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方法都有比较明显的不足。第一种方法,将统考仅限于公共知识部分,专业知识、面试仍各自为政,还是达不到集约高效的目的。第二种方法,实际上是公选成果的综合运用,把通过笔试进入面试和通过面试进入考察最后未录取的人选列入后备干部库,但实际利用率不高。因为每次公选职位有限,入围人数也有限,且下次公选时推出的职位不一定与上次公选时的职位相一致,这样就不可能在持有资格证书的人中选拔。第三种方法,不考专业知识,不进行专业面试,难以全面、深入地把握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
我们认为,根据中发〔2001〕4号中共中央关于印发《2001年-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通知中的有关要求,将公选工作中的笔试与中央即将建立的县以上党政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结合起来是一种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由中央或省里定期统一举行。通过考试,取得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证书的可以在公选中免于笔试。因为知识需要经常更新和补充,所以资格证书在一定期限内有效,超过期限,自动失效,但可再参加新一轮的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为与公选工作相衔接,党政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的命题要充分考虑中央组织部已经公布的全国公选干部考试大纲要求,除通常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事政治以外,要有行政管理学、领导科学、经济学、法学、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等领导干部所必备的基本知识。面试由各级组织部门自己组织,在面试中要适当增加公选职位专业知识方面的份量。把公选中的笔试与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与公选笔试的相互重复,可以省去公选工作中成本投入大,且又非常重要的笔试这道程序,可以增强考试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因此,应是积极可行的。
3、规范试题,建立和启用公选标准化试题库。据我们对本市市、县(区)两级33次公选笔试和面试试题来源的调查,笔试题包括公共卷和专业卷从外地有关考试中心购得的有15次,占45%,其次是请有关党校或大专院校等单位命题。面试题由组织部门牵头,邀请有关公选职位部门和有关考试中心命题有19次,占57%,其次是从大专院校和本级组织部门等单位提供。去年公选我市有5个城区向长沙考试中心购卷,有三个县向本省的宁波、温州等有关部门购卷。因此,要求建立标准试题库的呼声极高。我们在问卷调查中有681人赞成建立统一的标准化试题库,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2.29%。建立统一的公选标准化试题库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是能有效降低公选成本。现在每当公选时,大家各自为政,四处奔忙张罗试题,或者邀请各方专家命题,费钱、费时、费力。建立统一试题库后,到试题库领取,虽然也要有偿使用,但试题库是规模经营,应比目前到外地购入或自行命题更便宜。
二是能增强考试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公选笔试是第一关,报考者绝大多数将在第一关被涮下来。在调研中,反映比较大的是,大家对现在一些公选笔试试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有疑问。在问卷调查中有534人,占49.35%认为公开选拔考试成绩与应试者的实际能力之间不一定成正比率关系,高分低能和高能低分的现象是有的。这就涉及到试题如何更科学、合理的问题。建立标准化的试题库,这必将大大增强考试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三是有利于做好保密工作。到外地购卷路途往返周折,时间过程长,容易失密。自行命题,接触人员多,在试题印刷、保管人员的隔离等环节稍不慎就有泄密的可能。泄密问题在有些地方和部门也常彼有微词。而建立标准化的试题库,也必将大大提高保密程度。
如何建立标准化试题库,首先是公选工作的标准化试题库要与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的试题库结合起来,两者合二为一,建立一个统一的试题库。在这个大前提下: