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柑桔大实蝇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2025-04-26

                   作者:肖卫平 王国先 王蓉 张忠民 郑松

  摘要介绍了都匀市柑桔大实蝇的发生特点,总结了其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柑桔大实蝇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柑桔大实蝇;发生特点;综合防控;贵州都匀
  
  柑桔大实蝇(actrocera(Tetradacus)minax)属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为害柑桔的主要害虫,21世纪80年代初传入都匀市。近年来,该虫在都匀市柑桔上的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2008年,全市种植柑桔的乡镇均有柑桔大实蝇发生,发生面积占柑桔挂果面积的65%,一般受害果园蛆果率为25%~40%,发生严重的果园蛆果率达90%。在防治上,由于采取措施单一,多以化学防治为主,且防治不及时,虫害仍得不到有效控制,果农对桔园的管理失去信心,严重影响了都匀市的柑桔产业发展。为有效地控制柑桔大实蝇的为害,2008—2009年,笔者对其发生为害特点进行了调查,并开展防控技术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都匀市柑桔大实蝇的综合防控技术,通过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发生特点
  1.1发生规律
  柑桔大实蝇的成虫在都匀市1年只发生1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1]。据2008—2009年在桔园饲蛹观察,成虫羽化出土始见期在5月中旬,2008年为5月12日,2009年为5月16日;羽化盛期在5月20日至29日;成虫羽化结束期在6月3日和6月7日;成虫羽化出土时间均在上午10∶00—12∶00,自然条件下的羽化率在83.6%~88.3%。2009年采用自配糖醋液诱剂对成虫进行系统监测,诱获成虫的始见期是5日16日,高峰期为5月27日至6月18日,终见期是9月20日,成虫在柑桔园的活动期长达120 d以上。幼虫老熟后随果实落地或在果实未落地前即爬出,入土化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成虫再行羽化。
  1.2危害特点
  柑桔大实蝇主要以幼虫为害柑桔果实,被害果多有未熟先黄或黄中带红的色斑,容易脱落[2]。据2008—2009年对温州蜜桔果实受害情况进行调查,雌成虫主要选择在幼果上产卵,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雌成虫产卵期,幼虫于7月中旬开始孵化,8月上旬至下旬为孵化盛期,9月上旬发现“黄果”,9月中下旬出现落果,10月上中旬是为害高峰期。2008年10月12日和2009年10月16日调查,蛆果率最高达到35.3%和26.5%。为害从7月上旬至11月上旬结束,为害期长达4个月左右。柑桔大实蝇为害温州蜜桔,以树冠中部内的果实受害较重;一般产卵在果腰中上部位,受害果上能看到明显的产卵孔迹1~2个,多为l个,产卵孔迹呈乳状突起;果实被产卵后,卵在果内孵化,初孵幼虫取食囊汁,随着虫龄增大食量也逐渐增大,最后将果肉食呈絮状,蛆果内一般有幼虫5~8头,多的达20~25头,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失管的桔园发生为害较重。据2009年对不同类型桔园的蛹量调查,缺管理桔园平均蛹量为12.5头/m2,正常管理的桔园为0.6头/m2;全季糖醋液诱集成虫统计,正常管理的桔园平均诱集成虫16头/瓶,失管桔园平均诱集成虫402.5头/瓶;对管理好的果园,如马寨果场(2009年综防示范区)、墨冲果树场和失管的老猫冲果场进行为害损失调查,为害损失率分别为1.2%、3.6%和56%。中晚熟品种受害严重。都匀市种植的柑桔多是中晚熟品种(大叶尾樟和小叶尾樟),其幼果膨大期多在6中旬至7月中旬,与柑桔大实蝇雌成虫产卵盛期吻合,受害重。而早熟品种(宫川、宫本等)成熟期早,幼果膨大期在5—6月,前段时期避开了雌成虫产卵期,后段时期幼果果皮逐渐硬化,成虫产卵选择性小,则受害轻。据2009年对同一桔园的早熟(宫本)和晚熟(大叶尾樟)品种进行受害情况调查,采收结束时,早熟品种蛆果率仅为1.2%,而中晚熟品种为18.6% 。

  2综合防控技术
  2.1农业防治
  一是加强桔园管理。要适时进行桔树修剪、追肥、清洁桔园和开展病虫防治等管理,保证桔树正常生长,减轻为害。二是及时处理虫果。从柑桔大实蝇幼虫蛀害果实出现“黄果”开始,至桔园蛆果脱落结束,随时摘除被幼虫蛀害的黄果和产卵迹明显的青果,每隔2~3 d拣拾1次掉落在地上的蛆果,将其集中到处理池用农膜覆盖或放水浸泡,或挖深坑埋,也可用塑料袋装蛆果,扎紧袋口,就地堆放15~20 d等处理办法,可杀灭幼虫,减少虫源[3]。三是翻土灭蛹。冬、春季结合施肥进行深翻园土20~25 cm,可直接压死刨伤部分蛹,同时可起到破坏蛹的越冬场所和不利成虫羽化出土的作用。四是覆膜控制成虫羽化。对上年柑桔大实蝇发生重、落果多、蛆果处理不彻底和拣拾不及时的桔园,在4月下旬(即成虫羽化出土之前),可选用农膜或聚丙烯塑料布等覆盖树冠下地面,能有效控制成虫羽化和羽化出土逃逸。据2009年开展的覆膜控害试验结果表明,用农膜、聚丙烯塑料布覆盖后,死蛹率达32%,且羽化的成虫都被闷死在膜下面,覆盖区蛆果率比对照区减少35%~46%,果实还提早7~10 d成熟。覆膜时,膜要宽出树冠边缘30~50 cm,膜的边缘和接口处要圧实防止成虫羽化出土逃逸。五是桔园养鸡降低虫源基数。从入春后到柑桔采收结束期间,在桔园内按每667 m2为1个小区放养30~40只土鸡,实行果鸡共育的控害技术。鸡在桔园里觅食可捕食部分初羽化的成虫和未入土的幼虫,同时鸡群在园内的活动破坏了成虫羽化和老熟幼虫入土化蛹的环境,能有效降低虫源基数。2009年调查,实行果鸡共育控害技术示范区平均每10 m2蛹量比对照区降低43.5%,蛆果率减少25.6%。

都匀市柑桔大实蝇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