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线,充分说明交通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县域内基础设施不完善,“瓶颈”现象尚严重。南部交通条件较好,有南高、温厚高速公路、105、320国道及县乡道,但北部交通条件较差,路线曲折,部分路面尚未硬化,同时县域北部与南部之间道路联系不畅,缺乏高等级公路。
北部紧邻鄱阳湖,防洪堤坝尚未建设完全,洪水危害对县域经济和城镇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3、自然资源条件较为贫乏
南昌县境内矿藏资源贫乏,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不大,无法形成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不能利用资源型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及城镇体系的发展,只有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可为城镇的生产及生活用水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四、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社会经济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解放思想,实行大开放战略,把扩大需求、加快调整、开拓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方针,贯彻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工业化为核心,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和全面进步。
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围绕“建设城郊型、开放型综合实力强县”的目标,抓住一个中心,突出三片开发,着力三个突破,做好四篇文章,培育五大产业,完善六大网络。
抓住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突出莲塘、向塘和昌东的建设,带动全县的城镇建设,着力在市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放开搞活个体私营经济,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壮大食品、饲料加工、医药、机械、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完善交通、市场、供电、电信、广播电视、小城镇六大网络,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全县经济继续保持持续、高效、快速的健康发展,经济总量继续保持位于全省十强市县的前列,到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7-283亿元,人均为20796-22900元,折合为2518-2770美元,成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分项目标
A、经济总量: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59.80亿元,预测2005年达到93-96亿元,年均递增9.0-9.5%,人均为8560元-8836元,2010年争取达到137-144亿元,年均递增为8.0-8.5%,人均为12025-12640
元,2020年争取达到257-283亿元,年均递增6.5-7.0%,人均为20796-22900元,拆合为2518-2770美元。
B、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一产比重,加快二产发展,提高三产质量,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三产比例为31.77:30.78:37.45,2005年调整为26-27:34-35:36-37,2010年调整为23-24:36-37:39-40,2020年调整为16-17:38-39:43-44,实现产业结构的“三、二、一”转变。
C、财政收入: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达4.15亿元,年递增10%,2010年财政收入为6.10亿元,年递增8%,2020年财政收入为12.0亿元,年递增7%。
D、人民生活水平:2005年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为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00元,2010年城镇职工工资人均为1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500元,2020年城镇职工工资人均为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000元。
五、产业发展重点
1、第二产业要调整优化结构,壮大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南昌县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已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现状工业行业已形成医药、食品、饲料、机械、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汇仁制药近几年发展迅速,已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经营,2000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利税1.5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军,但其它行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分散化,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经营特点。
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是深远的,未来中国必将成为发达国家的生产装配基地,从而也更有利于推动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南昌市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南昌县紧邻南昌市,南昌市工业发展对南昌县工业发展影响较大,随着南昌市“一江两岸”城市格局的逐步形成,昌南片向东向南拓展,将莲塘、昌东逐步发展成片,成为一体。产业上南昌市区实行“退二进三”的发展战略,第二产业逐步向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南工业园、小兰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发展,南昌市第二产业的外迁将对南昌县工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加速南昌县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体系结构的形成。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南昌县的工业发展应以医药、食品饲料、建材、机械、纺织等骨干企业为主体,实行资产重组,组建汇仁集团等企业集团,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经营,继续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强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研究开发和工艺技术的变革,从整体上提高工业的发展水平,加速工业化进程。从第二产业布局来看,南昌县应重点建设小兰工业园区、向塘开发区,建成县域两个大型的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昌东、武阳、广福、蒋巷等城镇结合工业的发展,选择合适的支柱产业,加速镇区工业小区的形成,各行政村原则上不兴办工业小区。
2、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优化结构,扩大就业,提高服务业水平。
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行住房货币化政策,规范房地产业、装饰业、物业管理市场,促进房地产的良性发展,以房地产业带动土地的升值,增强土地效益。
进一步发展商贸、餐饮、社区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流通、文化体育、科技教育等现代化服务业,尤其是抓住教育产业,形成多层次的商业服务体系,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金融业要重点拓展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建立现代化银行业机制,保险业要扩大服务种类和覆盖面,提高服务效率。
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推行连锁经济、物流配送、代理制,改造提高传统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咨询和数据库服务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改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3、第一产业向高效、优质都市型农业发展
南昌县是农业大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应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在稳定发展粮食、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面向国内外市场,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单产质量,减少播种面积,逐步由大田农业向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加快发展畜禽、水产养殖业,培育果林业;同时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