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及移动机器前要鸣喇叭发出警告。操作人员除熟练掌握本机安全技术规程外,还必须熟悉施工现场的禁令、注意事项和有关规则。
十二、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防火、防盗、防冻、防滑等工作。存放机械设备的地点和设施应符合预防的要求。汽车、轨道车、内燃发电机组及车载式工程机械应配备灭火器。机械设备施工及存放的场地,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十三、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如照明、信号、监测仪表、警戒标记等不准随意拆除或移做他用。机械设备停机时应拔下启动开关钥匙,维修保养时应在驾驶座上挂出“停机”标记。
十四、机械设备应由专人负责使用和保管。停用一个月以上或长期封存的机械设备,在封存或停用前要认真做好保养工作。封存的机械要防止雨淋、水泡、锈蚀,而且每月必须全面检查一次,按期润滑保养;对有动力的机械每月还应运转一次,每次运转不少于30min;无动力的机械设备应设法适当摇转。
十五、新购入和大修竣工出厂的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按照机械设备有关规定做好磨合期运转,以防机械设备早期磨损。
十六、暴露于机体外部的运动机构、部件或高温、高压带电等可能伤人的部分,应设防护罩等安全设施。
十七、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记本规程及本人操作的机械设备随机配备的操作保养使用说明书。
本制度如有与随机配备的操作保养使用说明书不符之处,则以随机配备的使用说明书为准。
本制度颁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36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四川路桥相关管理文件、项目管理手册的要求,项目应在工程进场之初开工之前进行危险源辩识,确定出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
为持续辨识、评价和控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达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措施。
1、适用于本项目范围内所有与生产、生活、产品、服务有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 2、步骤及方法 第1步:危险源辨识
① 辨识范围
a、所有人员,包括项目部、项目部内的员工,以及合同方的人员和参观访问者。
b、所有活动,包括常规活动(指正常的施工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偶然发生的事件,如临时抢修等)。
c、所有设施,包括(自有和租用的)建筑物、生产用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
② 辨识内容
a、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地貌、资源交通、抢险救灾等。
b、施工工序:物质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稳失控状态等。。
c、.特殊场所:如油料库、易燃与危险品库等。
37
d、有害部位:如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作业部位。
③ 辨识方法:辨识采用询问、交流、现场观察、查阅记录等方法,由项目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相关成员在现场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清单》。 第2步:风险评价
由项目总工组织进行,采用作业条件危险(LEC)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价。
公式: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照表内分数值,确定L、E、C不同的分值,三者之乘积即是风险值D,表明其不同的风险等级。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38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能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危险等级划分—D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或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控制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有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助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每周一次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的暴露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分数值 大于160 70—160 20—70 小于20 风险等级 高度风险 中度风险 低度风险 较小风险 39
评价时,每人填写一份《危险源LEC评价表》,按所有人打分的平均值确定D值。中度以上风险应确定为重要危险源,低度风险确定为一般危险源。
对评价后确定为中高度风险的重要危险源,经项目经理签字确认后,建立项目《重要危险源清单》,放安全科存档备案,交按照危险源清单一一对应进行落实。 第3步:风险控制
① 风险控制原则:针对评价出的重要危险源必须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制订风险控制方案(或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必要时制订应急预案。对一般危险源,进行员工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教育,主动消除风险。
② 风险控制方案制定后,应由工程技术人员逐级进行技术交底,直至施工作业班组和操作者。
③ 风险控制方案制定后要进行评审,确保不再发生新的危险源。在实施过程中,实施负责人要始终进行监视和测量。 二、对高度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A、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 B 、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C、 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 D、紧急事故(状态)的类型及内容; E 、应急救援资源配备情况; F、 应急联络方式;
G、 应急救援工作程序流程图; H、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