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范畴。
类型三 【例3】(2008·上海高考16)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思路解析】使用显微镜时,应先低倍再高倍;观察时移动装片污物不动,说明污物不在装片上,换上高倍镜污物仍不动,说明污物不在物镜上,从而确定污物在目镜上;换上高倍镜后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节,而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故BCD均不正确。 【答案】A
[互动探究]显微镜的使用是中学生物实验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求,在历年的高考题中都有所体现,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严格使用程序,应严格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的程序进行。真正理解①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③显微镜放大数倍与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数目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 例: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提示:B 使用显微镜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速效提升训练】
课时检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选择题
1.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生物界的(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差异性 D.特异性
1.A 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通过细胞结构,动物界与植物界统一起来,因此细胞学说主要阐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与细胞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人体发育的基础
B.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细胞的生长必然导致人体的生长 C.只有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子代方能获得亲本的遗传物质
D.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细胞的生长未必能导致人体的生长
2.B 生物体的个体发育以细胞分裂分化为基础; 生物体生长一定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但某些细胞分裂生长生物体并不一定生长,如发育成熟后的生物个体;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精子和卵细胞是子代和亲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 3.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A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施旺创立的,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立发展 4.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4.B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必须寄生在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依靠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依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5.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
①噬菌体 ②颤藻 ③酵母菌 ④水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A 噬菌体是细菌病毒,无细胞结构;颤藻属于蓝藻门颤藻属,是原核生物;酵母菌和水绵都是真核生物。
6. 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 A.真核生物 B.异养生物 C.无核膜生物 D.有线粒体生物
6.C生物体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一定是自养生物,故B错误;生物体含有叶绿素但没有叶绿体,则可能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膜,只有核糖体,没有线粒体等其它典型的细胞器,故AD错误,C正确。
7.禽流感病毒H5N1为高致病性病毒,其作为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能复制产生后代
7.D 本题考查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病毒自身的结构特点。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侵入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才表现出生命现象,在活细胞内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进行繁殖。 8. SARS病毒和HIV的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是 ( ) A无机环境 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 C.生物体的细胞间质内 D.生物体的活细胞内
8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而缺乏细胞所具有的酶系统和能量,必须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在病毒核酸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离开活细胞病毒就不能生存和繁殖。故病毒在细胞外的无机环境、含有机质的环境以及细胞间质内都不能生存和繁殖。 9.(2009·上海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9.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多,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C项表示的视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 答案:C
10.图示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①②③④⑤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 (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①② C.⑤④③② D.⑤③①④② 10.C 本题考查如何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在低倍物镜下看清物像后,首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如果视野太暗,可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为某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该细胞为_______生物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细胞与植物叶肉细胞相比。所共有的结构包括________ 等。(填标号)
(3)该细胞的细胞壁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相比,不同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 (4)该生物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进行繁殖。
(5)该生物的遗传物质除存在于③中外,还存在于______中。(填标号) 解析:判断细胞的类型,依据以下标准:
11答案:(1)原核没有核膜、核仁(只要答到没有核膜即可) (2)①,⑤,⑥,⑦(至少答其中三个)
(3)该细胞的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由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4)二分裂 (5)②
12.[探究?分析]某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在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从湖中取了一瓶水送到实验室,用于研究这个湖的污染情况。他们首先检查所带回的水中是否有生物存在。请问: (1)这个过程中一般常用什么仪器检查有无生物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确认水中是否有生物存在的根据是什么(请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推测,怎样通过水中生物数量的多少判断湖水的污染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研究微观世界离不开显微镜。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有细胞结构、细胞分裂、细胞运动都可作为判断生物存在的根据。污染程度越严重,水中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少。 答案:(1)显微镜。
(2)①被观察的对象有细胞结构;②能自主运动;③正在进行细胞分裂;④是否有应激性;⑤有无生长发育现象(任意三项均可)。(3)根据水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判断:若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说明污染轻;否则说明污染重。
课时检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其形态结构差别很大.主要是因为它们 ( ) A.分布在不同部位 B.受周围其他细胞的挤压 C.营养物质的供应不同 D.所要完成的生理功能不同
1. D 人体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细胞—一受精卵。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结构差别很大,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分化后的细胞所完成的生理功能不同。
2.(2008·全国卷Ⅰ3.改编)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能氧化周围环境中的NH3,为化能合成提供能量,属于自养型生物 B.某些细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用纤维素酶可以溶解掉细菌的细胞壁
D.大肠杆菌与酵母菌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的遗传物质是RNA,后者的遗传物质是DNA 2.A 某些细菌如蓝细菌(蓝藻)、光合细菌以及红螺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等典型的细胞器;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多糖,不是纤维素,不能用纤维素酶溶解掉;所有细胞中都有DNA,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3.(2007·山东高考1.改编)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所以不进行有氧呼吸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其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D.肺结核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3.D 结核病的病原体为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该菌能依靠细胞质中的相关酶进行有氧呼吸;细菌的繁殖方式为二分裂;肺结核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患者通过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把病菌散播在空气中传播。 4.(广东省珠海市2009届六校教学质量检测)(多选)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不能说明
A.细胞死亡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B.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C.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结构特点一致
D.细胞和病毒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4.ABC【解析】破坏病毒和细胞的结构后都同样失去了生物活性,从而说明一定结构为生 命活动的前提,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错误。 5.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对于比较大的目标(如鲜类叶片),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
C.换高倍物镜后,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光圈或凹面镜
5.D 在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并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转动物镜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到图像清晰;换用高倍镜后通光量变小, 视野会变暗, 这时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6.对细胞学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C.所有的细胞都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D.细胞对另一个个体的其他细胞的生命起作用 6.C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多细胞生物依靠多个细胞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生命整体起作用
7.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当成像清晰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若载玻片位置不变,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的正确组合是()
A.1、3、5 B.2、4、6 C.2、3、5 D.1、4、6
7.D 物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与装片的距离越小;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图示中1、2是物镜,3、4是目镜,放大倍数2>1,3>4,5中物镜距装片距离小,放大倍数高。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故选1、4。 8. (2008重庆高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有核膜,而固氮菌没有 B.酵母菌有细胞膜,而固氮菌没有 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 D.黑藻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 8.B 酵母菌是真菌,有细胞膜、核膜,而固氮菌是细菌,无核膜但有细胞膜;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典型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黑藻是真核生物,有典型的细胞器。
9.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细胞学说创立的重要意义在于 ( )
①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 ②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③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④证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9.B本题考查对细胞学说意义的理解。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能证明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④叙述错误。 10.除哪项外。其余各项对①~⑦中物质或结构在下列生物中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 ) ①核酸 ②蛋白质 ③液泡 ④叶绿体 ⑤核膜 ⑥细胞膜 ⑦细胞壁 A.①②在病毒、大肠杆菌、衣藻和草履虫体内都存在 B.⑤⑦在大肠杆菌和衣藻体内都存在
C.①~⑦在衣藻体内都存在 D.除⑤外,其余各项在衣藻和蓝藻内都存在 10.C 病毒体内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但部分病毒无核酸(如疯牛病病毒),故A不正确;大肠杆菌是细菌,没有核膜,故B不正确;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无核膜、无叶绿体,故D是不正确的;衣藻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上述各种结构,故C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