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 题目中―无水‖不能―存活‖,表明的是自由水重要的生理功能。A项说的是水的存在形式;B项是说水的含量;D项说明自由水的含量比结合水多;以上都没有说明水的重要作用. 10.在患急性肠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伤后,要用0.9%的盐水清洁伤口;在高温作业时,要喝淡盐水。以下各项中属于以上三种做法的主要原因依次是( )
①消毒 ②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④降温 ⑤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A.①②④ B.③②⑤ C.②⑤③ D.②③④
10.C 肠炎病人肠道吸收功能下降,不及时补充水分会造成脱水,所以给肠炎病人注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水分代谢平衡。受外伤利用0.9%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因为0.9%的生理盐水是细胞的等渗溶液,且具有清洁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高温作业要喝淡盐水是为了补充因高温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 二、非选择题
11. 植物组织中部分有机物成分鉴定实验:
(1)为鉴定组织中有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常在梨果肉的薄片上滴加________试剂,然后加热至呈现_______色为止。
(2)为鉴定组织内有脂肪的存在,常用_______的薄片,经压片法将其压碎后,滴加2滴______试剂,3~5分钟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可见到在细胞内有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3)做鉴定细胞内脂肪实验时,实验材料滴加试剂后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将不能观察到脂肪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鉴定脂肪一般用花生种子,脂肪能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在制作花生种子临时装片的过程中,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酒精是有机溶剂,能溶解脂肪
答案:(1)斐林试剂 砖红 (2)花生子叶 苏丹Ⅲ染液 (3)染液中的酒精溶解组织中的脂肪,使染色模糊不清,影响实验结果
12.[探究?分析]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发生酸中毒;当血浆中的H2CO3含量减少时.则发生碱中毒。
材料二 在初生蝌蚪或幼小植物体内,当自由水的比例减小时,机体代谢强度降低;当自由水的比例增大时,机体代谢强度升高。
材料三 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髂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材料四 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例如,心肌含水量约为79%而呈坚韧的状态;脑中含水量约为84%而呈溶胶状。
材料五 血液在血管中呈液态,当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后则会凝固。 (1)材料一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材料二中现象的全面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材料四中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五说明血液中的水分发生了怎样的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材料一分析可知NaHCO3、H2CO3含量的改变,可引起酸中毒和碱中毒,说明无机盐具有调节pH的作用;由材料二分析可知自由水与代谢活动密切相关,这与自由水的功能有关;由材料三分析可知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中有无机盐;由材料四、五分析可知,水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有两种,而且两种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1)无机盐具有调节酸碱平衡(pH)的作用 (2)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细胞内
生化反应的介质,并参与某些代谢反应,参与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3)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4)组织器官的形态差异与生物体内水分的存在形式有关,心肌中结合水较多,而脑组织中自由水较多。(5)血液中多数自由水转化成了结合水。
课时检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2007广东理基37.)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D 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酸,它们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正常情况下,尿液和汗液中不含有有蛋白质。
2.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如K+、Ca2+、H2PO4-等)的主要生理作用不包括 ( ) A.细胞结构的物质之一 B.维持细胞形态
C.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D.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2. A 有的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作为细胞结构的物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3.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碳元素是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3. C 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容易通过四个共价键形成链状或环状结构的大分子,所有的有机物都是由这样的碳链结构组成。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它是不含碳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而不是碳。
4.前项为生物组织,中项为鉴定所用的化学试剂,后项为反应结果所产生的颜色,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苹果、斐林试剂、砖红色 B.花生种子、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C.黄豆、双缩脲试剂、紫色 D.卵清蛋白、苏丹Ⅳ染液、红色
4. D 考查对实验选材和实验原理的理解。选材时首先要考虑待测成分的含量。其次要看材料的颜色
5.(山东省泰安市200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施肥情况 甲 尿素 乙 磷酸二氢钾 丙 磷酸二氢铵 丁 硫酸铵 戊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 55.56 65.26 56.88 55.44 55.11 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A.K B.N C.P D.S
5.A【解析】从表格数据来看,与不施肥相比较,施用了磷酸二氢钾的乙地块中,小麦收获量明显增加,而其他对照组收获量变化不明显,因此可以判断缺少K,故选A.
