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由题干B为高分子化合物,且具有免疫、催化、运氧的功能,可推测B为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推测小分子b为氨基酸,而高分子A含元素C、H、0、N、P且控制高分子B的合成,由中心法则可推测A为脱氧核酸(或DNA),X为核糖核酸(或RNA),a为脱氧核苷酸。 答案:(1)脱氧核苷酸 4
(2)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的不同 DNA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3)RNA 核糖、磷酸和4种碱基(A、G、C、U) (4)570 类型三 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例3】(2008·上海高考,15)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思路解析】80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含有两条链的多肽,形成肽键的数目为800-2=198个;该多肽中游离的羧基数目为2(两条肽链一端各游离1个羧基)+8(侧链R基团中的8个羧基)=10个;氨基数目为2+10=12个。 答案:B
【速效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 同为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A.两者R基团组成的不同 B.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C.酪氨酸的氨基多 D.精氨酸的羧基多 1. A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这20种氨基酸的差异仅表现为侧链R基的不同,不同氨基酸的性质就是由不同的R基决定的。
2. 在活细胞中发生的大多数化学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通常有两种状态,一是游离态,另一是被膜结构固定起来的结合态,结合态的蛋白质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 )
A.催化作用 B.运输作用 C.免疫作用 D.调节作用
2.D 蛋白质的功能是:①构成生命体; ②催化作用; ③运输作用; ④调节作用; ⑤免疫作用,而其中起调节作用的蛋白类激素是细胞分泌产物,不是被膜固定起来的蛋白质。 3.下列各项关于氨基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基酸是蛋白质分子的组成单位,由氨基和羧基组成 B.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每个氨基酸分子之间的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D.组成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D 从氨基酸分子结构式中可知,在连接氨基和羧基的同一个碳原子上还有R侧链基团和氢;在氨基酸分子的结构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在侧链中可能含有);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才叫多肽。
4. 下列物质分子中,不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
4.D 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是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据此,A、B、C三项的物质分子中,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而D项是连在不同的碳原子上,因此不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 5.(原创)蛋白质混合溶液中若加入硫酸铵会使蛋白质析出,析出量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大而增多,且硫酸铵浓度不同会析出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下表表示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析出的蛋白质 15~20 23~30 25~35 38~40 甲蛋白 乙蛋白 丙蛋白 丁蛋白 下列对表格中的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A.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最适宜的硫酸铵浓度是20%
B.当硫酸铵浓度增加为30%时,可以析出甲、乙、丙三种蛋白质
C.可以通过改变硫酸铵的浓度从混合液中析出全部的且不含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 D.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含有硫酸铵,可以用半透膜除去
5.C 析出乙蛋白的硫酸铵浓度与析出丙蛋白的硫酸铵浓度范围大部分重叠,所以无法全部将乙蛋白全部、单独析出。
6.人的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合成这两种蛋白质的细胞的功能却大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 ( )
A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D.两种细胞所含有的基因不同
6.A 注意题目中的信息―合成这两种蛋白质的细胞的功能却大不相同‖,不要理解成这两种蛋白质功能大不相同。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7.催产素、牛加压素、血管舒张素是氨基酸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但其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原因是 ( )
①氨基酸种类不同②蛋白质合成场所不同③蛋白质合成时间不同④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7.C 蛋白质功能由其结构决定,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以及肽链空间结构的不同。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即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相同的,不同蛋白质合成时间可以不相同,但与题干不相符。
8. 已知某抗原为一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如果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根据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要超过10 000的特性,可以推知,通常组
成该抗原蛋白质的肽键数一般不少于
A.100个 B. 99个 C.90个 D.50个
8.C 抗原具有大分子性,如果是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要超过10 000。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水量(18×失水数);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l。代入两个关系式,可得氨基酸数约为9l,则肽键数为90. 9.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 B已知某化合物具有催化功能,可以推断此物质为蛋白质
C.有些蛋白质具有防御功能,如抗体;有些蛋白质具有接受信息的功能,如受体。抗体与受体都具有专一性
D.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不会影响其生物活性
9.C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与氨基酸的空间结构无关;具有催化功能的是酶,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蛋白质具有防御、信息传递等功能,而抗体只能与特异性抗原相结合,受体只能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结合,它们都具有专一性;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会影响其生物活性。 二、非选择题
