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借鉴欣赏(共3篇)(7)

2025-05-02


  2与二至三年级专业基础课程的融合贯通:将司法鉴定案例融入医学基础理论及实验教学[1]


  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多年病理解剖的历史,为医学教育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病变标本。2003年成立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后,开展了包括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物证及亲子鉴定等多个司法鉴定项目。一方面有利于参与鉴定的老师将专业知识和典型案例融合贯通进行教育,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血液循环障碍这一章中重点内容是血栓、栓塞和梗死的概念和相互间的联系,而血栓栓塞是造成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在该章教学前把案情摘要适当修饰后发布在网站上或在课堂上介绍,请学生推测分析其死亡原因和机制;同时在课堂中有意识地结合类似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发生的过程,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点,分析血栓、栓塞和梗死间的联系;该章教授完成后,请同学为该案例做出诊断,进一步提出可能的防范措施。这样,在反馈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对案例的逐步解剖过程中,深刻理解并充分掌握相关概念和基本知识,进一步拓展、分析和思考,早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些生动的案例不仅在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将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起警示和防范作用。


  在小班化的实验教学中安排学生参与法医病理鉴定过程(每例均与被鉴定人家属签订了进行医学教育的知情同意书):包括从开始的案情介绍到尸体解剖过程的观摩,如解剖前对死因的一些思考和推断,需重点解剖检查的系统和脏器;解剖时对死亡征象的检查,解剖中各系统、器官位置、形态、大小和重量的判断;解剖后结合案情及临床资料的初步诊断及死因推测。后期参与切片的观察并做出初步的病理诊断,最终结合临床、解剖等资料进行诊断和死因分析。从案情介绍-观摩尸体解剖-进行病理诊断-分析死亡原因这个过程中,医学生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结局有自己的分析思路,早期临床资料的接触,极大地提高了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了解当前法制环境下司法鉴定的流程、步骤、方法和意义。有不少同学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多个法医病理鉴定案例中,甚至成立案例分析兴趣小组,对罕见典型案例进行追踪报告和文献综述[2]。


  4500多例尸体解剖和法医病理鉴定案例不仅为实验教学的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pathologicalconference,CPC)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而且为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如翻转式课堂教学、W2H2思维网络教学法[3]以及虚拟教学和网站建设[4]提供了充足的教学素材,为学习形式的多样化、趣味性和实践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006年浙江大学和医学院专门拨出经费和新建场地组建了浙江大学人体博物馆,包含正常人体解剖标本、胚胎学标本以及各个系统常见或典型疾病的病理标本、法医学损伤、中毒标本共上千种,不仅为医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素材,而且作为浙江省医学教育和科普的一个前哨站和窗口,接待了来自多个国家以及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的大、中学生、老师和其他人群,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对缓解医患关系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3在三至四年级学生中引入法医学选修课:进行系统学习和回顾


  在基础医学学习后期,感受到医学生对司法鉴定的浓厚兴趣,重新开设了《法医学》选修课,每周3学时,8次共24学时。由参与司法鉴定的老师讲授,包括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物证及亲子鉴定等。引导学生对法医学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回顾,在拓展医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防范、应对医疗纠纷的能力[5]。几乎成为医学生的必修课,还吸引了外院和外系如法学院、生命科学院的学生。同时还在医学院留学生中开设《法医学》的英文教学,并利用人体博物馆、司法鉴定过程中的录像、案例资料和切片标本编写了英文版的《法医学实验讲义》,对留学生进行小班授课和带教,受到留学生的好评。


  4师生联合申请司法鉴定相关科研项目:探究创新和拓展训练


  借助浙江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undergraduatescientificresearchtrainingprogram,SRTP)”,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兴趣浓厚的医学生结合司法鉴定和病理解剖申请相关课题,如“法医解剖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3位学生在参与法医病理解剖的同时,收集凝练典型疾病及罕见疾病的案例,充实到人体形态学的教学中,相关论文参加“中国法医学会”和“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交流,项目获SRTP项目验收“优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浙江省心源性猝死疾病谱研究——以夹层动脉瘤为例”申请到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资助。通过这些训练,该组学生专业成绩优秀,本科生阶段就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文章,在后期临床学习和实践中也表现出色,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有推荐到协和深造等。


  5司法鉴定融入基础医学教育:助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


  多年的解剖和鉴定实践促进了病理学科的老师专业知识和水平的提高,司法鉴定知识和案例的融入,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提升了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有多名病理学老师在医学生教学反馈中获得“优秀”的评价;年轻教师在“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多次被评为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司法鉴定和法医病理解剖的实践也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案例,从医学院的教改项目、浙江大学青年教师交叉研究种子基金项目,到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课题等,内容从“法医解剖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尸体解剖立法依据的探讨”、“浙江省猝死疾病谱研究”和“比较形态学资源库及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4]”等。不少老师受邀在全国医学教育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并在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同时也在专业期刊发表司法鉴定相关论文[6],包括发表在PLoSOne上的SCI文章[7],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育打好扎实的基础。


  从全国范围来说,大学院校成立司法鉴定中心的不多,对法医病理和司法鉴定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由于时间、场地的限制,医学生参与法医病理解剖和司法鉴定实践机会更加欠缺。而浙江大学的教育实践证明:将司法鉴定逐步融入并贯穿整个基础医学教育不仅有利于医学生早期进行临床思维训练,加深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而且有利于拓展视野,提高防范和应对医疗纠纷的能力,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值得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借鉴和进一步实践。

优秀的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借鉴欣赏(共3篇)(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