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路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1、燕子
目的要求: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具学具:教学挂图、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出示“燕子”图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形状。 2、出示插图,看图并引导叙述图意。 ①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②观察近处空中的燕子。
③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四、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说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用不同符号分别划出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和燕子的性情特点的句子。 (2)、讨论解答。 (3)、练习背诵。 2、理解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说说春天的特征
春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
理解“聚拢”、“像赶集似的”,体会写法。 想想“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理解“生机”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练习背诵
3、图文对照理解3-4自然段
出示画面
①、理解第3自然段 观察飞行中的燕子
教师:蒋玲 1
涪江路小学语文教案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②、理解第4自然段
观察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读读第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五线谱”、“音符”各指什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指名读比喻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练习背诵
六、作业: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1、学生对燕子外形描写接受较快。
2、对课文学习感情浓厚,掌握了描写燕子外形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讨论交流:
课文从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分别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二、指导、检查背诵
1、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收获。 2、指导学生按自然段背诵。
3、检查背诵(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三、指导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抽查读音。
2、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俊”、“拢”、“奏”的写法。 3、练习书写。 四、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 2、预习《2、古诗两首》。 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燕子 飞回 增添生机 美 爱 春 大 姿态优美 天 自 飞行 速度快 然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曲谱 燕子— 音符
教学后记:1、课文简单易懂,贴近生、学生学习兴趣较浓。 2、学生易写错“漾、倦”这两个字的笔画。 3、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提高了对环保的意识。
教师:蒋玲 2
涪江路小学语文教案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
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
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咏柳》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教师:蒋玲 3
涪江路小学语文教案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妆成 绿丝绦 写实
咏柳 谁裁出 赞美春天 春风似剪刀 想象
教学后记:诗句描写舒情,学生朗读流利,认识快。
第二课时
《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收集诗歌。
教师:蒋玲 4
涪江路小学语文教案
板书设计: 春日
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学后记:学生对《春日》这首诗歌感觉生疏,学起来不够投入,使课堂教
学中带来有些难度,教师需另找时间进行补救。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学习所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自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及默写古诗。
教学后记:通过复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稳固,并能领悟诗意。 。
教师:蒋玲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