6.(福建省闽清一中2009届高三教师质量检测改编)2008北京奥运会严格对兴奋剂的检测。 有些兴奋剂为雄性激素,下列有关于雄性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化学本质为固醇类物质
B.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持久兴奋 C.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不能口服,只能进行肌肉注射
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脂质的问题。雄性激素为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故A项、C项正确;。雄性激素为激素类物质,不是神经递质,故B项错误;因其为脂质类小分子物质,可以口服,故D项错误。
7.下列属于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最全的一组是①水 ②蛋白质 ③脂质 ④无机盐 ⑤糖类 ⑥维生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 B 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主要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维生素在人体细胞中的功能是调节生命活动,不属于机体组织的成分,不属于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
8.图1为细胞中三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为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l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l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D.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数量最多的也是a 8. D 根据扇形图的比例可判断正常细胞中A、B分别为水和蛋白质,它们的共有元素为H、O,O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故A正确;细胞脱水后则含量最多的是为蛋白质,蛋白质是以碳为骨架建立的大分子物质,其中碳含量最多,即为图2中的b,故B正确;B是细胞中含量仅次于A的化合物,故B物质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可能还含有S、P等其他元素,故C正确;细胞中某元素的含量多,其数量不一定也多,反之亦然;如细胞中氢元素数量最多.但由于其原子量最小.所以其含量仅占第三,故D选项是不正确的。
9.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某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是:C—92.393%、O—3.518%、N—2.754%、H—1.214%、S—0.006%、Fe—0.115%,该有机物最可能是蛋白质
B.用示踪原子标记某种元素,希望只被组合到蛋白质中而不被组合到核酸中,应选择35S C.假定一个细胞中的含水量保持不变,则适当提高温度会使结合水与自由水之比减小
D.在一个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保持不变,无机物的含量变化比较大
9. D 所有蛋白质的组成元素都有C、H、O、N,但部分蛋白质中含有特殊元素。如S、Fe等,而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只有C、H、0、N、P;适当提高温度,自由水的比例提高,细胞的生命活动会有所加强,但在一个细胞中各种成分的量都保持相对稳定。
10.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 g/mL NaOH溶液)、乙液(0.05 g/mL 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胰蛋白酶 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10.C 斐林试剂可用来鉴别还原糖,而斐林试剂的乙液通过蒸馏水稀释又可以形成双缩脲试剂B,与斐林试剂甲液共同鉴别蛋白质,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11.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 )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11.C 苹果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积累糖,青苹果中主要含淀粉,所以遇碘变蓝.苹果成熟过程中.淀粉发生水解,由非还原糖转化成还原糖。 12.(重庆市重点中学200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研究发现,某些植物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 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放出的热量有利于抵御寒冷 B.低温持续使淀粉合成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C.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适应低温环境
D.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限制根细胞吸收矿质营养,导致吸收能力下降
12.C 【解析】本题为信息题目,植物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可产生更多热量,故A项合理;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继而合成不可溶解的多糖,低温影响酶的活性,故B项合理;低温细胞代谢低,则自由水减少,故C项错误;吸收矿质营养需要耗能,而低温呼吸慢,产能减少,故吸收能力下降。 13. [07年海南理综卷·15改编]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请你通过实验将它们分开。提供的试剂有: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可将4瓶溶液分成2组:显色的一组和不显色的一组 B.用淀粉溶液可以鉴定稀蛋清和淀粉酶 C.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葡萄糖和淀粉 D.本实验只使用斐林试剂一次
13.D 本实验的步骤是:先用双缩脲试剂将4种溶液分成2组:显紫色的一组是稀蛋清和淀粉酶,不显色的一组是葡萄糖和淀粉;然后用斐林试剂将葡萄糖和淀粉分开(第一次使用斐林试剂);再用淀粉溶液将显色的一组分开,原理是利用了酶的专一性,最后是通过检测哪个有还原糖产生来做出判断(第二次使用斐林试剂),所以要两次使用斐林试剂。 14.(江苏省程桥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
14.A 【解析】蔗糖不是还原性糖,故B项错误;固醇类物质为脂质类物质,C项图中的脂肪应改为脂质,故C项错误;固醇类物质是小分子物质,故D项错误。 15.(宁夏银川实验中学2009届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内所起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合成ATP、DNA、RNA、脂肪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作原料
B. 根瘤菌的固氮酶中含有钼、铁,说明某些金属元素可以成为一些复杂蛋白质的构成元素 C.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观察蛙的肠系膜中血液流动时使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65%,这说明无机盐在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D. 人缺碘会患大脖子病,是因为碘是合成甲状激素的重要原料
1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无机盐的作用。ATP、DNA、RNA都含有P元素,都需要磷 酸盐作原料合成,而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不需要磷酸做原料,故A项错误。 14.人体血液中含钙量约为O.01 g/100 mL,当血钙过低时,可导致肌肉痉挛,甚至抽搐,这说明无机盐的作用之一是 ( )
A构成肌细胞的重要成分 B.维持pH稳定
C.能刺激肌细胞产生抽搐 D.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14.D 不同的无机盐其生理作用不同,如HCO3-、H2PO4-等能维持血浆pH的稳定;Ca2+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当血液中含钙量偏低时,肌肉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受障碍,会导致肌肉痉挛、抽搐等现象。
15在下列生理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增加的是 ( ) A.细胞衰老 B.作物越冬 C.种子萌发 D.细胞质壁分离
15.C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水中,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水的参与。可以根据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判断细胞代谢的强弱,种子萌发时细胞的代谢加强,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增加。 二、非选择题 16. (2007·广东卷)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 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 ;8. ;C. ;D.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