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城市总体规划(2024-2025)(4)

2025-07-27

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创汇农业,促进农业经济的合理发展。县域北部及中部地区紧邻南昌市区,为鄱阳湖滨湖地区,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行大田农业、订单农业,加快水产、畜牧养殖业发展,发展观光农业;县域南部为平原及低丘岗地,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并适当发展林业,实行退耕还林。

六、产业布局

南昌县的产业布局呈现“三片、二轴”的形态。

“三片”指东、南、西三片产业布局,“二轴”指沿交通干线产业聚集形成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态。

“三片”:(1)东片,是指蒋巷、南新、幽兰、塘南(含泾口)、塔城等乡镇所形成的片区,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主要建设优质稻米基地、蔬菜基地、水产养殖地,适量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轻型工业。

(2)南片,包括向塘、三江、广福、冈上、黄马等乡镇,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基础较好,是以一、二、三产业综合协调发展的区域,第一产业积极发展水稻种植、禽畜水产养殖,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第二产业发展医药、化工、食品、建材等支柱产业,向塘、三江尤其是向塘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服务业。

(3)西片是指包括莲塘、八一、富山、东新、武阳、冈上、昌东、麻丘等乡镇,毗邻南昌市,是南昌市实施退二进三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第一产业以经济作物、特色养殖为主,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医药、食品、建材、电子等产业,尤其是要继续做到扶强医药

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信息咨询、旅游等产业。

“二轴”:(1)是沿京九铁路、320、105国道等交通干线布置的产业发展轴带。该轴是南昌县重要的产业发展轴,积极发展医药、化工、食品、建材等支柱产业,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综合服务能力。(2)是指以昌峡公路为轴线布置的产业发展轴带。该轴是南昌县的产业发展次轴,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适当发展食品加工、建材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教育产业、商贸业,接受南昌大都市区的辐射,服务于南昌大都市区。

第四章 城镇体系规划

解放后,人民生活安定,各类城镇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已初步形成以莲塘、向塘为中心,三江、武阳、蒋巷、昌东、麻丘等乡镇为骨干的城镇体系框架。

一、城镇体系现状 1、等级规模小、数量少

2000年底全县共有11个建制镇,其中5万人以上的建制镇有2个,0.5-1.0万人的城镇有3个,小于0.5万人的城镇有6个,缺乏1.0-2.0万人和2.0-5.0万人两个层次的中心城镇,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呈断档状态。

各城镇规模等级情况详见下表:

表一 城镇规模等级表(2000年)

城镇规模 5万人以上 2-5万人 1-2万人 0.5-1.0万人 <0.5万人 合 计 城镇个数 城镇常住人口数(人) 2个 0个 0个 3个 6个 11个 189220 0 0 21515 25024 235759 建制镇名称 莲塘(120220含莲塘69035、莲西5014、小兰22475、八一3600、暂住人口20000)、向塘(69000) 麻丘(5810)、蒋巷(8100)、 三江(7605) 塘南(3810)、幽兰(4040)、 武阳(4700)、涂槎(4374) 广福(3600)、冈上(4500) 此外11个乡集镇镇区人口分别为南新(2780人),富山(4250人),渡头(2300人),东新(3200人),尤口(3260人),泾口(4006人),塔城(2750人),黄马(2570人),新联(2100人),集镇城镇人口为27516人。

2、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

城镇发展与经济是紧密相连的,县域南部经济明显优于北部,相应南部城镇发展较快,而北部发展较缓慢。

县域南部城镇以京九铁路、浙赣铁路、105、320国道为轴线,串接莲塘、向塘、广福、三江、黄马等乡镇,形成以莲塘、向塘为两个中心的布局形态,城镇较多、规模较大,呈轴线与点状相结合的态势,为全县城镇发展的核心区域。北部城镇稀少、规模小,主要由蒋巷、滁槎、尤口、麻丘、塘南、幽兰等乡镇组成,呈松散点状布局的形态。

3、城镇化水平低

2000年底南昌县建制镇常住人口为23.5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3.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48%约3.3个百分点,与南昌市周边四县

相对比城镇化水平也处于下游。以非农人口计算,2000年非农业人口为14.5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14.34%。

4、多数城镇具有城郊镇功能

本县为南昌市近郊区,一方面可直接受其经济、技术、信息等辐射;另一方面,又可为其提供大量农副产品,并可为城市工业提供协作与配套,两者关系密切,相得益彰,多数城镇具有城郊镇的功能。

二、总人口预测 1、户籍常住人口预测

南昌县域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机械增长相对较少,从1990-2000年机械增长净人口为4187人,年均机械增长约为400人,人口增长呈现相对动态平衡。县域总人口预测采用时间序列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P=P0(1+K)n

K:自然增长率,近期取9.0‰,中期8.0‰,远期取6.5‰。 P0:现状人口为101.5万人,通过预测至2005年、2010年、2020年全县域户籍常住总人口分别为106.2万人、110.52万人、117.92万人。

2、暂住人口预测

据公安部门不完全统计,1997、1998、1999、2000年的县外外来暂住人口分别为5348人、3579人、4584人和4657人,外来暂住人口增长趋势趋于平和,但县内人口相互流动变化较快,2000年莲塘镇区就有2.0万外来人口,其中绝大部分为县域内部人口。未来随着南昌县的经济发展,南昌市“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向外快速延伸,加上未来小兰工业园区、向塘工业开发区和昌东大学城的建设,必将吸引

外来人员和学生在此做工、落户、求学,同时“贵族学校”纷纷抢滩南昌县,所以规划人暂住人口会快速增长,人口迁入大于人口迁出,人口机械增长呈现正增长。

近期由于昌东大学城的建设,远期南昌市区加速与莲塘对接,因此预测外来暂住人口近期为55000人(其中昌东3.5万人,莲塘0.5万人,向塘1.0万人,其它乡镇0.5万人),中期为110000人(其中昌东5.0万人,莲塘2-3万人,向塘2.0万人,其它乡镇1.0万人),远期为200000人(其中昌东6万人,莲塘8-10万人,向塘2.8万人,其它乡镇1.2万人)。

通过对县域户籍常住人口和外来暂住人口的预测,至2005年、2010年、2020年县域总人口分别为112.0万人、122.0万人、138.0万人。

三、城镇化水平预测 1、城镇人口预测

本次预测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没有包括暂住人口。

全县城镇人口预测采用三种方法预测 (1)趋势外推法 公式:R=R0(1+K)t

R0――基准年城镇人口数,2000年城镇人口为23.57万人。 K――城镇人口增长率,考虑南昌县邻近南昌市区,且未来将撤县设区,中心城市加速向外扩散,则确定全县城镇人口增长率水平高于全省城镇人口增长水平,根据《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所确定的全省城镇


南昌县城市总体规划(2024-2025)(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苦列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