佛学的色空观; (2)惠能坠腰石春米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讲求艰苦磨练的精神; (3)惠能种菜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根基清净、心如止水的品格;(4)惠能吃早餐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悟性; (5)惠能显法的故事(惠明追衣钵、向陈亚仙借地,行昌行刺等)体现了佛学无边的功能;
32、简述客家山歌中为什么以爱情山歌为最多?其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1)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2)客家妇女向来参加户外家事活动,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机会多;(3)爱情山歌共性大,往往不受时间、空间、人物的局限,传唱的人多,容易积累。 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1、感情浓烈、想象丰富。
新打戒指九连环,一个连环交九年; 九九还归八十一,还爱相交十九年。 客家山歌中万事万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来是没有感情的饰物,但歌中的戒指成了爱情的见证,表现了男女同结百年之好的炽热恋情。 2、形象鲜明、意境清新。
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 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 以山上藤树相缠,死不分离的具体形象,比喻一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生死相恋的高尚情怀和坚强意志。歌中不仅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形象画面,而且寓情于景、借景传情,形成了情景交融、清新优美的意境。 3、抒情叙事、浑然一体。
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 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 歌中叙述了客家妹子勤劳能干,长途挑担一百二、三十斤,使男的为之吃惊心疼的同时,细致刻划了男青年对情人既关心又怕羞的复杂心情。 4、感物即事、自然流畅。
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堂; 做了三间又三套,问妹爱廊唔爱廊(郎)。 山歌借客家人的住房的结构试探恋人的意思,寓意含蓄、贴切生动。听者仿佛看到一个憨厚的小伙子急于知道姑娘心意,便以物喻情,借“廊”与“郎”偕音双关的手法,巧妙委婉地试探他心爱的姑娘 33、刘三妹的称谓不同与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的风俗文化。
答:在广东,对刘三妹的称呼各地有不同,梅县、兴宁一带称刘三妹,清远、肇庆、阳春一带,有称刘
三妹的,也有称刘三姐的,连县、阳山一带有称刘三姑、刘三娘的,阳江称之为刘三妈,电白称之为刘三太。虽然说这些刘三妹不一定就是指同一个人,但从各种传说和呈现的唱歌风格看,广东至少有两个刘三妹,一个是新兴的刘三妹,一个是兴梅的刘三妹,刘三妹传得广远。但不管是哪一个刘三妹,抑或是广西的刘三姐,民间对她的称谓都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她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部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
四、论述题
1、岭南文化有哪些特质?试述之。
答:岭南文化的特质,主要表现在: ⑴、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例如,广东音乐大胆采用了外来乐器,以其音域宽广丰厚,旋律优美嘹亮而逗人喜爱;饮誉世界的粤菜的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在文化思想方面,他们极为主张“博考各国民族之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取之。”广东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⑵、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一方面,表现在对固有文化传统精华的吸收,另一方面则是大胆革除传统之弊端。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冯如、詹天佑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出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 ⑶、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潮州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通台夏”,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与珠三角的商人遥相呼应,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著名的 “广东帮”。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本地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心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铸造了岭南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2、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形成的原因
答:广府民系由于珠三角一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水系纷繁,作物丰茂,为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构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又有得天独厚的贸易大港广州作依托,所以在两宋时代,珠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南宋时已成为岭南著名的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基地,明代后期已开始向商品化的方向发展。客家民系,开始他们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的小王朝 6 包围之中,基本上与土著居名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宗族观念很强,多次迁徒和重建家园的劳动,培养了他们刻苦耐劳的性格和一定的 “山地意识”,后与当地土著畲族部分融合,构成了客家民系。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州、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并有一部分由福建迁入广西。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入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会而成的。 3、“五羊神话”中的仙人是骑羊的,请谈谈其中有什么寓意?
答:羊是中国传统的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幸运,也有人认为羊是广州古越族人的图腾崇拜物。羊字古和祥通,中国古代的铜器的铭文中“吉祥”多作“吉羊”。汉元嘉刀铭有 “宜侯王,大吉羊。”羊又是美好的象征、瑞祥之物,自古以来就是六蓄之一。有人认为,汉字的“美”拆开来就是“羊大”,即羊肥大的就是美;汉字的“鲜”,拆开来就是“鱼和羊”,而美好的白玉,则用洁白莹润的羊膏来比喻,美其名曰羊脂白玉。羊性格温驯又富有博爱的精神,自古以来,羊与人类就和睦相处,为人类作出了无私的贡献。它对人从不要求什么,吃的是草,奉献给人的却是羊奶、羊毛、羊肉和羊皮,连羊粪也是很好的肥料。在羊的身上,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和牺牲的精神。
4、在六祖的学佛故事里,体现了哪些佛教文化?举例论述。 答:(1)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关于 “幡动”的辩论体现了佛学的“空”、“色” 观。 (2)惠能坠腰石舂米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讲求艰苦磨炼的精神。 (3)惠能吃早餐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 一、填空题:
1、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
2、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数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3、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4、壮族较有特色的节目是四月八的“牛王诞”。 5、五羊神话的“五仙”、“五羊”都是谷精的化身。 6、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