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策略应有所不同。规划采用点轴和网络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战略,突出重点、串珠成轴、以轴促面,分片发展,形成中心突出、等级分明、分工有序的城镇体系网络,成为南昌大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南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南昌市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形态为“一核二轴三圈层”,一核指南昌市区,二轴指(1)从乐化至进贤城镇发展轴;(2)昌峡公路及320国道西段城镇发展轴;三圈层指内中外结构明显的三圈层空间结构。
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南昌县域各类城镇均在积极地规模扩张,成为增长极核,交通条件及经济优越的城镇会加速其规模的集聚,尤其是以交通轴向发展最为明显,沿交通干线形成发展轴,轴线发展的区域加速向周边拓展,与邻近城镇连为一体,形成城镇密集片区,规划期内南昌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两片三心二轴的布局形态,远景莲塘与向塘发展成片,成为一个整体,为南昌市新市区的组成部分,形成“两片二心三轴”的布局形态。
“三心”指莲塘、向塘和昌东为中心的三个中心城区,莲塘、向塘历来为南昌县的并列中心城区,其城区经济和人口规模是其它城镇无法可比的,是全县域城镇体系的核心,城镇发展的重要区域,昌东因大学城的建设,城镇规模迅速壮大,加上市区人口的外迁,使其未来必将成为南昌市区的组成部分,今后莲塘、向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成为南昌县的中心城区,南部片区的中心,带动、吸引、辐射其它城镇,而昌东也将逐步成为县域的中心城区,为北部片区的中心,带动麻丘、塘南等城镇的发展。
“两片”指南北两片,北片指蒋巷、塘南、昌东、泾口、幽兰等区域,城镇发展以点轴发展为主;南片指莲塘、向塘、三江等沿线区域,城镇发展轴线完善,并向周边纵深拓展,串珠成轴,串轴成网,发展成为城镇密集区。
“三轴”指(1)以京九铁路、105国道、320国道为轴线的京九城镇发展主轴,串接莲塘(含八一、东新)、向塘、广福、三江、黄马、冈上等乡镇,成为县域城镇发展的主轴,也成为南昌市区向南拓展的主要发展轴带。本轴规划2个中等城市,1个中心城镇及若干城镇和乡集镇,为全县城镇最为发达的区域。
(2)是指以昌峡公路为依托,连接南昌市北京西路,串接昌东、麻丘、塘南、泾口等县域城镇,是南昌县域的城镇发展次轴。
(3)是指以滁槎――塘南――幽兰――武阳――莲塘――富山县域二级公路为轴线,串接沿线城镇,成为县域内重要的城镇发展次轴。
远景随着莲塘与向塘的双向加速对接,两者必将连为一体,成为南昌市新区的重要部分,同时周边城镇发展加快,壮大城镇规模,增大城镇密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协调统一整体发展,成为发达的城镇密集区,此外,其它城镇轴带继续做强、做大,仍出现轴线布置的形态。
2、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南昌县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分为三级,即县域中心城区,重点(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及乡集镇三个层次。
县域中心城区:为全县的一级中心城镇、核心区域,由莲塘(含八一、东新)、向塘、昌东组成。
重点(中心)镇:蒋巷、塘南(含泾口)、三江为县域中北部、南部片区的中心城镇或副中心城镇,是全县的二级中心城镇。
一般建制镇及乡集镇:为全县的三级城镇,规划为9个,即冈上、幽兰、广福、富山、南新、黄马、麻丘、塔城、武阳。
3、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1)城镇规模预测
根据全县城镇化水平的预测,结合城镇人口规模及城镇发展条件评价,分析各个城镇发展的潜力,调整原有规划的人口规模,合理确定各类城镇的人口规模,详见下表:
表二 城镇规模规划一览表
名 称 莲塘(含八一、东新) 向塘 蒋巷 三江 塘南(泾口) 麻丘 冈上 幽兰 武阳 滁槎集镇 广福 富山 昌东 南新 黄马 新联集镇 渡头集镇 塔城 现状人口 (万人) 12.0 6.90 0.81 0.76 0.77 0.58 0.45 0.40 0.47 0.44 0.36 0.43 0.33 0.28 0.26 0.21 0.23 0.28 2005年 2010年原人 口 规划人口(万人) (万人) 18.0 9.5 1.25 1.10 1.20 0.9 0.8 0.6 0.6 0.55 0.50 0.57 5.5 0.337 0.32 0.30 0.45 0.43 25.0 20.0 2.0 2.0 1.0 0.5 1.0 1.0 1.0 03.6 1.3 0.8 0.4 0.4 1.0 0.7 2010年 2020年 调整规划 调整规划 人口(人) 人口(人) 25.0 13.0 1.70 1.4 1.7 1.2 1.1 0.8 0.9 0.70 0.65 0.7 8.0 0.45 0.4 0.4 0.50 0.6 43.0 20.0 2.5 2.2 2.5 1.8 1.6 1.2 1.3 0.8 0.9 1.0 11.0 0.7 0.6 0.6 0.70 1.0 备 注 仍保留集镇 新增建制镇 新增建制镇 仍保留集镇 仍保留集镇 新增建制镇
