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水资源世界评估报告指出,在最近50年里,由于水资源问题引发的1831起个案中,有507件是发生冲突的个案,有37件具有暴力性质,其中有21件演变成为军事冲突。21件中有18件是在以色列和其邻国之间发生的。我国统计资料表明 :1990 年至 1997 年全国共发生水事违法案件 32.3 万件 , 共查处案件 27.9 万件 , 水事违法案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约 4.39 亿元 。
二是干旱缺水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高速发展有赖于资源环境条件,因此经济建设必须首先考虑水资源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缺水程度越来越严重,缺水范围越来越大,水危机越来越向我们逼近。90年代以来,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目前全国约有11亿亩耕地面积没有设施,农村还有上千万人饮水困难没有得到解决。全国城市、工业年缺水约6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建制市667个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人口有1.5亿人的日常生活因缺水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2000年不完全统计,由于限量、限时、限压,全国有136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干旱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50亿美元。据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环境报告测算,中国仅水和大气造成的污染,年损失为540亿美元,占中国年GDP的8%。
干旱缺水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城市缺水,在工业大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背景下,水资源短缺的趋势将会更加严重,专家们早就发出警告,中国解决了温饱以后要防止有可能面临第二个贫困——水贫困。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我国大都市发展渐成三大城市群: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中国工业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70%,税收的80%来自城市,未来将有一半的城市人口、GDP的80%、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0%以及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在这三个地区,而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正是我国资源型的缺水地区,水的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首都的安全、影响国家的安全。专家们预测201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6.3亿,城市化水平为45%, 2020年为56%,2050年提高到70%以上。到2050年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1亿。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快速发展意味着城市供水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城市缺水更为严重。因此,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各国领导人和国内外的专家都是从人类生存与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水资源问题。把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已成为国际机构和各国领导人的共识。
三是干旱缺水加污染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人居环境和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与必须有基本需求的水量供给、良好的水环境和清洁卫生安全的饮用水有关,这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水污染严重使水质恶化不仅恶化水环境和人居环境,而且诱发疫病流行,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联合国水资源世界评估报告认为,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可以说没有水资源危机。发生世界性缺水的因素有20%是气候的变化。报告估计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将有60个国家的近70亿人口面临缺水问题,最乐观的估计也将有48个国家的20亿人口缺水,其标准是每年人均水资源消费量不到1000立方米,而中国未来人均不到50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