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新) - 图文(3)

2025-09-27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建成4个紧密对接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建成一批紧密对接职业资格标准的高质量专业核心课程;建成一批国家和省级开放共享型实训培训基地;建成5个高水平的校企合作技术工艺研发平台;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队伍;形成一批高规格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建成独具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文化教育基地;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建成具有“军工特色、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专业定位更加准确,布局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与安徽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支柱产业对接更加紧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更加完善,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新增5个左右国家和省级专业建设项目,新增20个左右国家和省级课程建设项目,建成5个左右省内一流、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条件更加完善,机制运行更加灵活,职场化环境更加优化,支撑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加有力。新建5个左右校内教学实训基地、5个“校中厂”和6个“厂中校”、5个左右国家和省级示范“专业+实训基地”。

3、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双师”素质明显提升,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明显,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通过五年建设,“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70%以上,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实现专业全覆盖,校外兼职教师占校内专任教师比例达30%以上,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2个以上。申请各类专利100项,高级别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研究论文所占比例相比2014年增长20%,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以上,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有突破,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力争转让、转化5-10项科技成果。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安徽国防科技职业教育集团,与企业共建“电气与控制设计所、数字化工厂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所、模具设计研究所、工程咨询所”等5个左右技术工艺研发平台。加强“安徽国防科技情报研究所”能力建设,高质

8

量完成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安徽数据与应用中心” 建设任务。依托“安徽省军工保密教育培训基地”,面向全国开展军工保密教育培训工作。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年实现各类技能鉴定4000人次以上。主动对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与扶贫开发战略,开放校内各种优质资源,为老区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技能培训服务。

5、就业创业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成高水平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任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达8%以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在90%以上。

6、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文化育人体系;形成富有“军工特质、时代特征、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建成面向师生和社会开放的独具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文化教育基地。

7、校园基础能力建设。校园功能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新增教学行政用房33000平方米,建成富有国防特色与大学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建成高水平的数字化校园。

8、体制机制创新。建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实现内部治理结构更加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全面构建,学校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绩效考评机制更加科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9

四、重点建设任务

(一)专业建设

1、现状分析

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增设、改造和停办等手段,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打造与安徽军工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结合较为紧密、关联度较高的专业(群)。学校现有36个专业,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汽车、电子信息等9个专业类,拥有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已初步形成“以工为主,工、经、管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专业布局较好地适应了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对照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品牌专业数量不多,服务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发展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度有待提高,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有待完善,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2、建设内容

围绕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坚持“行业性、技能型、特色化”,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推动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建设,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专业结构体系。通过实施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新增5个左右国家和省级专业建设项目,新增20个左右国家和省级课程建设项目,建成5个在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品牌专业,引领和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1)专业建设

依据《中国制造2025》,对接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产业升级调整的要求,完善以机械制造、自动化、汽车、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专业结构体系。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优化管理服务类专业布局,重点建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方向)” 4个重点专业(群)。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按照“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要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学徒制等模式改革,构建中高职及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培养体系,形成体系开放、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10

(2)课程建设

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构建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推动教学流程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构建基础课程平台化、专业课程一体化、核心课程精品化、优质课程网络化。

3、建设措施

(1)制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围绕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思路,根据产业需求导向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坚持把专业优化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集群,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大力支持、重点建设。做强机械制造类、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做特船舶电子电气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国防工业发展急需建设的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

(2)制定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安徽国防科技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人才培养机制,继续实施“订单班”、“共建班”培养。遴选部分专业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依据专业建设标准及教学标准,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推动专业建设。

创造条件开设行业急需专业。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支持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建设(如工业机器人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一是依托现有专业师资队伍,及时调整、培训、补充教师,确保新专业建设师资;二是加大对新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硬件经费的投入;三是设立新专业建设专项经费,保证新办专业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引入核心技术标准,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在调查毕业生服务面向的行业、职业标准以及规模以上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与规范,深入分析毕业生面向的职业特点以

11

及所需的关键能力,联合行业、企业,共同修订并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完善培养规格标准。

开展专业质量评估,促进专业内涵提升。依据国家与行业相关标准,借鉴同类院校专业评估工作经验,采用专业自评、接受校外专家或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分期分批开展专业建设质量评估。

(3)强化特色优势专业建设,精心打造品牌专业

在现有的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基础上,分两批遴选12个专业,实施“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通过完善《品牌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品牌专业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品牌专业评估办法》等管理制度,实施品牌专业年度考核和建设期满绩效考核,力争建成5个左右“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品牌专业。

(4)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建设

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要求,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修订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根据职业拓展及迁移能力要求,深化专业拓展领域课程内容改革。根据职业素养及成才要求,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强化公共基础领域课程内容改革。建立校企共同评价课程机制,确保课程改革取得实效。

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按照生产工作逻辑重新编排设计课程序列,优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适应性训练到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五位一体”的技能训练体系。

推进公共课程平台化、核心课程精品化。以公共基础必修课为主、素质教育选修课为辅、网络公共选修课为补充,以强化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培养为目标,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基础课程平台化建设。以现有的国家和省级课程建设项目为基础,以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MOOC课程建设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资源平台为支撑,完善课程建设办法,加大重点专业(群)的核心课程建设力度,推进核心课程精品化建设。

推进专业课程一体化、优质课程网络化。实施以课程建设为专题的教学研究项目资助计划,着重推动以真实案例、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重点建设专业所有核心课程均

12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新) - 图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基于JSP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设计论文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