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新) - 图文(2)

2025-09-27

条件,及时开设了船舶电子电气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专业;如为适应安徽国防科技工业军品制造需求,学校在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导弹炮弹加工技术、信息化弹药加工技术和引信技术等三个军工专业方向等。目前学校开办的36个专业中,以制造大类、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类等为主的工科专业占77.7%,理工及应用性学科招生计划数占学校总计划数的85.5%,高于安徽省高职平均数20.5个百分点。

依托行业深化校企合作。学校牵头组建了由安徽军工集团等行业内主要企业为成员单位的安徽国防科技职业教育集团,并以职教集团为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理事会,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双方互派人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双方共享资源,实施订单培养。。

校园文化彰显军魂育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打造,学校“以工为主,军魂育人”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以校史馆、优秀军工校友成才榜、军工魂广场、军品陈列室、大型武器实物展示、国防教育展览馆等为主的校园军工特色物质文化初步建成;以国防讲堂制度、国旗护卫队升旗制度、军训制度和早锻炼制度等为主的军工特色制度文化正在形成;“军工精神、军工标准、军工质量”正在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服务行业取得明显成效。学校每年优先安排行业内的企业进校招聘,以满足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目前奋战在安徽国防工业系统的许多管理精英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都是我校毕业生,如安徽省国防科工办、安徽军工集团及其骨干企业的现任领导班子,有近半是我校毕业生,从事一线科研和生产的员工更是数以千计。学校依托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国防科技情报研究所、安徽省工业工程设计院积极开展行业服务,成效明显。如安徽省国防科技情报研究所承担的2项总装备部国防知识产权局项目、2项安徽省科技厅项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安徽数据与应用中心”项目等,为国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目前,安徽省军工保密培训基地也已获省国家保密局批准挂牌,必将成为学校又一个重要的行业服务平台。

(二)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

爱国敬业和载人航天的“四特”精神,已经成为我校师生代代相传的军工基因,并已融入学校“厚德、强能、励志、笃行”的校训。多年来,学校坚持因材施教、注重素质、强化技能、增强自信的基本原则,将德育教育、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作

3

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连续三年所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爱岗敬业、忠诚担当、吃苦耐劳”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品德方面的突出评价,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约4个百分点,月收入平均高出200-400元。

为强化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学校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确立了“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改革思想,按照“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赛教融合思路,构建了“四层级”(系级、校级、省级、国家级)、“三覆盖”(覆盖每个专业、覆盖每位专业教师、覆盖每位学生)的技能训练体系,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总目标。近5年来,学校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三等奖以上共145项,其中国赛(A级)一等奖6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3个;省赛(B级)一等奖22个、二等奖45个、三等奖53个,成绩稳居全省前列。多个奖项为全省高校唯一或首次,如: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2013年、2014年“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一等奖、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移动互联应用软件开发赛项一等奖等。在2015年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总积分位居安徽省高职院校第六名。近五年,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得率均在90%以上。

(三)坚持内涵发展,夯实“高水平”建设基础

夯实教师队伍建设基础。通过实施 “人才强校”6大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工程),有效地提升了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水平。近五年,累计培养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其中4人为破格晋升);省级教学名师3人、教坛新秀6人、优秀教师3人、模范教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8人、优秀教学团队5个;获得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6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立项63项(教研项目27项、科研项目26项,青年人才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4项);获批发明专利2项、新型实用性专利18项;有100多名教师指导学生在全省、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一批教师被誉为金牌教练。

夯实教育教学设施基础。近五年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改善实训条件,教学仪器

4

设备生均值达6142元。校内已建成104个实训室、5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5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有2个省级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建立了171个校外实训基地和6个“校中厂”。学校体育运动设施完备,数字化校园已经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学生食堂2010年以来一直为六安市A类餐饮单位,校园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学校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形成有力保障。

夯实专业课程建设基础。一是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挥安徽国防科技职教集团作用,积极探索校企“四合作”育人机制,仅2014年就开设了7个订单班、5个专业共建班,2015年又与2家企业合作开设“工学一体”班。毕业生到合作企业就业比例逐年提升,2014年已达到65%以上。二是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安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了机械制造类、自动化类两个国防特色专业群;围绕安徽省“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建设了汽车类、信息类、管理类三大区域特色专业群。学校现有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建设很好地适应了行业与区域发展需求,已形成以制造类专业为主体的“以工为主,工经管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

(四)坚持改革创新,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

深化学分制度改革。一是从制度设计层面上,主要围绕人才培养“素质”和“技能”两大关键元素,细化到两类课程(必修、选修)、两类学分(课程、素质)和素质拓展的“五个模块”(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身心健康与文化艺术、团学活动与社会工作)19个项目中,允许两类学分“超学分有限置换”,形成了一批制度,如《学分制管理办法》、《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算细则》、《学生学籍学历管理实施细则》等;二是从实施层面上,加强公选课平台建设,实现网上选课,必修课允许不交费重修,实施成绩预警或退学预警等。学分制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学风和教风进一步好转。这项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先后有10多所兄弟院校来校开展专题考察和交流,一些做法得到借鉴与推广。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学校多年来坚持按照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持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一是实施全员(分管理、专技、工勤三类岗位)竞聘上岗。以4年为一个聘期,职工对照岗位设置及条件,全员竞聘上岗,

5

薪随岗变。二是实施中层干部轮岗制度。在干部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基础上,学校又在2013年推行干部轮岗制度,达到在同一岗位聘职年限的必须轮岗交流,以此推进干部成长与管理团队建设。三是推行绩效工资改革与分级聘用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人员均按照设定条件申报评聘对应职级,承担相应工作职责,享受对应工资待遇。四是实行部门目标管理。根据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计划明确部门工作重点任务,重点考核部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将之与部门负责人的考核挂钩,与部门评先评优挂钩。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推进,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也为学校营造了团结一心、生动活泼的建业创业环境,得到了省国防科工办和教育厅个性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6

二、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为宗旨,全面推进与行业的深度对接,着力增强服务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坚持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坚持以“双师型”师资和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为关键,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体系,着力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以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重点,创新实训实习基地运行机制和实践教学模式,着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经过5-10年的建设,建成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综合办学实力处于先进水平、比较优势明显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二)建设思路

遵循“立足行业、面向区域、服务一线、校企联动、特色发展”办学定位,按照“整体谋划、动态管理、分步实施、项目推进、重点突破”原则,以国内外一流高职院校为标杆,围绕国家和省级平台、项目、人才、奖项等核心指标,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五个对接”、“五个引入”为导向,以教产融合和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四个专业群”和“八项重点任务”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增强服务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发展的支撑度,进一步提高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7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新) - 图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基于JSP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设计论文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