10. 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由_______个氨基酸构成,含有______个氨基和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由______种氨基酸构成,决定氨基酸不同的基团编号是______。 (3)该化合物是氨基酸之间脱去______分子水形成的,形成的化合物叫______。 (4)该化合物中肽键的编号是______。
解析:首先确定该化合物是肽,然后通过观察,找出肽键的数目、R基团及数目,从而可判断该肽是由3个氨基酸分子构成的,其他相关问题可迎刃而解。
答案:(1)3 2 2 (2)3 ②④⑦ (3)2 三肽 (4)③⑤(⑧、⑨表示的是普通化学键,不是肽键) 11.(河南省豫南七校2009届高三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在研究―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相互关系‖时,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萌发时间不同的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上图表明:萌发时间不同的种子和幼苗中蛋白质的含量变化是 ,
其原因最可能是(3分) 。
(2)为验证上述蛋白质的含量变化,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实验原理、步骤、结果及结论,判断实验步骤中划线部分是否正确,若错误请更正。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 色反应,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 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第二步:取3只试管,编号1、2、3,然后 。 第三步:在上述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 ,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观察颜色变化。
③实验结果: 。 ④结论: 。
(3)划线部分是否正确? 若错误请更正 。 (4)加双缩脲试剂时,滴加硫酸铜溶液不能过量的原因是 。 11.【答案】(1)逐渐增多 糖类转变成蛋白质 (2)①紫 ②第二步:分别加入筹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2分) 第三步:双缩脲试剂 ③1、2、3号试管颜色依次加深 (2分) ④随着萌发时间的不断延长,种子和幼苗中蟹白质含量逐渐增多 (2分) (3)不正确 不需要加热 (直接观察)(4)避免颜色过深,遮盖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紫色而影响实验结果(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试验设计能力。(1)图中曲线中,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蛋白质逐渐增多,同时糖类物质逐渐减少,因此增多的蛋白质最可能是糖类转化而来的。(2)、(3)鉴别蛋白质的原理为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第二步应加入蛋白质制备液;第三步加入等量双缩脲试剂,不需要水浴加热。实验结果为根据图像中蛋白质的变化及实验原理,1、2、3号试管中的颜色应逐渐加深。(4)因硫酸铜呈蓝色,滴加过多颜色深,会遮盖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的紫色,而影响实验结果。
11. [探究?分析]今有一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55H70O19N10,某研究小级将其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试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该多肽是______肽,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多肽进行水解,需消耗______个水分子,得到______个谷氨酸分子,______个苯丙氨酸分子。
(3)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经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的作用,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四种氨基酸的结构式分析知,该四种氨基酸R基上均无氨基,所以该化合物含有的氮原子数等于氨基酸的个数,则该化合物为十肽,水解时要消耗9个水分子;由脱水缩合的特点假设甘氨酸为a个,丙氨酸为b个,苯丙氨酸为c个,谷氨酸为d个,则有:55=2a+3b+9c+5d;70=5a+7b十1lc十9d-9×2;19=2a+2b+2c+4d-9;l0=a+b+c+d 4个算式,通过计算知:a=1,b=2,c=3,d=4;蛋白质空间结构一旦破坏则蛋白质失活。
答案:(1) 十 该多肽化合物中含有10个氮,而每个氨基酸中都只有一个氨基,由此判断出该多肽有10个氨基酸缩合而成,故为十肽 (2)9 4 3 (3)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丧失生物活性
课时检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是
B.人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C.人体内所有氨基酸均可以相互转化
D.两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1.C 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约有20种,彼此之间可以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由几个氨基酸脱水就形成几肽;由于氨基酸由C、H、O、N等元素组成,其分解代谢产物不仅有水、CO2,还有尿素,但人体内的氨基酸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必需氨基酸则只能从食物中获取。
2.如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 ( )
2.C 蛋白质形成时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蛋白质水解过程则应加水破坏肽键,重新形成氨基酸。
3.某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2,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分子总质量为1620,则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数为( ) A、一条 B.两条 C.三条 D.四条 3.D 水分子个数=1620÷18=90个;氨基酸的个数=(10412+1620)÷128=94个。则肽链数=氨基酸个数—水分子数=94—90=4。
4.分析多肽E和多肽F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多肽E和多肽F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
元素或基团 C H O N 氨基 羧基 多肽E 多肽F 201 348 62 53 3 2 182 294 55 54 6 l A .199和181 B.340和281 C.58和53 D. 51和49
4.D 根据氨基酸分子的通式,每个氨基中含有一个氮原子.多肽E共含53个氮原子,3个氨基,而多肽一端有一个氨基,故R基上有2个氨基,则多肤E是由53—2=51个氨基酸缩合成的。同理,多肽F是由54—5=49个氨基酸缩合成的。
5.谷胱甘肽(C10H17O6N3S)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三肽,它是由谷氨酸(C5H9O4N)、甘氨酸(C2H5 O 2N)和半胱氨酸缩合而成的,则半胱氨酸可能的分子式为 ( ) A.C3H3NS B.C3H5NS C.C3H7O2NS D C3H3O2NS
5.C 谷胱甘肽=谷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2H20即C10H1706N3S=C5H904N+C2H5O2N+半胱氨酸-2H20,所以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O2NS。
6.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狼捕食兔后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 ( ) A.A+B,40 B. A,20 C.>A,2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