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随着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由于具有整体刚度大、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养护成本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城市高架桥和大型桥梁的引桥建设中。而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施工方法,在国内却基本局限于采用满堂支架现浇。相比之下,移动模架法施工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第一是工序简单,施工周期短,同时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第二是不需进行基础的处理,适用范围广;第三是移动模架对于高墩桥梁,尤其是城市高架桥,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同时可不影响桥下的通车要求。
针对润扬长江大桥北引桥的现场环境和混凝土连续箱梁的结构特点,路桥集团公路二局研制开发了YZ40/1500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该造桥机适用于混凝土箱梁的逐孔现浇施工及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制拼装施工。
二、工法特点
1、本工法使用的移动模架造桥机结构简单,部件尽量选用常用周转材料,加工量相对较小,节省成本。
2、一孔梁段施工完成后移动模架整体行走至下一孔,无需多次拼装模板及预压,施工周期短且所需人员少。
3、调整主梁之间的距离和模板顶托高度即可适应不同几何尺寸梁段的浇注,设备通用性好。
4、结构受力明确,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极为吻合,结构安全可靠,而且有利于箱梁的施工控制,保证良好的线形。
5、本工法跨中无任何支撑,因此跨间地基不需处理,同时在施工时不影响通车通航,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45米左右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逐孔现浇,也可用于混凝土箱梁节段拼装法施工。特别是墩身超过一定高度搭设支架有困难时,施工现场地基软弱或桥下有通车通航要求时,以本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本工法主要以陆上施工为主,水中施工时应根据现场情况作适当变动。
1
四、施工工艺
(一)、构造
移动模架造桥机由主梁、缓冲架、横梁、横移工作台、支撑托架和内外模板等主要构件组成。见图1
48.5m 箱梁 每联首跨 前进方向 缓冲架 主梁 横梁 支撑托架 墩身 40m 标准梁段 横移工作台 31.5m 每联末跨 图1 移动模架立面图
2
1.主梁
一套移动模架造桥机包括两根箱形主梁,位于墩身外侧,混凝土箱梁翼缘板下方,混凝土箱梁、模板和横梁的重量均由它承受。单根主梁全长90m,由10节钢箱梁依靠高强螺栓及钢销相连接。主梁外形尺寸均为2.7m(高)×1.35m(宽),为了追求造桥机的经济性,主梁钢箱采用的钢板厚度是根据所处位置承受的最大弯矩来确定的。
2.缓冲架
缓冲架位于主梁尾端,由型钢加工而成。在主梁纵移过程中,尾端脱离后支撑托架时,缓冲架能消除因主梁弯矩突然释放导致的结构剧烈振荡。
3.横梁
横梁采用常用周转材料六四军用梁,是底模的支撑平台,浇注混凝土时也做为两根主梁的横向联系。横梁每2m布置一道。
4.横移工作台
横移工作台即主梁在支撑托架上的滑动支座。工作台下设横向不锈钢走船,以千斤顶牵引横移工作台即可实现移动模架的横向开合,保证移动模架前移时避开墩身。
5.支撑托架
支撑托架是整套移动模架最后一道传力结构,负责将钢筋、混凝土和移动模架自重等荷载传递到承台上。支撑托架由三角架和竖向支腿组成,依靠预应力粗钢筋对拉与墩身固定。每套移动模架包括三对支撑托架,随梁段的浇注周转使用。
6.模板
模板系统由外模、内模和外模架组成,均为钢结构。外模板由底模、腹板模和翼板模三大块组成,其中底模沿桥轴线分割为独立的两块,移动模架行走时底模板由中线分离,随两根主梁分别横移。外模架支撑于横梁上,将梁体混凝土侧压力及翼板荷载传递至横梁,调整侧模架的高度也可使移动模架适应不同断面型式的箱梁施工。内模采用小块钢模,便于施工过程中的调整,内模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钢管。
3
图2 移动模架结构图
(二)、技术参数
1. 全套移动模架自重620t
2. 适用箱梁跨径45m以下,箱梁每延米自重30t
3. 墩身高度10m以上(低于10m时可用钢管桩代替支撑托架),墩身高度过高时,施
工时注意风速的影响 4. 最小平曲线半径400m 5. 最大挠度L/400
6. 行走及横移时最大风速6级
4
7. 施工速度10~15d/跨 (三)、工作原理
箱梁混凝土荷载通过横梁传递到主梁,主梁安放于墩旁支撑托架上,并通过支撑托架将荷载传递到承台。一跨混凝土浇注完成张拉纵向索后将前跨支撑托架转移至下一跨安装,移动模架由桥轴线分离横移,避开墩身前行至下一跨施工位置合拢,同时完成上一跨箱梁预应力索压浆,完成一个循环周期。移动模架的高度调整、横移及纵移均依靠液压系统控制, 箱梁 外模架 横梁 主梁 横移工作台 砂筒 精轧螺纹钢对拉 墩身 支撑托架 浇注混凝土状态 箱梁 横梁 移位器 千斤顶 墩身 纵向行走状态 图3 移动模架断面图
操作迅速方便。移动模架在浇注混凝土时和行走时断面见上图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