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脚手架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和设计计算x(3)

2025-07-19

④具有可满足施工要求的整体、局部和单肢的稳定承载能力; ⑤具有可将脚手架荷载传给地基基础或支承结构的能力。 (2)整体稳定和抗侧力杆件

这是附加在构架基本结构上的、加强整体稳定和抵抗侧力作用的杆件,如剪刀撑、斜杆、抛撑以及其他撑拉杆件。

此外,“一”字形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较差。设置周边交圈脚手架,在角部相接处加强整体性连接措施,是增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和抗侧力能力的重要措施。而其中增设的连接杆件也属于这类杆件。

这类杆件设置的基本要求为:

1)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规定和需要;

2)必须与基本结构杆件进行可靠连接,以保证共同作用;

3)抛撑以及其他连接脚手架体和支承物的支、拉杆件,应确保杆件和其两端的连接能满足撑、拉的受力要求;

4)撑拉件的支承物应具有可靠的承受能力。 (3)连墙件,挑挂和卸载设施 1)连墙件

采用连墙件实现的附壁联结,对于加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其稳定承载能力和避免出现倾倒或坍塌等重大事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连墙件构造的形式:

①柔性拉结件 采用细钢筋、绳索、双股或多股铁丝进行拉结,只承受拉力和主要起防止脚手架外倾的作用,而对脚手架稳定性能(即稳定承载力)的帮助甚微。此种方式一般只能用于10层以下建筑的外脚手架中,且必须相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刚性拉结件,以承受水平压力的作用。

②刚性拉结 采用刚性拉杆或构件,组成既可承受拉力、又可承受压力的连接构造。其附墙端的连接固定方式可视工程条件确定,一般有:

a.拉杆穿过墙体,并在墙体两侧固定;

b.拉杆通过门窗洞口,在墙两侧用横杆夹持和背楔固定;

c.在墙体结构中设预埋铁件,与装有花篮螺栓的拉杆固接,用花篮螺栓调节拉结间距和脚手架的垂直度;

d.在墙体中设预埋铁件,与定长拉杆固结。 对附墙连接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确保连墙点的设置数量,一个连墙点的覆盖面为20~50m2。脚手架越高,则连墙点的设置应越密。连墙点的设置位置遇到洞口、墙体构件、墙边或窄的窗间墙、砖柱等时,应在近处补设,不得取消;

②连墙件及其两端连墙点,必须满足抵抗最大计算水平力的需要; ③在设置连墙件时,必须保持脚手架立杆垂直,避免产生不利的初始侧向变形;

④设置连墙件处的建筑结构必须具有可靠的支承能力。 2)挑、挂设施

①悬挑设施的构造形式: 一般有三种:

a.上拉下支式 即简单的支挑架,水平杆穿墙后锚固,承受拉力;斜支杆上端与水平杆连接、下端支在墙体上,承受压力;

b.双上拉底支式 常见于插口架,它的两根拉杆分别从窗洞的上下边沿伸入室内,用竖杆和别杠固定于墙的内侧。插口架底部伸出横杆支顶于外墙面上;

c.底锚斜支拉式 底部用悬挑梁式杆件(其里端固定到楼板上),另设斜支杆和带花篮螺栓的拉杆,与挑脚手架的中上部联结。

②靠挂式设施 即靠挂脚手架的悬挂件,其里端预埋于墙体中或穿过墙体后予以锚固。

③悬吊式设施 用于吊篮,即在屋面上设置的悬挑梁,用绳索或吊杆将吊篮悬吊于悬挑梁之下。

④挑、挂设施的基本要求:

a.应能承受挑、挂脚手架所产生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弯矩; b.可靠地固结在工程结构上,且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

c.确保脚手架不晃动(对于挑脚手架)或者晃动不大(对于挂脚手架和吊篮)。吊篮需要设置定位绳。

3)卸载设施

卸载设施是指将超过搭设限高的脚手架荷载部分地卸给工程结构承受的措

施,即在立杆连续向上搭设的情况下,通过分段设置支顶和斜拉杆件以减小传至立杆底部的荷载。

当将立杆断开,设置挑支构造以支承其上部脚手架的办法,实际上已成为挑脚手架,它不属于卸载措施的范围。

卸载设施的种类有:

①无挑梁上拉式,即仅设斜拉(吊)杆; ②无挑梁下支式,即仅设斜支顶杆;

③无挑梁上拉、下支式,即同时设置拉杆和支杆。 对卸载设施的基本要求为:

①脚手架在卸载措施处的构造常需予以加强; ②支拉点必须工作可靠;

③支承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支承能力,并应严格控制受压杆件的长细比。 卸载措施实际承受的荷载难以准确判断,在设计时须按较小的分配值考虑。 4)作业层设施

作业层设施包括扩宽架面构造、铺板层、侧面防(围)护设施(挡脚板、栏杆、围护板网)以及其他设施,如梯段、过桥等。

作业层设施的基本要求:

①采用单横杆挑出的扩宽架面的宽度不宜超过300mm,否则应进行构造设计或采用定型扩宽构件。扩宽部分一般不堆物料并限制其使用荷载。外立杆一侧扩宽时,防(围)护设施应相应外移;

②铺板一定要满铺,不得花铺,且脚手板必须铺放平稳,必要时还要加以固定;

③防(围)护设施应按规定的要求设置,间隙要合适、固定要牢固。 5-1-1-4 脚手架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1.脚手架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1)制订对脚手架工程进行规范管理的文件(规范、标准、工法、规定等);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以及其他指导施工的文件; (3)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办法;

(4)检查验收的实施措施;

(5)及时处理和解决施工中所发生的问题; (6)事故调查、定性、处理及其善后安排; (7)施工总结。

2.脚手架工程中的安全事故及其防止措施

建筑脚手架在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一般都会造成程度不同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出现导致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带来严重的后果和不良的影响。在屡发不断、为数颇多的事故中,反复出现的多发事故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事故给予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从对事故的分析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改进技术和管理工作,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1)脚手架工程多发事故的类型 1)整架倾倒或局部垮架; 2)整架失稳、垂直坍塌; 3)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 4)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5)不当操作事故(闪失、碰撞等)。 (2)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

在造成事故的原因中,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这两方面原因都很重要,都要查找。在直接原因中有技术方面的、操作和指挥方面的以及自然因素的作用。

诱发以下两类多发事故的主要直接原因为: 1)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

①构架缺陷:构架缺少必需的结构杆件,未按规定数量和要求设连墙件等; ②在使用过程中任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和连墙件;

③构架尺寸过大、承载能力不足或设计安全度不够与严重超载; ④地基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2)人员高空坠落

①作业层未按规定设置围挡防护;

②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板或架面与墙之间的间隙过大; ③脚手板和杆件因搁置不稳、扎结不牢或发生断裂而坠落;

④不当操作产生的碰撞和闪失。 不当操作大致有以下情形: a.用力过猛,致使身体失去平衡; b.在架面上拉车退着行走; c.拥挤碰撞;

d.集中多人搬运重物或安装较重的构件; e.架面上的冰雪未清除,造成滑跌。

(3)事故教训为我们提供的启示和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1)必须确保脚手架的构架和防护设施达到承载可靠和使用安全的要求。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和施工应用中,必须对以下方面作出明确的安排和规定:

①对脚手架杆配件的质量和允许缺陷的规定; ②脚手架的构架方案、尺寸以及对控制误差的要求;

③连墙点的设置方式、布点间距,对支承物的加固要求(需要时)以及某些部位不能设置时的弥补措施;

④在工程体形和施工要求变化部位的构架措施; ⑤作业层铺板和防护的设置要求;

⑥对脚手架中荷载大、跨度大、高空间部位的加固措施;

⑦对实际使用荷载(包括架上人员、材料机具以及多层同时作业)的限制; ⑧对施工过程中需要临时拆除杆部件和拉结件的限制以及在恢复前的安全弥补措施;

⑨安全网及其他防(围)护措施的设置要求; ⑩脚手架地基或其他支承物的技术要求和处理措施。

2)必须严格地按照规范、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坚决制止乱搭、乱改和乱用情况。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多,难以全面地归纳起来,大致归纳如下:

有关乱改和乱搭间题:

①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

②任意改变连墙件设置位置,减少设置数量;


5-1 脚手架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和设计计算x(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电子制作综合实习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