(2)规划结构评价
A、从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来看,城镇体系规划结构较为完善、合理,呈金字塔结构。2020年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的有3座,其中中等城市有2座,小城市有1座,大于2.0万人小于5.0万人有3座,大于1.0万人小于2.0万人有6座,小于1.0万人有6座,五级城镇数量之比为2:1:3:6:6,而2000年五级城镇数量之比为0:2:0:0:18(含12个乡集镇),等级规模结构有较大改善,改变了断档现象,趋于合理。
B、人口结构趋于集中,尤其是向中心城市集中,重点建制镇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一般建制镇及乡集镇城镇人口规模及功能都有较大程度的扩张和提高。
4、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南昌县现有各类城镇均是一定地域的行政中心、除莲塘、向塘、三江城镇职能比较突出外,其它城镇职能大多雷同,产业结构也大致相同,有待规划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各类城镇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都将得到相应的发展,其功能将不断增强。中心城镇的职能应突出生产、管理和服务职能,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镇应加强生产、管理、服务功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镇及乡集镇应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和为农业生产配套的工业。根据各城镇发展的条件,有选择地确定各城镇职能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各城镇的不同发展。各城镇职能规划见下表。
表三 县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城镇名称 莲塘 职能等级 一级县域中心 城镇职能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工业主要发展医药、食品化工等,并逐步向高新技术、大型、外向、高效益方向发展。 铁路枢纽型城镇,南昌市陆路交通门户,县域重要的商贸中心及农副产品集散地。今后在培育壮大化工、医药等工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商贸业,加强市政配套服务设施和贸易服务设施的建设。 南昌市东大门,南昌市的教育基地、县域北部商贸中心和旅游中心。今后重点发展教育产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共享。 城郊农工贸综合型城镇,要搞好两镇合并规划,加强各项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基础和服务设施档次。 城郊综合型城镇 具有超越镇域影响力的工贸型城镇 综合型城镇 以旅游、商贸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农贸型小城镇 向塘 一级县域副中心 昌东 一级县域副中心 塘南(含泾口) 蒋巷 三江 武阳 麻丘 富山、塔城等乡镇 二级北部地区中心 二级北部地区中心 二级南部地区中心 三级镇域中心 三级镇域中心 三级各乡镇域中心 六、基础设施规划(详见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以下内容为概述) 1、综合交通规划 (1) 交通现状
南昌县域内现有京九、浙赣二条国家一级干线铁路和一条向乐地方铁路,105、320国道、温厚高速公路、南昌-峡岭省道及众多县乡道,此外尚有赣江可资水运,交通条件非常便捷。
(2)综合交通规划 A、铁路规划
服从全国铁路网规划布局,浙赣、京九铁路均已实现复线改造,规划期内完成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新建浙赣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创造条件建设京九高速铁路客运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