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P68
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P86
8.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P108
9.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应由哪些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0.根据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有哪些?P351
11.根据教师法规定,对于侮辱、殴打教师应如何处理?P361
12.简述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原则。P81
七、论述题
1.试论述一名合格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素养。P46
2.试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91
八、案例分析
1.某市教育局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的学校、教育机构,在新生入学时,不得以考试的形式择优录取,更不能以各科竞赛(如奥赛)的成绩作为入学依据。
你对该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根据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请对奥赛进行评价。
(1)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3)该教育局的规定有利于保障学生的教育机会平等,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试卷答案
(山香内部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B )
A.1879年 B.1903年 C.1907年 D.1913年
2.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目标,并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努力去实现目标的心理品质是( B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情绪特征
3.我们通常将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称作(A )
A.群体 B.正式组织 C.统计集合 D.群众
4.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5.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D )
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6.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C )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7.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8.“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D )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9.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 )
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10.“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B )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11.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B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12.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D )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13.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托尔曼 D.斯金纳
14.客观测验的主要优点是( A )
A.能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 B.出题简单和方便
C.能测量学生的分析综合、组织等能力 D.可以避免学生作弊
15.“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C )
A.表征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6.皮亚杰认为“守恒”观念是( C )时期儿童才具有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态度的核心成份( B)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18.学习某材料,10次正好记住,那么学习多少次效果最好呢?( D )
A.8次 B.10次 C.12次 D.15次
19.“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 B )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0.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C )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2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B )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22.老师讲课好,激发学生学习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动机属于( B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高级动机 D.低级动机
23.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A )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24.以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进行鉴定、分类与诊断的过程叫做( D )
A.心理咨询 B.心理治疗 C.心理健康教育 D.心理评估
2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发展危机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